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志刚出身工人家庭酷爱相声,留下代表作《高人一头的人》,后与郭德纲因师徒之名打上法庭

杨志刚出身工人家庭酷爱相声,留下代表作《高人一头的人》,后与郭德纲因师徒之名打上法庭,第1张

杨志刚出身工人家庭酷爱相声,留下代表作《高人一头的人》,后与郭德纲因师徒之名打上法庭,第2张

(年轻时穿牛仔夹克的郭德纲)

杨志刚出身工人家庭酷爱相声,留下代表作《高人一头的人》,后与郭德纲因师徒之名打上法庭,第3张

(红桥文化馆舞台上的杨志刚和郭德纲)

何迟先生创作《高人一头的人》,是新相声中的经典。郭全宝、刘宝瑞;常宝霆、白全福;常贵田、王佩元;高峰、栾云平;李菁、何云伟等演员都表演过这段相声。但客观讲,天津相声演员杨志刚和杨志光二位表演的《高人一头的人》,与众多名家相比依然可圈可点。

在上世纪80年代天津电台《每日相声》节目里,杨志刚杨志光的这段《高人一头的人》的播出率,也确实“高人一头”。其中“我想您想的都想不起来了”“我一顿饭吃十块臭豆腐”“高那么一点,一丁点,一丁丁点”等包袱,都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杨志刚后来担任红桥文化馆馆长,与青少年时代的郭德纲相处七八年,后来二人因师徒关系对簿公堂打上法庭,成为相声圈一段“公案”。本文不提此事,单说杨志刚先生过去的故事。

1940年,杨志刚出生在手工劳动者云集的天津市红桥区河北大街,家人以制作皮箱为生,父母工作之余爱听戏,小杨也因此爱上了京剧,甚至想做一名京剧演员,怎奈投师无门。有一次他去南市听戏,戏散了没听成,转身进了相声园子。这是他第一次听相声,他发现,相声这种形式比京剧简单得多,但也很吸引人,关键是学相声似乎更容易,从这时起,他迷上了相声。

杨志刚出身工人家庭酷爱相声,留下代表作《高人一头的人》,后与郭德纲因师徒之名打上法庭,第4张

杨志刚出身工人家庭酷爱相声,留下代表作《高人一头的人》,后与郭德纲因师徒之名打上法庭,第5张

(杨志刚 杨志光)

他一有钱就去茶园听相声,那时候听一段花一分钱,进园子先领个小牌,出来时听了几段,统一算账。每次听完相声出来,小杨就在嘴里叨磨刚才听的段子,着了魔一样。

杨志刚上小学五年级时,班里有联欢会,他就上台说相声。上中学后,他结识了志同道合的同学房国群,两人开始搭伙,在学校里表演相声。

初中毕业后,杨志刚进了天津外贸地毯厂当学徒工。天津市第九届职工汇演,杨志刚写了段相声《群英会》,得了第一名。

1958年红桥区曲艺团成立,相声队队长是杨少奎,演员有张宝如、刘奎珍、刘聘臣等人。相声队招收少年训练队,杨志刚和房国群一起报名,一考就被录取了。在红桥区曲艺团,他们又认识了唱山东快书的缴月舒。缴月舒的父亲以前在电台工作,跟常宝堃、赵佩茹等人很熟。缴月舒带着杨志刚、房国群去找赵佩茹、常宝霆、白全福,想拜他们为师。

杨志刚出身工人家庭酷爱相声,留下代表作《高人一头的人》,后与郭德纲因师徒之名打上法庭,第6张

杨志刚出身工人家庭酷爱相声,留下代表作《高人一头的人》,后与郭德纲因师徒之名打上法庭,第7张

(杨志刚 杨志光)

和这些位先生接触之后,杨志刚最想拜白全福先生,但白全福因为以前收徒不顺,不想再收了。杨志刚也拧上了,对白全福说:“您不收是您的事,但除了您,我谁也不拜。”一来二去,白全福也算认下了这几个孩子,杨志刚成为白全福先生的首徒,这一年杨志刚15岁。

这些孩子每周去师父家一趟,白先生叼着烟袋坐在炕上,眯缝着眼睛看这些孩子们表演,不时地打断表演,指出不足之处。一字一句的抠,毫不含乎。白全福先生说,要学就要学磁实了。他教杨志刚《全德报》,杨志刚对“地缝儿”的“缝儿”字发音不准,白先生一遍一遍地教,可杨志刚总达不到要求,又着急又不好意思。但白先生仍然是耐心教,直教到他发音准确为止。

