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是一个逆天的男人(明太祖-建文帝)

朱棣是一个逆天的男人(明太祖-建文帝),第1张

作者 戈大只 彭小瓜子

朱棣是一个逆天的男人(明太祖-建文帝),第2张

主要观点

棣多次以弱胜强。


1

 我们先回顾一下燕王朱棣的生涯经历。 朱棣是一个逆天的男人(明太祖-建文帝),第3张
燕王棣是朱元璋四子,生母有争议。 朱棣跟兄弟们一样,从小就受到严格的军事训练,也与兄弟们一同学习儒家经典。 摊上那么一个虎爸,不努力是要挨揍的。 但燕王确实是太祖皇子之中的翘楚,在洪武年间,出镇燕京后,多次出征漠北,屡立战功。 洪武二十三年的北伐,收降了北元太尉乃儿不花后,朱元璋称赞他:“肃清沙漠者,燕王也!”
朱棣是一个逆天的男人(明太祖-建文帝),第4张
从此以后,燕王朱棣更是威名大振。 从军事能力上来说,只有晋王可以和燕王相匹。
其他藩王甚至太子朱标都不能敌。
更不要说没离开过皇宫的太孙朱允炆了。 按明实录和其他一些史书记载,似乎朱元璋生前就有传位于燕王朱棣的想法,并对太子朱标、太孙朱允炆有颇多微词。 但这些记载基本不可信,是朱棣篡夺皇位后,大肆修改史书的结果。 朱元璋临死前,还下遗诏,诸王不得进京奔丧,藩王国内的文武官员,都要听中央的号令。 这说明朱元璋对藩王势力,还是有所顾虑的。 但燕王朱棣听闻父皇去世了,狐狸尾巴就藏不住了。 他主动从燕京前往南京奔丧,在半途中就被建文帝下诏给轰回去了。 朱棣得势后对这件事又开始编造,说朱元璋遗命是要传位给他,并下诏让他回南京继位,结果朱允炆矫诏篡位,还把自己挡回燕京。 这当然也是不实之辞。 朱棣确实是有一些蛛丝马迹,显示他对皇位早有觊觎之心。 道衍和尚送燕王一顶白帽子,从而收服了燕王的心,这则故事倒不一定是真的。 朱棣是一个逆天的男人(明太祖-建文帝),第5张
但道衍来到燕王府中,并推荐了另一位谋士袁珙,这两位亲信谋士,肯定没少给朱棣出谋划策。 


2
朱棣眼见侄子在一个一个收拾各路藩王,他的造反决心,也在一点一点建立。
朱棣充实护卫,赶制兵器,收罗人才。 但他自己的实力尚弱,在燕京也遍布朝廷的耳目,所以朱棣还采取了“佯狂称疾”的策略,麻痹朝廷和建文帝。 但燕王虽然准备工作做了很多,但真正下决心造反,还是非常艰难的。 举兵造反两个月之前,赶上太祖的忌日,朱棣还派遣自己三个儿子,朱高炽、朱高煦、朱高燧入京来祭奠。 
此时朝廷削藩燕王,燕王准备造反,都已经是箭在弦上了。 这时朱棣把三个儿子派往京城,颇有点送人头的味道。 齐泰建议把三位世子扣留,徐辉祖也建议至少要把勇猛剽悍的朱高煦扣留。 但黄子澄又开始出馊主意,说扣留三位世子等于逼反燕王,还是要放回去。 朱允炆这种没经过残酷厮杀的太平天子,自然不想德行有亏,于是就把哥仨放回去了。 其实燕王这招也是示弱,拖延时间的计谋。 燕王朱棣虽然后妃众多,但是儿子只有这三个(还有个幼子朱高爔夭折),都是正妻徐氏所生。 朱棣的正妻徐氏,是开国元勋徐达的长女,前面提到的徐辉祖,是徐达的长子。 三个世子都是徐辉祖的亲外甥,已经开始大义灭亲。
但徐辉祖选择了大义,之后却造化弄人。 其实这次对建文帝来说是个好机会,如果能把三个世子扣留为人质,那必然削弱朱棣造反的决心,因为朱棣没有其他儿子了。 况且这三个世子,在靖难之役中还都能大显身手,朱允炆再后悔可就晚了。 关键时刻,儒家思想害人啊! 


