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通说:五十二万字的《史记》是怎么流传到今天的?

史记通说:五十二万字的《史记》是怎么流传到今天的?,第1张

史记通说:五十二万字的《史记》是怎么流传到今天的?,第2张

流传至今的中国古书,时代最早的莫过于“五经”了,五经之后,最有名的著作莫过《史记》了。南宋有个著名史学家叫郑樵,是个很厉害的人,看书很多,连被认为是“三朝圣人”的朱熹去看他,他都手不释卷,边聊天边看书,甚至送朱熹出门时,手里都拿着书。他曾说:“使百代而下,史官不能易其法,学者不能舍其书。六经(“六经”中的《乐经》早佚)之后,惟有此作。”《史记》的地位于此可见一斑。按照通行的说法,司马迁于公元前86年去世,即《史记》一书流传至今已经历了2105年的时光。若以成书年代计算,时间可能还要更长些。那么,这部五十二万字的皇皇巨著是如何流传至今的呢?

你可能会说,五经不是比《史记》还早,它们都流传下来了,《史记》流传下来又有什么稀奇的呢?“五经”中年代最早的《易经》在商末周初就成书了,比《史记》要早900年,你为何不问它怎么传下来的呢?诚然,五经的成书年代要早于《史记》,但是我们要注意一点,五经的字数是无法和《史记》相比的。《周易》只有二万多字,《尚书》不到两万字,《诗经》不到四万字,《仪礼》不到六万字,《春秋》只有一万八千字。五经加在一起,字数不到十二万。由此可见,《史记》之前的书是没有如此大的体量的。要知道,古代是没有印刷术的,司马迁的时代连纸都没有,字数少还好誊抄,字数多的,保存下来是很不容易的。《史记》这五十二万字的皇皇巨著是拿毛笔写在竹简上的。逐字抄写《史记》需耗费多大精力且不说,就说汉代的竹简,一根竹简上一般最多写20多字,我们可以计算一下,抄写一部《史记》要耗费多少竹子。这么大一堆竹简,如何保存也是很成问题的。司马迁大概也意识到这一点了,所以他一开始就誊抄了副本,并且“藏之名山,副在京师”,分开保存就是为了保险起见。

但是,不幸的事还是发生了,在司马迁死后,《史记》的某些篇目就开始慢慢遗失了。司马迁死后,《史记》传到其外孙杨恽家,杨恽刚开始大概也没太注意这堆“烂竹简”,但是那么一大坨放在那儿,难免好奇里面究竟写了些什么,偶一翻看,发现里面记载了很多“宫廷秘闻”。抱着好东西要分享的心态,他向汉宣帝汇报了此事,《史记》才开始为世人所知。但刚开始,《史记》的流传范围极其有限,达官显贵也难得一见。汉成帝时,东平王刘宇到京师,请求阅览太史公《史记》(那时候还不叫《史记》,一般称《太史公书》,此处为了方便,统称《史记》)。成帝问大将军王凤,王凤不同意此事,成帝便未予允准。王凤说的理由是,太史公书中记载了很多战国纵横家的故事,以及汉初张良等谋臣的韬略,不宜使诸侯王见到。言外之意是说,万一诸侯王看了《史记》,跟你玩“三十六计”,你怎么办?成帝当然不想这样,就驳回了刘宇的请求。其实,王凤大概还有一半话没说出来,但是大家心知肚明。《史记》一书记载了很多宫廷秘闻,甚至还有“丑闻”,这些东西是不适合大面积传播的。一直到东汉末年,王允还说,汉武帝没有杀掉司马迁,致使他的“谤书”流传至今,这代表了汉代人对《史记》的看法,也正因如此,《史记》的传播一直受到限制。东汉有个叫杨终的人,十三岁就做官了,大概是个神童,他曾“受诏删《太史公书》为十余万言”。这表明东汉皇室依然不愿全部公开《史记》,只让杨终删为十多万字发表。五十二万字删为十多万字,这是删掉了五分之四的内容,简直比《金瓶梅》还“限制级”啊!这充分显示了,东汉时人还是视此书为“洪水猛兽”的。需要说明的是,虽然汉朝的主流看法对《史记》评价不高,但是,很多一流的学者都对《史记》赞赏有加。比如班固、扬雄、王充都对《史记》的成就做了肯定评价。