白全福为人忠厚善良,在长辈面前总像个小徒弟,在晚辈面前是慈祥的长者,在观众面前像个谦虚的小学生。他反复给杨志刚讲相声界的一个规矩:“灭高人有罪。”只要在艺术上有一点长处,只要有一处比自己强,就是高人,就要看到他的长处,要承认,要学习。

杨志刚出身工人家庭酷爱相声,留下代表作《高人一头的人》,后与郭德纲因师徒之名打上法庭,第8张

(杨志刚 白全福)

房国群考上了河北轻工业学院(天津科技大学前身),不可能以说相声为业,红桥区曲艺团的领导让杨志刚和比自己大9岁的杨志光合作。两个人开始正式搭档。

1960年,杨志刚和杨志光调入红桥区曲艺团。两人开始刻苦练活,曲艺团每天在鸟市曲艺厅演出,演出结束后两人从鸟市走到北大关坐在河边开始练,练得差不多了才各自回家。两人的配合日渐默契,在很短的时间学了三十多段传统相声。

团里成立青年队,调杨志刚和杨志光去担任队长,他们既搞创作,又是青年队演出的“攒底”演员,形成了独特的表演风格。那时鸟市曲艺厅计时收费,有一次,杨志刚给杨志光捧《黄鹤楼》,下场后,返了个小段《剃头》,观众还要求返场,喊着让演《大审》,两人又换位,杨志刚逗,杨志光捧,表演《大审》,然后又返了《追柳》《圈阵》,演了将近两个小时,剧场气氛始终火爆,观众也觉得这对儿演员够意思——不但演得好,还依着观众。

杨志刚出身工人家庭酷爱相声,留下代表作《高人一头的人》,后与郭德纲因师徒之名打上法庭,第9张

杨志刚出身工人家庭酷爱相声,留下代表作《高人一头的人》,后与郭德纲因师徒之名打上法庭,第10张

(杨志刚在话剧舞台)

《高人一头的人》的相声作家何迟的名作。50年代何迟被下放到农场。农场举办联欢会时,大家推举他表演相声。他说过一个小段:一个目空一切的人认为自己处处比别人强,甚至犯了错误还炫耀自己比别人犯的错误规格高。60年代,何迟以此为基础,创作了《高人一头的人》。

天津市曲艺团为何迟组织座谈会,张寿臣、郭荣启、马三立、赵佩茹都参加了讨论。马三立觉得《高人一头的人》构思巧、包袱奇,但囿于自己当时的处境,觉得还是不适合自己演。于是这段相声给了常宝霆、白全福。很快杨志刚、杨志光也演出了这段相声,这对年轻人一炮打响。当时在观众中有和平区看“二刘”(刘文亨、刘文贞)、红桥区看“二杨”(杨志刚、杨志光)之说。

但好景不长,60年代,杨志刚下放回了农村原籍,离开了舞台。1972年,落实政策后杨志刚分配到红桥区文化馆做曲艺、戏剧专业文艺干部,组建了红桥区文化馆相声队和话剧团。

杨志刚出身工人家庭酷爱相声,留下代表作《高人一头的人》,后与郭德纲因师徒之名打上法庭,第11张

杨志刚出身工人家庭酷爱相声,留下代表作《高人一头的人》,后与郭德纲因师徒之名打上法庭,第12张

(细看照片,杨志刚和郭德纲很像)

杨志刚长于创作,他写的《群英会》《三条石》《子牙河畔英雄多》《说石油》《刘巧儿》《路子野》《巧谋利》《酒后吐真言》,系列相声《应该补拍的镜头》有一定的传播度。

杨志刚和杨志光搭档近30年,合作了很多经典段子。其中《高人一头的人》和《一等于几》等都是各大广播电台的保留节目,至今仍在播放。现在天津茶馆里知名度很高的相声演员杨长在,是杨志光的顶门大弟子。后来杨志光身体不好,背新词时血压升高,很难再上台了。两人最后一次登台表演是在1987年。1995年杨志光过世,杨志刚也就不想表演,转型为幕后编导。(文:何玉新)

杨志刚出身工人家庭酷爱相声,留下代表作《高人一头的人》,后与郭德纲因师徒之名打上法庭,第13张

(杨志刚收徒)

杨志刚出身工人家庭酷爱相声,留下代表作《高人一头的人》,后与郭德纲因师徒之名打上法庭,第14张

(常宝霆 杨志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DABAN RP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极致后台体验,无插件,集成会员系统
白度搜_经验知识百科全书 » 杨志刚出身工人家庭酷爱相声,留下代表作《高人一头的人》,后与郭德纲因师徒之名打上法庭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