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品|359期|“无人能及”的小说家伊恩·麦克尤恩

诗品|359期|“无人能及”的小说家伊恩·麦克尤恩,第1张

伊恩·麦克尤恩显然是当今英国最为著名的作家之一,能与他同享这一称号的,只有马丁·埃米斯和朱利安·巴恩斯。七年前,《泰晤士报》将他列为“1945年以来英国最著名的作家”之一。《华盛顿邮报》的一位资深书评人,干脆说:“如今用英文写小说的作家,无人能及麦克尤恩。”对麦克尤恩的赞誉,可见一斑。

在去年九月,麦克尤恩的新作《儿童法案》由英国乔纳森·凯普出版社出版,而这是他的第13部小说。

麦克尤恩保有一项颇让人服气的记录,自1981年出版《只爱陌生人》为他赢得首次布克奖提名后,他的作品《黑犬》、《赎罪》、《星期六》、《在切瑟尔海滩上》分别进入1992年、2001年、2005年、2007年的布克奖短名单。而在1998年,麦克尤恩更是凭借《阿姆斯特丹》夺得布克奖桂冠,与英国最高文学奖项布克奖的缘分可谓极深。

父母“放逐”海外

掩藏不堪过去

有关于伊恩·麦克尤恩的生平介绍很多,而这其中最受人关注的,是他的“家庭秘密”。

2007年,麦克尤恩的“家庭秘密”曝光—因为父母的婚姻遭遇困境,他知道了一个保守多年的秘密—他不仅有同母异父的哥哥、姐姐,还有一位在“婚外情”状态下诞生的哥哥。大约在1941年,麦克尤恩的母亲罗丝·麦克尤恩当时的丈夫欧内斯特·沃特在北非作战,罗丝却与麦克尤恩的父亲戴维·麦克尤恩,一个低级海军军官,坠入爱河,并生下一个儿子,为了免受军事处罚—在战争年代,一个士兵与另一个士兵的妻子通奸要受到军事处罚—这个孩子被登报送人,并被起名戴维·夏普。而在这之前,罗丝和沃特生有一个儿子吉姆,还有一个女儿玛格。

“他在《水星阅读》上刊登了广告,'需领养者,一个月男婴。完全放弃抚养权。’广告一定是我父亲写的。麦克尤恩在知晓一切后说道:'完全放弃抚养权’—一看就是个军官的口气。”知道这个秘密后,麦克尤恩对父母没能见过他们的儿子戴维而遗憾,“可能是戴维向他们保证过,他的生活并不糟糕。戴维见到我说的第一句话就是,'小时候我的养父母很爱我。’他去看望我母亲时,母亲已经患病失去了记忆。如果他能早来一年的话……”麦克尤恩说:“他们本可以再共同抚养这个孩子……他们为了自己隐藏了这个秘密。可能我的父亲也是这么想的,我总听见他说'木已成舟’。”

1944年,沃特在战争中阵亡。三年后,罗丝嫁给了麦克尤恩的父亲,并于次年生下了他。在麦克尤恩看来,正是因为这段波折的情感经历,让他的父母“自我放逐”于海外,辗转于一个又一个驻扎在海外的海军基地,以期掩藏那些不堪的过去。

虽然出生在汉普郡的奥尔德肖特,不过麦克尤恩的童年却充满着流亡和漂泊的意味。先是生活在德国,又跟着父母常驻利比亚,接着又被送到英国萨福克郡州立寄宿学校生活。在麦克尤恩的记忆中,他“浑浑噩噩地在那里度过了四五年。”而对于父母的婚姻,他形容说,“总有些流亡和无聊的意味”—父亲酒瘾很大,有暴力倾向,而母亲总是忧心忡忡。麦克尤恩调侃说,自己的文学基因来自母亲,因为母亲是个“伟大的担忧家”。

作家心中的那块冰“有点消融”

英国小说家格雷厄姆·格林曾说过,所有作家的心中都有“一块永不消融的冰”。而在另外一些人眼中,小说家是狡猾而且冷酷的“小偷”,如同麦克尤恩借他在2012年出版的一部小说《甜食控》中主人公—作家汤姆·哈利的口所说的,写小说时这个残忍的过程是必须的。

“菲利普·罗斯(美国作家,曾多次提名诺贝尔文学奖)好多年前就告诉我,写作时要当你的父母全都死了,那个时候他很关心我这个年轻作家。这是个很好的建议,我也一直这样做。不过,现在回想起来,我觉得这其实非常恐怖。特别是这样去想我的父亲,他玩整个人好像被撕裂了一样—既为我的书可以出版而骄傲,又对我书中的内容感到害怕。最后我只能狠下心来,保持一种漠然的心态。我做不到像索尔·贝娄在小说《赫索格》里那样进行精神剖析,也不能像菲利普·罗斯或汉尼夫·库雷什一样把自己的前妻也写进书里。”在一次访谈中,麦克尤恩如是说。他还补充说道:“我心里的那块冰……有点……消融了。”

而另外一件让麦克尤恩深受触动的事情来源于他的母亲罗丝,“当我们在谈论变老的话题时,她说:'我愿意不惜一切代价回到45岁。’那个时候我肯定只有25岁,所以我觉得这句话非常好笑。谁会想变成45岁呢?”