3

靖难之役的爆发,对于双方来说,都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朝廷先发难,齐泰捕获了燕国的使者邓庸,审讯之下,供述了燕王的反状,于是密令张信逮捕朱棣。 但张信早已投靠了朱棣,反而通报了消息。 朱棣抢先动手,擒杀朝廷派驻燕京的官员张昺、谢贵,并夺取了燕京城。 然后朱棣以“为国靖难”为名,遵从《皇明祖训》中“朝无正臣,内有奸逆,必举兵诛讨,以清君侧之恶”的训示,清除奸臣齐泰、黄子澄,发兵出征。 所以朱元璋苦心孤诣编制出来的《皇明祖训》,本来是长治久安之策,没想到死后第二年就打脸了。 立法的解释权还是掌握在当权者手里。 本系列我们不专注于军事征战,所以对于靖难之役的过程,就不详述了。 靖难之役一共打了三年,双方各有胜负,朱棣也是多次遇险。 但最终朱棣是击败了朝廷军队,直捣京师,取得了最终胜利。 应该说,朱棣取得了靖难之役的胜利,过程还是非常艰苦的,数次陷于危难,侥幸逃得性命。 我们可以分析一下,朱棣为什么可以以弱胜强? 朱棣能取胜,一方面肯定是自身的军事能力强劲,在整个战役过程中,朱棣的军事能力是独居一档的。 他在关键战役中始终拼杀在第一线,对于燕军来说,这种精神激励作用是无可比拟的,所以屡次反败为胜,以少胜多。 另一方面,朱棣的两个儿子,也是居功至伟。 长子朱高炽镇守燕京,击退了朝廷军的大举围攻,给朱棣充足的时间,从宁王主权手中拿到了“朵颜三卫”这支精锐部队。 次子朱高煦在战场上跟随父亲拼杀,战功赫赫。 三子朱高燧年纪小,并没有直接参与靖难之役。 从战略战术角度讲,朱棣的燕军也是可圈可点的,就不展开分析了。 反观建文帝的朝廷,那是一个错误接一个错误,把一个必胜之局玩没了。 负主要责任的,就是建文帝本人以及齐泰、黄子澄这两个不懂军事的中枢重臣。 首先从选将来说,中枢君臣都不知兵,只好根据资历和亲疏来选将。 前文说过,朱元璋把功臣宿将基本杀光了,留下的几家勋贵家族,就成为建文帝君臣的首选。 
老将耿炳文,李文忠之子李景隆,徐达长子徐辉祖,在靖难之役前半程,成为朝廷军的主要将领。 耿炳文尚算是持重老将,但军事能力也属平庸,战绩不佳。 李景隆就是纨绔二代,堪比赵括,纸上谈兵,朝廷军在他手上损失最为惨重。 当他率大军围攻燕京时,朱棣正带着精锐部队去宁王主权处搬救兵。 燕京兵力空虚,朱高炽镇守,结果瞿能马上要攻破张掖门了,李景隆为了自己立功,居然鸣金收兵,功败垂成。 后面郑村坝、白沟河大战,又连续大败。 但李景隆靠着裙带关系,一直受建文帝信任,丧师数十万,狼狈回京后,居然还不治罪,直到最后还信任他。
结果他与谷王朱橞合谋,开金川门迎降,南京陷落。 徐辉祖其实战绩还是不错的。 白沟河之战,李景隆大败,但徐辉祖率军殿后,全师而还。 之后在齐眉山,又击败了燕军。 但之后徐辉祖莫名其妙的被召回京师,不再掌兵。 按《罪惟录》的说法,因为徐辉祖是燕王朱棣的大舅子,所以遭到了猜忌,被削夺兵权。 在靖难之役的后半程,勋贵子弟们实在不堪大用,所以起用了一些名不见经传的新手。 如平安、盛庸、铁铉等,但这些人打得反而有声有色,多次击败燕军。 盛庸在东昌一战中,将燕王重重包围,用火器杀伤燕军甚重,燕王麾下第一大将张玉战死。 但是这一仗盛庸并没有对燕王本人痛下杀手,最后燕王被朱能率骑兵救出。 此战是最接近击毙燕王的一战,之所以没有成功,是建文帝早有诏令,不能杀叔父,只能活捉。 建文帝和他的大臣,从削藩开始,到排兵布阵,一塌糊涂,最后还下令不伤叔父性命,昏招迭出,真怨不得命运不公了。 最终结果是燕军长驱南下,攻陷南京,篡位成功。
DABAN RP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极致后台体验,无插件,集成会员系统
白度搜_经验知识百科全书 » 朱棣是一个逆天的男人(明太祖-建文帝)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