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远昌:金婚随笔,第1张

劳远昌(土木 1943),祖籍为浙江绍兴,1920年6月11日出生于湖南长沙。1943年毕业于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土木工程系。1951年获英国伦敦大学帝国理工学院结构工程博士学位。历任唐山铁道学院、西南交通大学教授、钢筋混凝土教研室主任,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学会第一届副理事长,国际桥梁及结构工程协会会员。长期从事桥梁结构理论的教学和研究,为我国土木工程科技发展和人才培养做出了重要贡献。我国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理论与应用的开拓者之一,是著名的桥梁与结构工程专家。

本文由劳远昌所作,写于2002年。



劳远昌:金婚随笔,第2张

今年(2002年)金婚纪念日之前,孩子们找朋友给我们拍了几张纪念照,放大、镶上镜框。我把结婚照和新照片摆在一起,抬眼望去,五十载岁月之河悄然流淌,不变的唯有一片真情。

常言道: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在我们谈婚论嫁时,已经大大突破了那时“当婚"的年龄了。1952年我们结婚时,我已经32岁了,妻子江泽芝也只比我小1岁。如此晚婚,责任完全在我。我于1943年毕业于母校土木工程系以后,应当时交通部桥梁设计工程处茅以升处长的要求和顾宜孙教授的推荐去该处工作。不久,我又被派到云南参加澜沧江上景云悬索桥施工。该桥竣工后,我转到了陆良机场工程处。抗战胜利后,又转到粤汉铁路局。遗憾的是,从上大学起,虽辗转了八个年头和四个省份,茫茫人海中始终未能遇上一位有缘分的姑娘。我与江泽芝相识在1947年,那是因为我姐姐劳远琇40年代与江泽芝同在湘雅医学院读书,她俩毕业后都留校工作,姐姐常带她回家玩,相识相处互相萌发好感,建立了感情。1947年我考取了国家奖学金,去英国伦敦大学帝国理工学院攻读结构工程,获得博士学位。工作一年之后,于1951年回国,到母校唐山工学院工作。在我远离祖国的五年之间,泽芝对我感情如初,坚贞不渝、无怨无悔地等待。在我回到唐山母校工作之后,她尊重和理解我的选择,放弃自己已经工作了6年的湘雅医学院的良好工作条件调到唐山,与我结为连理。此情此举,令我感动不已,终生难忘。


劳远昌:金婚随笔,第3张劳远昌:金婚随笔,第3张劳远昌:金婚随笔,第3张

回想当年结婚的情况,现在觉得挺有意思的。泽芝的嫁妆就是她从长沙带来的一套简单行李,我也未添任何大件。我们结婚没有举行任何仪式,两个人到北京去,住在姐姐向邻居家暂借的一间小屋子里,在东城区派出所办了结婚证,日期是1952年6月7日。当天到北京市里玩了一天,中午在鼓楼下面一家小饭馆每人吃了3毛钱的水饺。这就是我们简单的婚礼。那时拍了一张结婚照,泽芝身穿一件印花布衬衫,我穿的是蓝布铁路制服。虽然粗衣布衫,但两张年轻的脸生气勃勃,充满着对生活的美好憧憬,洋溢着50年代的气息。这张照片经历了文革、地震和多次搬迁,仍保存完好。今天再看到这张照片,回想50年的岁月,感慨万千。今年金婚纪念日之前,孩子们找朋友给我们拍了几张纪念照,放大、镶上镜框。我把结婚照和新照片摆在一起,抬眼望去,五十载岁月之河悄然流淌,不变的唯有-一片真情。


劳远昌:金婚随笔,第3张劳远昌:金婚随笔,第3张劳远昌:金婚随笔,第3张

我们的婚姻之所以稳定和圆满是有若干坚强的支点作支撑。首先,我们有共同的思想道德观:爱国,团结,勤俭,敬业。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精华和抗日战争期间的流亡学生经历在我们身上打上了烙印。50年来我们对祖国、对人民的热爱不变,拳拳爱国之心,促使我们关心国家大事,响应党的号召,摆正个人和国家的关系,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在各自的岗位上为社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第二个支点是互相理解支持,专业上共同进取。泽芝是一个善良贤惠、通情理、豁达的伴侣,也是个一心扑在患者身上忘我工作的好医生。为了支持我的事业,为了家庭,为了工作,她付出了很多却无怨无悔。1952年她离开工作了6年的湘雅医学院,来到唐山调入开滦医院。开滦医院虽然历史悠久,但由于是企业医院,当时没有专门的儿科,由于这方面技术力量薄弱,业务开展也不多。泽芝的专业是小儿科;她带领新分配的几名高级护校毕业生,白手起家,从零开始,到今天开滦医院儿科已具备了较强的医疗设备及力量。泽芝多年来一直坚持不懈的钻研业务,还发奋学习中医理论,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小儿肺炎、新生儿硬肿症、新生儿黄疸症等病症,取得了良好的疗效,该办法被推广到全市儿科。她用中草药配制的方剂成为当时唐山市儿科常用的有效方剂,价格低、效果好,深受患者家属欢迎.在流行中毒性痢疾和流行性脑膜炎时,她还运用微循环学说,大量使用“654-2”注射剂,挽救了许多危重患儿的生命。她总结自己的工作体会,写书、发表论文,因工作出色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市级优秀知识分子、省级先进少儿工作者,并荣获省级劳动模范的光荣称号。尽管她有着自己的追求和事业,但是仍全力支持我的事业和工作。说来惭愧,许多年来我经常出差,70年代曾长期工作在四川和北京,家庭由她一人支撑。没有她对我的支持,我是无法取得事业上的进展的。