如今,麦克尤恩的父母已经去世,陪伴他的只有妻子安娜·麦卡菲(她是麦克尤恩的第二任妻子,在一次采访中相识)和儿子(与前妻佩妮·艾琳育有两子),“和很多人一样,我的第二段婚姻很美满……我们都得学会如何做到更好……儿子给我带来了很多快乐。我想当他们意识到他们的父亲并不是无所不能时,这一定很凄凉。”

为“甜食控”申请加入军情五处

为了创作间谍小说《甜食控》里的一个故事《肩上之手》,完善赛琳娜·弗罗姆这个一毕业就加入军情五处工作,代号“甜食控”的角色,麦克尤恩曾经在网上申请加入军情五处。在两年多前《纽约客》的一期播客中,麦克尤恩讲述了这段经历,“在英国有两个情报处—处理外国情报的陆军军情六处和处理国家安全的军情五处—现在都比从前更开放。他们现在会在网络上进行全国招聘。其实我还申请了,作为我调查的一部分,我上网申请加入军情五处。”麦克尤恩表示,为了顺利参加这次申请,他没有透露自己的年龄,但使用了自己的真实姓名,“你得在出现的网络页面上回答许多问题,就好像学生时代做阅读理解一样。那些段落非常复杂而且专业,比如,让你观看一段关于加拿大黑雁飞行方式的鸟类学短片,随后就是一系列的问题。这些问题五花八门,很难知晓他们到底想要什么。”

不过,麦克尤恩显然没有通过网上考核,他不无遗憾地说:“一个小时后,我点击提交,一秒钟不到我就收到了答复—被拒绝了。”

伊恩·麦克尤恩

当今英国文坛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1948年出生于英格兰汉普郡的奥尔德肖特,毕业于布莱顿的萨赛克斯大学,后在东安吉利大学获硕士学位。麦克尤恩一度投身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的反文化运动,后来对这一反理性主义的文化思潮感到厌倦,于1974年在伦敦定居。

麦克尤恩擅长以细腻、犀利而又疏冷的文笔勾绘现代人内在的种种不安和恐惧,积极探讨暴力、死亡、爱欲和善恶的问题。作品多为短篇小说,内容大都离奇古怪、荒诞不经,有“黑色喜剧”之称。他的代表作品有短篇小说集《最初的爱情,最后的仪式》、《床笫之间》,小说《水泥花园》、《只爱陌生人》、《时间中的孩子》、《黑犬》、《梦想家彼得》、《阿姆斯特丹》、《星期六》、《追日》,剧本《或者,我们去死?》、《酸甜》、《为了你》等。

作品像地铁通票人手一册

据说在英国地铁上,到处可以看到抱着麦克尤恩作品阅读的乘客,有人开玩笑说“他的书就像地铁通票一样人手一册”。一个令人吃惊的数字是,2007年,麦克尤恩的小说《在切瑟尔海滩上》一经出版,光在英国本土就卖出了十多万册。随后,他的小说《赎罪》又大卖欧美各国,不仅蝉联2007年底到2008年初数月《卫报》的畅销书排行榜冠军,由这部小说改编的同名电影还获得了奥斯卡奖,以至于人们将2007年称为“麦克尤恩年”,这对一个作家来说可是难得的殊誉。

“我总会随心所欲地去做我想做的事。不过,当我关上门,拔掉电话线时,我依然会为怎么把眼前的作品完成而烦恼。”对于麦克尤恩来说,成名并不像想象中那样轻松,“你总会担心,迟早有一天你真的不能写作了:你会才思枯竭,会面临不断重复自己的困境—所有60多岁的作家都要面对这些问题,什么时候你应该停止写作。”在他看来,像《赎罪》一样成功的机会,只有一次。


因为拥有完善的个人网站,麦克尤恩显然比其他作家更让我们觉得易于亲近。不管你是想为他做些宣传,还是仅仅想给他写一封信,或者只是想关注他的“脸书”,了解他的近况,看看他的作品,一切都方便得多。

2012年,麦克尤恩从位于伦敦中部布鲁姆斯伯里的一幢公寓搬到了格洛斯特郡的一处宅邸。刚刚搬家的他花了好几天的时间将那些打包的藏书从盒子里拿出来,放在书架上。麦克尤恩说:“这些发脆、泛黄的平装书全是我在17岁时买的。我不会再重读它们,但我也不会把它们扔掉……我希望它们围绕在我身边。”

诗意风象 诗景人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DABAN RP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极致后台体验,无插件,集成会员系统
白度搜_经验知识百科全书 » 诗品|359期|“无人能及”的小说家伊恩·麦克尤恩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