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严耕望《治史三书》札记

读严耕望《治史三书》札记,第1张

读严耕望《治史三书》札记,第2张

1.尽量少说否定词。人们是比较容易做出肯定断语的。掌握了一定的史实材料,就可以做出肯定断语,比如谁在什么时间做了什么事情,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发生了什么事。而人们做否定的断语是比较难的,不能因为自己没有见过、没有经历过,就否定事情的存在。历史上的事情,有记载的是一部分,有记载的流传下来是一部分,流传下来能看到的是一部分。学者要明白,史书上没有记载的不代表没有发生过,不能否定其存在。自己没有见过、不知道的,不能否认它的存在。
2.不要忽略反面证据。在刚开始做研究、找材料的过程中,或许想法和认识是空白的,至少是比较浅薄的。随着材料掌握的越来越多,会在脑子里形成一个“我认为它是……”然后再在找材料的过程中,会有意识无意识的去找与自己想法相符合的材料。这个时候要特别注意否定自己的材料,不能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就抽取利于自己的材料,也不能出现否定材料时,就极易自己否定自己。要认真对待否定自己的材料,如果别人的佐证优于自己,自然要接受别人的观点,不能只抱着自己的观点诡辩。以作者在完成一件作品的时候为例,他的初稿是这样的,二稿会有否定初稿的部分,三稿又会有否定前者的部分,由此下去,才得到一个自己满意的作品。或许也有下边所说的断章取义的意思,我又想到了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用于指导中国共产党以及革命的发展,当时有一些留苏回来的年轻人,对于马列经典著作比较熟悉,他们用其中的话证明自己所做的政策的正确性,是否是选取利于自己观点的话呢?实践证明,那样做是错误的。虽然熟悉经典,但是对于实际缺乏认识。
3.引用史料时要上下文看清楚,不要断章取义。断章取义是人们经常犯的一个毛病。引用史料尽量不要有原文意思有出处,有的话尽量不要太大,如果是与原文意思相差太远,这是绝对不能要的。一定要明白史料的意思,再来叙述或者引用。不要不明白意思,还不引用,就在那瞎说一通。
4.尽量用原始或者接近原始的史料,少用或者不用改编很多次的史料。用史料尽量用原始的材料,即使是改编版的也尽量使用第一二次改编的史料,至于第三四次改编的史料就不要用了。这是因为,每改编一次,史料的价值就下降一分,因为改编的不会完全呈现依照原本的内容,会更改甚至改错。还因为作者在改编或者注释时难免受到当时时代的影响。
5.转引史料必须检查原书。史料一般是我们自己搜集和整理的,但是有的时候也是要转引他人整理的史料,这时就要翻找原书,查证这一史料。如果这一史料已经没有了,就标明转引处。如果不常见,查证之后也要注明转引处。
6.后期史料有比早期史料更为正确者,需要更早期史料的佐证。后期史料因为史书的延续性或者是材料的丰富性,可能比现在所存的早期记载,更具准确性。
7.不要轻易加字。有的史料存在缺字和错字的情况,有的时候自动添加或者更改,会改变原意,所以不要轻易地加字。以上几个原则或者是规律,亦或者是提醒,都不是独立存在的,可能会同时犯其中的几个问题。
8.研究历史不要从哲学入手。哲学的研究自然能为历史的研究提升境界,但是如果是以哲学入手来研究历史,就非常容易带主观性,缺乏对于史料的信任,不会深入和踏实。以哲学为主、历史为辅的人,说问题是不会深入,甚至东拉西扯,围着自己的哲学转,这不是历史,不是史料。
9.无孔不入,有缝必弥。无孔不入指的是,第一,当确定自己的论点以后,要从各个方面来搜集材料来证明自己的论点;第二,当发现他人的材料或者是论点以及结论,与史料出现矛盾的时候,要抓住机会进行论述和说明。有缝必弥指的是,第一,先看自己的论点以及证据之间有没有漏洞,要及时补上,不给他人留下反击的机会;第二,有没有可能存在的被他人怀疑或者是不信任的漏洞,先自己补上,让别人足够信任。前者是主动的,为“攻”,后者是被动的,为“守”。
10.目录学与校勘学。目录学,史学研究的基本知识。并不是每个人都先从这花费太大力气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校勘学,史学研究的基本技能。存在缺字与错字的时候,需要这项技能。
DABAN RP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极致后台体验,无插件,集成会员系统
白度搜_经验知识百科全书 » 读严耕望《治史三书》札记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