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时代的“文艺之痛”

现时代的“文艺之痛”,第1张

现时代的“文艺之痛”,第2张最近不知道犯什么毛病,跑去豆瓣想评一个“读者评委”,选了个“文艺小说”,然后,我怒了,写下此文,仅供参考与自省。——题记。

现时代的“文艺之痛”,第3张

我强忍住恶心,看完那些所谓的“文艺”的作品,恍然惊觉,我并不喜爱文艺。

陈词滥调,各种生殖器官的文字充斥着替代那些真实的想法,以及各种华丽词藻堆砌而成的毫无意义的的叙事手法,还有所谓的黑色幽默,装腔作势,胡搬乱套,各种荒诞和罗生门,这一幕幕,我都欣赏不来。

我的想象,我对文字的理解,对于文字描述下的画面,都让我觉得压抑,痛苦,甚至悲痛。

文艺,曾以为是多么小资,清新,脱俗,别具一格的代名词,可我看了一本又一本的定义为“文艺”的作品,我知道我错了,很多人都理解错了。

我不是什么文艺青年,我也不文艺,我甚至和文艺背道而驰,我享受的是现实的浮华和真相,我痛恨的是社会的冷漠和刻薄,而这些都不是文艺的手法,文艺太能伪装了,也太浮夸了。

如果你不找他,不思考他,甚至你会觉得文艺是那样的一种事物,美丽,浮华,或惨痛,尖锐而极端,但事实并不是,文艺的高雅,文艺的情操,文艺的粗狂,每一种癫狂状态下的“病态”都是对真相的逃避,或臆想。

好像大家都享受这样的文艺,朦朦胧胧,模模糊糊,虽然不知道在说什么,但总觉得很有力量,很粗狂,很奔放,像极了内心的呐喊,充满了力量和气魄。

可事实是,大多数的文艺作品,不过是为赋新词强说愁,不过是无病呻吟,不痒不痛,既不深刻,也不够力量。

所以,我不是什么文艺青年,我也不爱人们口中的文艺。

从什么时候开始,所谓的文艺竟然成了这样的存在?

从什么时候开始,我曾认同的文艺一下子颠覆了我的认知?

也许是我许久为接触“文艺”,也许“文艺”的最好模样只存在于回忆中,而非现代作品?

也许是我变了,而“文艺”又有了新的诠释?

还是我已经老了,渐渐的不能理解“文艺”了。

不过我回头看卡夫卡、狄更斯、三毛、鲁迅、郁达夫、郭沫若等作家的诸多作品,我又依旧觉得我还是属于文艺青年的那种。

所以,大概是我所见的“文艺”并非真的文艺,而我依然是文艺青年,不是别人口中的那种,不是众人所理解的那种。

我理解的“文艺”是:不管写实或象征性的文学,依旧可以做到象征意义明确,深刻,深邃,尽管情节支离破碎,思路不连贯,跳跃性大,比较难以理解,但依旧保持了语音的魅力,文学的表达,以及深刻的内涵。

“文艺”所反映的,应当和现实背景,现实社会,或历史,或人文,或科学,或想象等有所联系,内容或刻薄,或寓意,或象征,或代指等,都好,都应该有逻辑可寻,言之有物。

也许,“文艺”还是原来的“文艺”,只不过某些人对“文艺”的解读和判断出现了“偏见”,所以,我看到,也许只是所谓的“文艺”,而非真的文艺。

偶然间,看到一句话,感觉挺适用于“文艺爱好者”:

可怕的不是陈词滥调,而是陈词滥调在世上还有力量。

我理解为,这是“文艺之痛”。

这句话,供参考以及自省。

最后,我觉得我还是个“文艺青年”,对,别人贴的标签,我承认的也只是我认可的部分,和别人无关。

——读部分评选“豆瓣文艺小说”,有感

朴童

2018年01月于厦门

DABAN RP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极致后台体验,无插件,集成会员系统
白度搜_经验知识百科全书 » 现时代的“文艺之痛”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