我1952年回国后系里立即让我登上了讲台。作为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搞好教学。教学工作非常辛苦,为了备好课,我住在学校宿舍不回家。那时孩子小,泽芝一人既要工作又要带孩子,睡眠不足,非常辛苦。有时夜里孩子哭闹她被吵醒来,竟不知是昼是夜.我为教学工作付出了很多的心血,对辛苦的最大回报莫过于日后亲眼见到自己的学生正在为国家建设立功。90年代我去一个单位开会,听说世界上最长的预应力混凝士多跨连续梁铁路桥是由我的一位学生主持设计的,我由衷地感到高兴.直到1998年我78岁时,我才带完我最后一名博士研究生。每当想到有许许多多为国家担负重任以及在基层扎扎实实工作的建桥工作者都是我的学生,就令我感到无比欣慰。

在科研方面,1992年沈大元校长首次提到我为我国预应力混凝土理论及应用的开拓者之一及我校风工程试验研宄的奠基人,并赞扬我在桥梁空间作用、动力效应及非线性分析等方面所倡导的科研工作,学校党政工团联合给我的庆祝我八旬大寿的贺信中,对上述几点再次予以肯定,令我倍受鼓舞,同时也深感仍应再力尽绵薄。于是我花了一年多的工夫,总结了我五十多年学习和研究的心得,写出了包括十大问题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方面半个世纪以来的若干认识进展》一文,在第四届全国预应力学术交流会上宣读之后,获得很好的评价。再有,长期以来我对在结构设计中过度地采用数学上的概率论而忽视工程师的经验与判断,感到有欠缺,正好美的资深教授ChesterP.Siess于1998年发表了一篇长文,生动地剖析了这一问题。我当即将它译成汉语并连载于《预应力技术简讯》上,在结构工程界引起了较大反响。在2001年11月于清华大学举行的一次论坛上,该译文成了主要的参考文献,大大拓宽了修改我国设计规范的思路。退休以后,请我审稿之事始终未断。《美国公路桥梁设计规范》的汉译稿字数多达150万,我苦战了一年才审完,出版后广受桥梁界欢迎,使我聊慰心怀。

早在80年代学校就任命我为西南交通大学唐山分校的名誉校长。近年来分校一共办了5个本科专业,唐山市政府又聘我为专家组名誉组长。我虽已退休,但感到能为母校的发祥地的高教发展做一点贡献也是应当的。

我取得的这些工作成果都与妻子的支持分不开。无论是文革时期住10平米的狭窄工房,还是在地震后低矮的简易棚中,她都会给我腾出一张小桌让我从事学习与研究。我今天所能报答她的,只能是多分担一些家务,多献上一份关爱。

第三个支点是:同甘苦共患难,携手共度难关。文革期间,我们双双被打成“反动学术权威",工作、生活困难重重,但两个人互相宽慰,互相排解,坚定信念,终于迎来了拨乱反正的一天。唐山大地震,家园被毁,夫妻双双艰苦劳动重建家园。50年来,无论遇到什么情况,我们都能同舟共济,相濡以沫,渡过难关,迎来金秋。


劳远昌:金婚随笔,第3张劳远昌:金婚随笔,第3张劳远昌:金婚随笔,第3张

我们今天能庆贺金婚,还有一点就是:互相关心,科学保健,共享健康、愉快的晚年。我们回顾往昔,珍惜今天;知足常乐,注重生活规律,适当运动;合理用脑;两个人互相关心,分担家务;每天浏览六、七种报纸,好的电视节目也不错过。泽芝每天清晨按时去活动站练气功和唱歌,还在家练习书法。她还时常用电子琴弹奏中外名曲,我偶尔也高歌一曲以助兴。她每天在花园中散步,我出外尽可能以步代车,走上一两个小时,吃睡都香。我们的目标是健康长寿,与大家共同迎接更加美好的明天,也祝大家和我们共同努力实现这一美好愿望。

(本文摘选自西南交通大学工会女教职工委员会《金婚之光》2002年10月)

劳远昌:金婚随笔,第12张

劳远昌:金婚随笔,第13张

【摘选者简介】王颖铭 1986年7月毕业于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系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1986年7月至1996年2月在北京燕山石化设计院工作,1995年被授予北京市劳动模范。1996年2月至今,在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从事建筑结构设计工作,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近年来特别有兴趣对西南交大校史的研究,向交大校史馆捐赠了一批有较高研究价值的文献资料。现在居住在江苏南京。

劳远昌:金婚随笔,第12张

关注我们

ID:ssyh120

《竢实扬华》——交大人有、交大人治、交大人享的公众号,以宣传全球各行各业中杰出的、有影响力的西南交大人为宗旨,以竢实扬华、自强不息为精神动力,把宣传母校作为我们交大人的毕生使命。请扫描二维码订阅《竢实扬华》。

DABAN RP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极致后台体验,无插件,集成会员系统
白度搜_经验知识百科全书 » 劳远昌:金婚随笔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