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世纪末,英国流放女囚到澳洲,澳大利亚:这2.4万人是开国之母

18世纪末,英国流放女囚到澳洲,澳大利亚:这2.4万人是开国之母,第1张

1770年伴随着英国航海家詹姆斯·库克船长在澳洲登陆,这块被西班牙人发现的土地就被当时的英国所殖民。

18世纪末,英国流放女囚到澳洲,澳大利亚:这2.4万人是开国之母,第2张

詹姆斯·库克船长

当时澳大利亚贫瘠缺水根本无法与英国的其他殖民地相提并论。思来想去之下,英国人就开始将此地当做巨大的监狱,在1786年至1850年期间,开始朝澳大利亚流放各种各样的犯人。

这其中就有被后世澳大利亚人尊称为“开国之母”的24000名女流放犯。那么这么多的女人为何要流放到距离英国万里之遥的澳大利亚?英国人的做法又有何深意?

18世纪末,英国流放女囚到澳洲,澳大利亚:这2.4万人是开国之母,第3张

英国殖民了澳大利亚

18世纪末的英国宛若火药桶

英国自十八世纪开始,便率先开展了以蒸汽机技术为核心的第一次工业革命,迅速通过各式工业品与殖民地积累财富,并通过积极干涉欧陆事务,确保了英伦三岛自身的战略安全。真真正正地在当时变为日不落帝国。

但工业革命与干涉欧陆事物带来的不仅仅是好处,还有大量传统产业消亡与士兵转业所带来的社会动荡问题。当时由于大量的青壮年人口处于无业状态。

18世纪末,英国流放女囚到澳洲,澳大利亚:这2.4万人是开国之母,第4张

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的工厂

自此,英国国内的治安环境急剧恶化。在十八世纪末的街头上,打架斗殴都是小事,甚至有人公开聚集民众与退伍士兵,荷枪实弹打算去白金汉宫找英王讨个说法。

日积月累之下,英国上层人士实在忍不了了。觉得你们这些刁民不听话是吧,全部逐一发送法庭全员流放到澳大利亚。

有人觉得不是还有北美13州,这种脑后反骨的奇葩殖民地存在吗?为什么不将囚犯统统发送北美呢?毕竟恶人自有恶人磨!

18世纪末,英国流放女囚到澳洲,澳大利亚:这2.4万人是开国之母,第5张

美国独立了

笔者在这里表示,没办法!

因为北美在不久前独立了,现在人家不听英国指挥,还断然拒绝英国遣返美国国籍的罪犯。所以这个提案在1784年一经提出,就得到英国上下两院的一致同意。很快两年后,东澳大利亚地区就迎来的第一批来自英国的“贵客”。

18世纪末,英国流放女囚到澳洲,澳大利亚:这2.4万人是开国之母,第6张

来自英国的贵客

本次囚犯总计736名,由英王乔治三世钦点的海军少校菲利普将军亲自带队押送。历经海上的艰难险阻,将这些所谓的英国重罪流放犯,送到了英国指定的澳洲流放地点植物湾。

这次252天的漫长航行当中,居然只有48名囚犯去世,在那个年代不得不说是个奇迹。

18世纪末,英国流放女囚到澳洲,澳大利亚:这2.4万人是开国之母,第7张

大海无情

不过有一说一,当时的英国法律严苛程度世所罕见,砍贵族家树木,晚上涂黑脸出门,偷农场里的兔子,未婚母亲隐瞒流产等都会被判处死刑。

在十八世纪到十九世纪的英国,只要偷盗价值达到5先令,就有可能被英国的法官按照法典判处死刑,当然犯罪金额低于5先令的则会被轻判。

而且绝大多数死刑犯在改判后,都会以流放罪名发配到澳大利亚这种蛮荒之地执行苦役。该怎么说的属实将劳动力压榨到极致。

18世纪末,英国流放女囚到澳洲,澳大利亚:这2.4万人是开国之母,第8张

英国舰队

极为艰苦的澳洲环境。

当时的澳大利亚可谓是彻彻底底的蛮荒之地。由于特殊的气候环境在此地生活的囚犯们日子过得一点都不轻松,此地完全没有所谓的定居点建设。

囚犯们只能从零开始,搭建房屋开掘水池灌溉土地种植作物。而他们在开垦与建设的途中,面对澳洲高到离谱的有毒动物种群与干燥的气候,经常导致颗粒无收的情形发生。

18世纪末,英国流放女囚到澳洲,澳大利亚:这2.4万人是开国之母,第9张

地图对于内陆的了解接近于无

为了防止带着囚犯们全部死光,菲利普上校带着人又来到了,更靠南部的杰克逊港。在这里气候更为宜人,水源也更为充足,囚犯们也就不再挑剔,在此地定居生活起来,后来随着人员越聚越多,这里便独立建市成为我们如今熟知的城市悉尼。

18世纪末,英国流放女囚到澳洲,澳大利亚:这2.4万人是开国之母,第10张

干燥少雨的澳大利亚

但随着一艘艘运输船的到来,澳大利亚上的囚犯越来越多,从最初的700多人,迅速发展到后来的6000多人。

这让菲利普上校感到一丝恐慌,这么多人生活在此地,其当地开发入粮田,产出的粮食根本无法自给自足,中间若是出了点差错,那产生了后果必然难以估量,事实正像菲利普上校所想那样发生了。