《史记》的大范围流传,大概是在东汉中期以后了,因为这段时期的文人开始大幅度地引用《史记》。但是,这期间《史记》各篇目又有不同程度的遗失,相传,在班固之前,就先后有十六人曾对《史记》进行修补。十六人中,只有褚少孙是修补原书,其他人都是续写汉武帝以后的历史,这点需要注意。东汉朝廷也曾下诏续补《史记》。

其实,《史记》既不是从东汉开始遗失的,也不是从西汉末期开始遗失的,大概是在杨恽家时即已开始遗失。汉宣帝时的博士褚少孙在宫廷中见到的《史记》就已经是残缺的,他还对《史记》进行过补缺,今本《史记》中有“褚少孙曰”的地方,就是他所补。

王莽篡汉的时候,副本大概就被毁了,幸好之前副本也抄录了副本。但是,到了东汉班固写《汉书》的时代,《史记》还是丢了十篇。此时距司马迁去世不过几十年的时间而已。两汉时代,《史记》都是以单篇形式小范围流传,《后汉书》记载,光武帝曾赐给窦融太史公《五宗世家》《外戚世家》等篇,是为明证。

 魏晋南北朝时期,《史记》开始广泛流传了,但是,当时的读书人普遍“崇班抑马”,还没有完全摆脱汉朝人对《史记》的评价,认为《汉书》的成就要高过《史记》,对《史记》不甚重视,研究的人寥寥无几。跟颜师古《汉书叙录》所记注释《汉书》的二十余家相比,《史记》的研究可谓冷清至极。

两汉时代,只有一个叫延笃的人写过一本《史记音义》,对其进行注解,还有一本《史记音引》(或作《史记章引》),作者不详,这两本书早已失传,南北朝人已不得见。延笃是东汉官员,少时随唐溪典、马融学习,博通经传及百家学说,能写文章,在当时很有名气。马融是当时的经学大师,后世号称“经海”的郑玄是他的学生。马融曾跟随班固的妹妹班昭学习《汉书》,所以,他对汉代的历史应该是很熟悉的。《汉书》是班固在其父亲班彪遗稿的基础上写作完成的。班彪原来的想法其实是要写一部“史记后传”的,班固在写作《汉书》的时候也大量参考了《史记》,班固死后,班昭为《汉书》写了“八表”,写完后就去世了,马融的弟弟马续又续写了“天文志”。延笃曾跟随马融学习,他对《史记》《汉书》应该都很熟悉,他的注本应该很有价值,可惜并没有传下来。据柳宗元《龙城录》记载,汉末曾有个叫张昶的人作过一本《龙山史记注》,但只有这一条记载,此书不见任何著录。

三国时代,无人染指。到晋朝末年,有个叫徐广的人,写了一本的《史记音义》。徐广的《史记音义》是良心之作,它校对了当时流传的各个版本的文字,进行了比较,注明了各本的文字区别,后来裴骃的《史记集解》就是在徐广书的基础上写成的。徐广书早已失传,但是从裴骃的书中得以窥见其大概,知道它是以当时流行的版本为底本,又参考众多的写本著成的,唐代的版本应该就是以徐广的书为底本的。裴骃的《史记集解》流传下来了,可以说是《史记》最早的注本,对后世影响极大。南齐有个邹诞生,也写了一本《史记音义》。但是这本书的质量好像不怎么样。据《颜氏家训》记载,当时有个才学重臣得到这本书,看了书中的内容,在朝堂上说,原来我们都把“颛顼”读为“专需”,实际上,应该读为“专员”,后来经过好多学者讨论,才知道,是邹诞生把这两字的注音搞错了,这本书也没有传下来。

