试论脾胃阴阳、升降。
明医理,验临床,明医理,用临床。
阴升阳降,这里的阴(脾胃转化的水谷精微),阳(肺加工后的水谷精微转化的气)。
阴不独升,必赖脾阳之动运;阳不独降,必依阴之静顺。所谓的阴升,其实质是阴化之阳,上升,阴升;所谓的阳降,是阳化之阴,下降,阳降。此言生理。
生理一明,病理自可推而论之。由病理进一步推论诊断、治疗。
金土之病举例。人之病,若从两端而论,一为土,二为肺。阳降功能正常,土运不及,阴不得升,金无材可取,肺金自病,参苓白术散之属。土运如常,阴升如常,阳降不行,则病在肺,病位单一,治疗简单,分清虚实寒热,用药即可,如热用泻白,寒应理中,实用葶苈大枣泻肺汤,虚则补肺汤等。总结就是土病、金病、土金同病,然后分虚实寒热等。
再如金水(肺肾)之病。素言肺气下降于肾,肾纳气以成精。然其实质是,肺气当为阳化之阴,下降,阳降,至肾而为肾精,此为后天转化而来,如《素问》“精气生于谷气”,土、金、水关联起来。明白生理,治疗也就有了着落。金水六君煎之类。
余此类推。阴阳升降,互根互用。不可独立,谈阴必涉阳,阳必虑阴。如阳病治阳,必细查阴之多少虚实,“候气来复”,气即“阴”或“阳”,其病理状态的不及气。
'甚哉,阴阳之证,不可不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