18世纪末,英国流放女囚到澳洲,澳大利亚:这2.4万人是开国之母,第11张

英国到澳大利亚的航线

于是席卷整个杰克逊港的动乱便爆发了。当地的囚犯们选择的丛林法则,持强凌弱,从弱小的囚犯身上压榨价值,被压榨的囚犯又跑到附近土著身上掠夺物资。

在这种恶意传导的循环当中,整个澳洲殖民地的犯罪率居高不下,社会上充斥着恐慌以及动乱的气息,严重干扰了殖民地的建设。

18世纪末,英国流放女囚到澳洲,澳大利亚:这2.4万人是开国之母,第12张

总督菲利普

当时已经晋升为澳洲殖民地总督的菲利普认为。他应该学习加勒比地区英国殖民地,引进大量的女性抑制这些男性囚犯们旺盛的荷尔蒙。

让他们把精力都发泄到家庭身上,而不是将精力发泄到社会上。毕竟加勒比地区就曾通过引进女性工作者解决了一大批的社会性问题。

将计划上报到英国国会后经批准,第1批满载女性犯人的船队,于1789年从英国本土出发。

18世纪末,英国流放女囚到澳洲,澳大利亚:这2.4万人是开国之母,第13张

英国的监狱

第一批女性囚犯

这一批女囚由221人组成,其中绝大多数都来自爱尔兰与北英格兰等穷苦地区。搭乘一艘名叫朱利安小姐号的军舰前往澳洲。

与之前大多数被流放至澳大利亚的英国囚犯相同,大多数都是社会底层的平民罪行无非就是偷盗或者是得罪了贵族。当然其中也有无法偿还欠款的烟花女子。

18世纪末,英国流放女囚到澳洲,澳大利亚:这2.4万人是开国之母,第14张

不过是底层人罢了

但总体上都是一群被当时英国的严苛法律,迫害的普通民众,这其中大多数人年龄不过27岁左右,有1/3是已婚人士。

跟以往一样,乘船到达澳大利亚的时间依然是200多天。为了度过这漫长且艰难的路程,许多女性会主动找到军舰上的水手,通过一定量的服务来换取更加舒适的航海生活。

18世纪末,英国流放女囚到澳洲,澳大利亚:这2.4万人是开国之母,第15张

风帆战舰

而水手们也需要女性来给自己排忧解难,打发长时间航海所带来的枯燥感。在这种互利共赢的情况一下,当朱利安小姐号到达澳洲目的地时,整艘船上仅仅因为疾病,损失了5个人。

这对于当时动不动就沉船死人的航海事业来说算得上神迹。但是代价便是许多妇女在下船时怀有身孕生活上十分不便。

18世纪末,英国流放女囚到澳洲,澳大利亚:这2.4万人是开国之母,第16张

英国在核实犯人

这种经历在现今来看是可悲的,但在当时却是最合理的选择之一,在那个女性还未觉醒女权意识的时代,能够保存个体的生命,便是那个时候人们所能做到的最佳选择。

只不过这些女性囚犯到达澳大利亚后的生活并没有改善多少。这些女囚一上岸便被贴上了犯罪的标签,承受着其他自由之名者鄙夷的目光与非人的待遇。其中多数的囚犯都被送往居民地各处的工厂做强制劳动。

18世纪末,英国流放女囚到澳洲,澳大利亚:这2.4万人是开国之母,第17张

澳洲最开始十分艰难

只有那些身体健康外表美丽的女囚犯,才会被分发给当地的自由民充当奴仆。要知道当时前往澳大利亚的自由民可是少之又少,所以绝大多数女囚犯只能艰苦劳作以求生存。而且随着更多的女囚犯到来之后,工厂之争对于女囚压榨愈发的严酷。

女囚们往往要在其中每天工作超过5-8个小时且大多数没有报酬,在粉尘羊毛等碎屑当中,从事制作绳索毛纺线的工作。由于工作强度大报酬少,再加上许多女囚犯多为社会底层的平民,许多女囚犯在社会道德层面上出现了大幅的下滑。

18世纪末,英国流放女囚到澳洲,澳大利亚:这2.4万人是开国之母,第18张

颇有这幅画的感觉

他们宁愿冒着被体罚与各式肉体刑罚的风险,与当时占澳大利亚殖民地多数的男性囚犯,进行较为轻松的服务业活动,用以换取报酬购买生活中的必需品。这种主动物化自己的行为,在当时的澳大利亚殖民地高层,看来是一种无法忍受的堕落。

当时英国信奉新教对于洁身自好自艰苦奋斗有着惊人的痴迷。对于澳大利亚女囚们的自甘堕落,许多澳洲官员感到震惊与羞耻。并声称这些女囚已经无可救药,连男性囚犯都不如。居然选择了自甘堕落的出卖身体。

