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材料)关于“制茶技艺”

(三材料)关于“制茶技艺”,第1张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材料一: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树和制作茶叶的国家,茶文化深深融入中国人的生活。“夫茶之为民用,等于米盐,不可一日以无。”对中国各地民众来说,茶是必需品,他们对茶品有不同的需求。江浙一带喜绿茶,闽台地区好乌龙茶,在西藏、青海、新疆、内蒙古等地,人们习惯用黑茶制作酥油茶、奶茶等。“疏雨半晴回暖气,轻雷初过得新芽。”每年三四月,春回大地,茶树萌发新芽,这也是制茶师最忙碌的时候。他们用世代相传的手工技艺制作出各种风味的茶品,供人饮用与分享,由此形成了不同的制茶技艺及相关习俗。客人来访要上茶,新婚夫妇在婚礼上要给双方父母奉茶,茶友之间品茶、斗茶,茶农要祭茶神……中国的茶文化世代传承,形成了比较完善的传承体系。“中国茶”的相关知识和技艺主要通过家族、师徒和社区等传统方式进行传承,并已经与正规教育有所融合。家族传承方面,安溪铁观音制作技艺在福建省安溪县王氏家族已传至第13代。师徒传承方面,径山茶宴自唐代天宝元年(公元742年)起,在浙江杭州市余杭区径山万寿禅寺传承,由住持传给其继任者,目前已传至第121代;安徽祁门红茶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王昶在近5年间就收徒授艺17人。值得一提的是,“中国茶”的传承已经进入校园。目前,中国有40多所中职和80多所高等院校开设茶学和茶文化专业,每年培养制茶、茶艺等专门人才3000多人。(摘编自韩业庭《于制茶技艺中品味中国文化——“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缘何能成功申遗》)材料二:为了把传统文化和青年力量更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浙江大学茶叶研究所所长王岳飞组建了浙江大学华发大学生茶艺队、“无我”茶社等学生社团,为爱茶的学生搭建交流平台。2015年,中国大学生茶艺团建立,并在米兰世博会、阿斯塔纳世博会、G20杭州峰会、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等国际场合向全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中国茶”,让清芬四溢的茶叶,成为中国递给世界的一张“金名片”。云南省景东县是浙江大学的对口帮扶地,王岳飞团队主导创制的“紫金普洱”茶帮助了当地626户茶农脱贫致富,并在2020年获评第五届教育部直属高校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典型项目。从2016年第一次走进景东无量山和哀牢山以来,一批批学生来到这里实践锻炼。有的人毕业后,选择在此助农、支教、挂职,以一杯热茶连接起了两地情谊,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诠释家国情怀与担当精神。(摘编自赵秋丽等《茶韵传承远,清茗伴书香》)材料三:茶与国人相伴几千年,行走全世界数万里。《神农本草经》《茶经》中的确切记载,让我们找到了“中国茶”的文化源头;苏轼等文人墨客为其留下的名篇佳作,让我们铭记“中国茶”的流光溢彩;新时代以茶赋能发展,让我们感知致富茶、幸福茶的生生不息。一杯“中国茶”,和而不同、谦和礼敬、交流互鉴,氤氲的文化自信和文化魅力,必将为世界更多人民认可,为共创多彩文明带来更多启发和可能性。(摘编自李广春《“中国茶”里的文化自信》)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三材料)关于“制茶技艺”,第2张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对中国人来说,茶相当于米和盐,是生活必需品,但是各地的人对茶品有着不同的喜好,如江浙人喜欢绿茶。B.客人来访要上茶,新婚夫妇给父母奉茶,茶友间斗茶等,体现出人们在不同的场合有着不同的饮茶习俗。C.“中国茶”知识与技艺的传承方式多样,其中浙江杭州径山茶宴与安徽祁门红茶制作技艺都是通过师徒方式传承。D.《神农本草经》的记载让我们找到中国茶的文化源头,有力证明了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茶树和制作茶叶的国家。

6.如何做好“中国茶”这一文化遗产的传承?请根据三则材料进行概括。(6分)

4.B【解析】青年学生来到景东参加实践锻炼从2016年就开始了,并非该典型项目开启。

5.D【解析】“有力证明了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茶树和制作茶叶的国家”错,于文无据。

6.①通过家族、师徒和社区等传统方式传承“中国茶”的相关知识和技艺,让“中国茶”走进校园,与正规教育相融合;②将“茶文化”与青年力量紧密结合,吸引更多青年投身“中国茶”事业;③搭建交流平台进行交流互鉴,向世界讲好“中国茶”故事,推动“中国茶”走向世界;④寻找“中国茶”的文化源头,充分发掘“中国茶”的历史文化内涵,以茶赋能文化发展。(每点2分,答出其中3点即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DABAN RP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极致后台体验,无插件,集成会员系统
白度搜_经验知识百科全书 » (三材料)关于“制茶技艺”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