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初三杰的萧何,第1张

萧何是西汉著名的开国功臣和一代贤相,流传的故事以及史料很多,萧何是一位眼光长远、见识卓越的政治家,虽和刘邦识于微时,却能敏锐地洞察时势,慧眼识英雄,坚定地辅佐刘邦。在风云诡谲的战争环境中,他发挥自身优势,在稳定后方的同时,积极组织恢复生产,并源源不断地向前线运输粮草与兵员,建立了卓越的功勋;同时,萧何在秦朝法律的基础上损益变化,制定法律,草创制度,为汉朝政权的稳定和正常运转奠定了基础。汉十一年,淮阴侯韩信反,萧何用计助吕后诛杀韩信,“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这一诛杀功臣的举动引起纷纷议论。

汉初三杰的萧何,文章图片1,第2张

1.独具慧眼

与布衣天子的相知相识

萧何见识过人之处不仅在于他为汉朝追到了一位战无不胜的大将,更在于他发现并坚定地支持了刘邦这位布衣天子。

在秦朝时,刘邦与萧何曾经共事过一段时间。萧何为沛“主吏掾”,主管人事、总务,是县令的左右手。刘邦是沛县泗水郡中的一个亭长,主要职责有追捕盗贼,维护辖区治安以及接待过往官差,护送过往官员。

汉初三杰的萧何,文章图片2,第3张

刘邦年轻时游手好闲,轻侮慢人,好酒贪色,连他的父母也对他颇有微词。但他豁达大度,乐善好施,喜好交友,是一位“宽大长者”。秦朝承战国遗风,游侠之风盛行,崇武尚义。刘邦当时不仅和地方上的基层官吏打成一片。如沛县主吏掾萧何,典狱掾曹参,狱吏任敖、县吏夏侯婴等,而且利用职务的便利庇护结交了一些地方上的豪侠之士,如樊哙、周勃等。萧何以其敏锐的眼光发现了刘邦的才能,刻意与之交好并坚定地为刘邦造势。

汉初三杰的萧何,文章图片3,第4张

有一次刘邦要到咸阳服徭役,朋友们都送三百钱,唯独萧何送五百钱。萧何为人严谨公正,而刘邦轻侮慢人,放荡不羁,单从性格上分析,他们很难成为好友。正是萧何发现了在乱世之中,刘邦是一个难得的人才,所以才刻意交好,甚至利用职务之便屡次庇护,在沛县结成反秦小集团。

秦二世元年秋,陈胜起义,天下英雄一呼百应。沛县令为避祸患,决定在沛县发动起义。萧何与曹参建议沛令召回在外逃亡的刘邦。当时刘邦周围已经聚集了数百人。后来沛县令因害怕刘邦势力过大威胁自身安全,便秘密下令诛灭萧、曹,不料消息泄露,萧曹逃出城外与刘邦汇合。刘邦智劝城中父老诛沛令以应诸侯,沛县父老杀县令并一致推举刘季为沛公,收沛县子弟二三千人,正式扛起了起义大旗。

汉初三杰的萧何,文章图片4,第5张

萧何擅长政治,眼光长远,善识英雄。他凭借卓越的眼光与见识,看清了乱世中的豪杰刘邦,并多次维护,积极结交,引誉刘邦,使他声誉渐闻,最终成为沛县豪杰的领袖,最终被推举为沛公,领导沛县起义力量。

月下追韩信

韩信为实现胸中理想,甘受胯下之辱。此举虽然保全了性命,却也令韩信背上了“胯夫怯懦”之名,因此,韩信在项梁、项羽处均不得重用。萧何深深赏识韩信的才智,并屡次举荐韩信,但也只为他谋得了个“治粟都尉”的官职。韩信年少时即胸怀大志,立志封王封侯,又岂会甘居微职。在屡次举荐均不受重用的情况下便心生离意。萧何听闻韩信出走,来不及向上禀报就亲自去追回,并在刘邦面前极力举荐韩信。

汉初三杰的萧何,文章图片5,第6张

萧何在强调了韩信“国士无双”的重要性后,刘邦只是勉勉强强答应任用韩信为将。而萧何看出了刘邦的敷衍,因而步步紧逼,使得刘邦做出“为大将”“ 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的承诺,维护了韩信的骄傲,也得到了刘邦的重视。萧何不可谓不了解刘邦和韩信,正是凭借这份了解,使得刘邦和韩信这一对君臣凝聚在一起,为雄心壮志的汉家阵营找到了擎天一柱,也为忍辱负重的“胯夫”找到了施展才华的舞台。

汉初三杰的萧何,文章图片6,第7张

2.复兴汉室

刘邦以布衣之身开创了汉朝四百年基业,这样的辉煌业绩和萧何的辅佐是分不开的。萧何匡扶汉室,最为人称道的就是入秦收图籍、镇守关中、制定律令这三项事迹。

收秦图籍

汉元年十月(前 206),刘邦率先领兵破秦入关。众位将领纷纷争抢财物,萧何趁乱悄悄地将秦朝丞相府、御史府、太史署等部门的图书律令等资料搜集保存,完好地保存了秦朝的典章制度、法令以及天下关隘地形图、全国各地户口档案等资料,了解了全国各地的基本情况。宰相的职责在于协助皇帝,顺时而为,振抚国家,安定百姓。萧何通过秦朝图籍,对天下大势,地形险要、人口分布、税收多寡了然于胸,不仅在楚汉战争中为刘邦集团提供了重要的信息,在之后的西汉建国和国家治理的过程中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由此可见萧何具有长远的政治眼光。