18世纪末,英国流放女囚到澳洲,澳大利亚:这2.4万人是开国之母,第19张

清点犯人

政府鼓励

于是英国政府开始转变思路,鼓励女囚犯与男囚犯结婚,生育第2代自由的澳大利亚殖民者。所以英国从本土流放了更多的女性囚犯到澳大利亚。有一些女罪犯在英国已经结婚,但政府甚至允许其在分居7年后,可以在当地和囚犯结婚,美曰其名稳定社会秩序。

为此那些女子工厂,每隔一段时间便会组织女群穿上粗布裙子,站成一排。供到此地的男性挑选她们。只不过很少有澳洲男性愿意和这些女性囚犯结婚,多数殖民者男性都认为这些女囚,大多都是堕落的娼妇骗子和小偷。

18世纪末,英国流放女囚到澳洲,澳大利亚:这2.4万人是开国之母,第20张

当时的画作

和她们同居相当于拉低了自己的道德水准以及社会地位。所以在1828年的统计当中,女囚犯只有42%的人结了婚。而那些没有结婚的人,就只能更进一步地去参加服务业,来维持自己的生活。

和他们同居相当于拉低了自己的道德水准以及社会地位。所以在1828年的统计当中,女囚犯只有42%的人结了婚。而那些没有结婚的人,就只能更进一步地去参加服务业,来维持自己的生活。

18世纪末,英国流放女囚到澳洲,澳大利亚:这2.4万人是开国之母,第21张

人们在劳作

当然针对女囚犯的歧视不可能一直持续,这种建立在社会生产资料不均衡所导致的限制行为,很快就因为越来越多的劳动力前往澳大利亚,改变了当地的社会生产分工结构而终止。

因为澳大利亚殖民地上发现大量的黄金等贵金属。从海外吸引了大量的男性。大量的女囚犯和当地讨生活的自由民与男囚犯结合组成家庭,共同开垦荒芜的澳大利亚。

两者共同努力下,到了19世纪的50年代殖民地出生的人口总数,自由民的比例便超过了囚犯。

18世纪末,英国流放女囚到澳洲,澳大利亚:这2.4万人是开国之母,第22张

被审查的女性

再加上英国当时正在从蒸汽机迈向内燃机开始第2次工业革命。本土上再一次对于展开大肆的搜刮。许多犯事的囚犯纷纷被投入英国本土的工厂中进行劳作。再也不会像海外等殖民地进行流放。

而且由于人数的增长,澳大利亚殖民地早已建立了成熟的社会体制,不愿意再接受更多的囚犯前往本地,来破坏当地的生活秩序。

许多澳大利亚殖民地的人,不再以英国移民而自居。而是称呼自己为澳大利亚本土人。彻底融入了这个位于南半球的土地之上。

18世纪末,英国流放女囚到澳洲,澳大利亚:这2.4万人是开国之母,第23张澳洲人的醒悟

澳洲人建立了文明社会,对于过去这些不光彩的事,必然会进行一定的修饰。这些1789年就开始不断向澳大利亚运输的女囚们。到运输行动终止的1850年,总人数已经达到了惊人的24000名。其中绝大多数因为社会的歧视以及女性囚犯的身份,在殖民地遭受了大量难以启齿的对待。

18世纪末,英国流放女囚到澳洲,澳大利亚:这2.4万人是开国之母,第24张

哪怕这些女性囚犯当中绝大多数在英国法律当中,仅仅只是犯了偷窃,偷税漏税以及盗采盗伐等罪责。当时的澳大利亚以及接管殖民地的英国当局,却故意放任这种歧视在殖民地社会上蔓延。

面对这种沉重的历史,绝大多数澳洲人是难以接受的。之后有一些澳洲精英出面,对本土历史进行了部分修改,将这些饱受恶劣气候社会歧视以及职业折磨的女囚犯们,添加上了诸如牺牲勤劳坚忍等等美德。

18世纪末,英国流放女囚到澳洲,澳大利亚:这2.4万人是开国之母,第25张

西方文化中牺牲个人是一种美德

并向广大澳洲人宣布,她们是澳大利亚这个国家的“开国之母”,她们在这片蛮荒之地,开发之初时所遭受的苦难是一种牺牲的美德。

这份修饰到略显美好的历史,如今被广大的澳大利亚人所接受。他们不认为自己的开国之母们是罪犯,而仅仅是那个时代被潮流所裹挟的牺牲品。

18世纪末,英国流放女囚到澳洲,澳大利亚:这2.4万人是开国之母,第26张

帕拉马塔的工厂与其中的女工

那就跟诸多西方现代社会中的普通人一样,对于历史上真实情况缺乏足够的认知。不过如今的澳大利亚在西方平权主义的推动下已经变成了激进保护女性权益的国家。

既有着完善的女性保护法律。对于女性在社会上的地位,以及所能遭到的暴力行为,都有严苛的法律进行保护。

这也算是现今的澳大利亚能够为200多年前,其先祖所遭受的苦难做出的慰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DABAN RP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极致后台体验,无插件,集成会员系统
白度搜_经验知识百科全书 » 18世纪末,英国流放女囚到澳洲,澳大利亚:这2.4万人是开国之母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