隋唐时期,对《史记》的研究增多了,先后有顾柳言、许子儒、刘伯庄、王元感、李镇、陈伯宣、徐坚、窦群、裴安时等人都对《史记》进行了注释,但是流传下来的只有司马贞的《史记索隐》和张守节的《史记正义》,这两本书和裴骃的《史记集解》是《史记》一书最早的三个注本,合称“史记三家注”,是研究《史记》的必读书目。

因为传播媒介的限制,我们很难见到汉代的《史记》中的原本文字了。汉代流传至今的《史记》文字,只有《淳于髡传》残存的31个字。南北朝时期的文字,只有《史记集解张丞相列传》《史记集解郦生陆贾列传》两个手写残卷。唐代的《史记》写本流传至今的有九卷,分为两个系统,即敦煌写本和传世唐写本。敦煌写本残存三卷,都是从敦煌莫高窟中发现,后被法国的伯希和盗走,现藏巴黎国家博物馆中,此三卷分别是《史记集解燕召公世家》《史记集解管蔡世家》《史记集解伯夷列传》;传世唐写本现存六卷,皆藏日本,分别是《史记集解夏本纪》《史记集解殷本纪》《史记集解周本纪》《史记集解秦本纪》《史记集解高祖本纪》《史记集解河渠书》。

唐代以前,流传下来的《史记》都是写本,没有刻本。至北宋始有刻本。北宋流传下来的,只有两种刻本,南宋开始增多,大约二十余部,元代是低谷期,只刊刻两次,到了明代,刻本增多,逐渐形成版本体系。

北宋太宗淳化五年七月,赵光义下令,命杜镐、舒雅、吴叔、潘慎修校《史记》,朱昂再校,裴愈镂刻,这是《史记》刻本之始。此后写本渐渐遗失了,刻本增多。但是,可惜的是,淳化刻本并无存世。

此后,宋仁宗景祐二年,又重新校勘了一种十行本《史记集解》,此书现存六部,三部在台湾,三部在北京。这是现存最早的刻本。

北宋还刊刻有一种十四行本《史记集解》,现存三部,一部在日本,两部在北京。

南宋绍兴十年,有个福建人,名曰朱中奉,他私人刊刻了一种十二行本《史记集解》,现仅存一部,在日本武田科学振兴财团杏雨书屋。

绍兴年间,福建还刊刻有一种十三行本《史记集解》,现存一部,在北大图书馆。

而后,南宋淮南西路转运司又刊刻一种九行本《史记集解》,现存三部,一部在上海,两部在北京。

以上五种刻本,都是《史记集解》系统的刻本,后世的刻本还有很多,但是都晚于此本,且都以这些刻本为底本。

通过以上梳理我们可以发现,《史记》的流传过程真是曲折坎坷。两汉时代,经历了王莽之乱、三国混战,差点毁于战火;南北朝时期,不受重视,几于失传;隋唐时代,虽研究者增多,但流传下来的极少;直到南宋时期,活字印刷普及后,刻本才开始大幅度增加;到了明代,刻本繁多,再也不用担心《史记》失传了。从两汉到北宋,一千多年的时间,《史记》只流传下来十二篇残缺不全的文字,汉代只残存《淳于髡传》的31个字,看得我简直触目惊心,生怕一根火柴就让这几篇文字荡然无存了。千年巨著,流传至今,我辈得览,既是司马迁之幸,也是我辈之幸,更是中华民族之幸。

史记通说:五十二万字的《史记》是怎么流传到今天的?,第3张

由王涛老师主编、本人参编的

《高中生文言文读本——史记》一书已经出版

DABAN RP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极致后台体验,无插件,集成会员系统
白度搜_经验知识百科全书 » 史记通说:五十二万字的《史记》是怎么流传到今天的?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