汉初三杰的萧何,文章图片7,第8张

镇守关中

刘邦自沛县起兵之日起就一直将后方交萧何管理,任命萧何为“丞督事”,丞,即县丞,是县令的副手;督事,即总理众事。在战争时期,丞相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要满足战场上兵员和粮草的供应。萧何镇守巴蜀关中时,足兵足食,为楚汉战争中汉军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长达五年的楚汉战争是一场持久战。战争中,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兵和粮是战争的基础,而萧何真正做到了开发后方,振抚人民,足兵足食,解除了战场上将士们的后顾之忧,虽然没有叱咤疆场的耀眼功勋,但却立下了万世之功。刘邦也由衷地说道:“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

汉初三杰的萧何,文章图片8,第9张

制定律令

在他担任丞相,镇抚关中之时,就已经开始着手制定律令了。律令的作用无疑在于维护社会秩序,但更重要的作用还在于治理县邑,建立国家,使国家各机构能够按部就班地运行。刘邦先定巴、蜀,后取关中,巴、蜀地区和关中之地就成为他逐鹿天下的重要支持。萧何担任丞相,面临最迫切的任务就是尽快稳定当地的社会秩序,维护社会治安,同时征发人力物力,满足前线战争的需要。

萧何是一名精明能干的官吏,对于秦朝的法令制度、机构运转烂熟于心。而汉初的现实情况也决定了必须继续沿用秦法。巴蜀关中地区是秦王朝的核心统治区,长久的统治让这一地区的人民已经熟悉了秦朝法律。在秦汉干戈扰攘之际,即要保证后方稳定有力的统治秩序,又要高效率、大规模地征发大量的人力物力来支持楚汉战争,这样的社会现实决定了萧何不可能完全抛开巴蜀关中原有的社会管理机制,另起炉灶。因此,只能沿用秦朝制度和法令的基本框架,损益秦朝苛法,并保持原有的基本政治制度。因此,萧何在秦律的基础上制定汉律,尊重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奠定了汉朝法律的框架。

汉初三杰的萧何,文章图片9,第10张

3.自保之道

萧何与刘邦识于微时,两人是最好的合作伙伴。初时,萧何积极为刘邦出谋划策,提高他的声望,并拥戴刘邦为沛公,使刘邦集团拥有了逐鹿天下的资本。在战争间,萧何振抚后方,稳定国家。楚汉战争结束后,萧何更是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忠心于汉室。但即便如此,萧何仍不免遭到刘邦的多次怀疑。

汉初三杰的萧何,文章图片10,第11张

根据正史记载的刘邦试探萧何有三次,第一次是在汉三年,楚汉双方相持于荥阳,萧何为丞相,镇守关中。刘邦身处战事紧张的战场,但仍然不放心萧何,每每遣人慰劳萧何,萧何的门客私下指出了刘邦的真实用意:不放心萧何。萧何听从了门客的建议,将家族中能够作战的子弟全部送往战场。

第二次是在汉十一年,陈豨谋反,刘邦亲自帅军平乱。朝中吕后主政,吕后借此机会,采用萧何的计谋斩杀了韩信。刘邦得知这件事后,拜萧何为相国,加封五千户,并为萧何设置护卫队。众人皆恭喜萧何,唯独召平来报忧:因为淮阴侯韩信谋反,皇帝疑心重臣,您并未身处战场而为您设置护卫,这是怀疑您啊!于是萧何辞让封赏,并将全部家财捐到军中,这才打消了刘邦的怀疑。

汉初三杰的萧何,文章图片11,第12张

第三次是在汉十二年,黥布反,刘邦亲自率兵平反,萧何留守关中。萧何为了使刘邦能够消除后顾之忧,更加勤勉认真,为了进一步打消刘邦的猜疑,萧何刻意强行压低价格,搜刮民田,表现出追逐享乐状态,自毁名声,保全自己。

萧何一生功勋卓著,但同时又谨慎守礼,这些都突出了君臣之间关系的紧张微妙。面对刘邦的多次怀疑,萧何步步退让,明哲保身,在这个层面上说,萧何和张良有一样的智慧。只是在具体做法上,张良更偏向于道家,激流勇退,保全自身;而萧何却更偏向儒家,心系天下,迎难而上。

汉初三杰的萧何,文章图片12,第13张

4. 关于萧何的质疑

建造未央宫

汉二年始,萧何便着手建立宫殿,汉八年,刘邦征战回归后,见到未央宫的宏伟壮丽后,不禁斥责萧何的铺张浪费,但萧何认为宫殿的营建是为了彰显大汉的威仪,希望大汉国运长远。

汉初三杰的萧何,文章图片13,第14张

诛杀韩信

韩信被诛杀的原因已经无从考证,其实原因的本身已经不重要了,最重要的是韩信对于刘邦集团而言已经失去了价值,反而是阻碍刘邦一统的壁垒。在吕后策划诛杀韩信的过程中,萧何不遗余力地献计献策,寡恩薄情。最终韩信死后,萧何被追加赏赐,不免让人胆寒。

汉初三杰的萧何,文章图片14,第15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DABAN RP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极致后台体验,无插件,集成会员系统
白度搜_经验知识百科全书 » 汉初三杰的萧何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