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访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民进中央副主席高友东

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访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民进中央副主席高友东,第1张

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成效如何,与基层群众的身体健康紧密相关。截至2021年底,全国建有各类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近98万个,卫生人员超440万人,实现街道、社区,乡镇、村屯全覆盖。目前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还有哪些问题?新时期怎样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记者就此采访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民进中央副主席高友东。

近年来,我国持续加大对基层医疗卫生的建设投入,但目前仍存在普遍性短板和不足。“经过我们的调研,发现乡镇卫生院与村卫生室服务能力薄弱,有村医不是全职在岗,'半工半农’。”高友东告诉记者。

除基层医疗队伍建设不足之外,医疗资源配备不足问题也应引起重视。数据显示,2021年中心乡镇卫生院拥有100张及以上床位数量的占比为18.8%,一般乡镇卫生院仅为4.7%;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乡镇卫生院比例分别为9.3%、12.2%、6.2%,高友东认为,目前乡镇卫生院与村卫生室资源配置下沉难,地区分布差异明显,有待合理规划。

此外,高友东还关注到,目前乡镇卫生院与村卫生室队伍建设成效低。从学历和专业技术人员来看,2021年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具有本科及以上的学历占比为24%,村卫生室具有本科及以上的学历占比9.9%;乡镇卫生院具有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资格的人员比例为19%,村卫生室具有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资格的人员比例为0.9%,“农村与城市差距较大。”高友东表示。

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要足够重视、长期投入、久久为功。为此,高友东分析,未来要坚持政府主导合理规划,优化资源配置并构建整合型乡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要结合新时期的情况,进一步明确和优化乡村医疗卫生资源的配置标准,包括各级各类乡村医疗卫生机构的数量、规模、布局、功能和服务内容等。”

为提升基层医疗公共卫生服务能力,高友东建议,一方面,要按照现行标准进行达标建设,加强镇卫生院发热“哨点”诊室及肠道门诊标准化建设,有效落实“早发现、早管控”,另一方面,结合村居调整和交通条件以及村卫生室现状,适当调整村卫生室布局,对保留的村卫生室进行修缮,对新建卫生室进行标准化建设,切实加强村容村貌和资源配备建设。

村医队伍建设不足,导致村医的服务压力较大,存在不同程度的“被动服务”现象。为此,高友东提出,要加强对基层卫生服务人员的激励化管理,变传统的被动服务为积极的主动服务,引导村医等基层卫生服务人员通过巡回医疗、健康管理、家庭病床、上门服务等方式,为乡村居民提供全生命全周期全方位的健康服务。

为稳定并发展乡村基层医疗卫生人员队伍,高友东补充道,要多措并举、切实加大投入,不断优化福利激励保障机制,优化人员激励奖励机制,落实绩效工资或临时性补贴政策,吸引医疗人才“进得来”也“留得住”。与此同时,还要积极推进“县管乡用”“乡聘村用”,完善乡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编制岗位管理,切实增加岗位吸引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DABAN RP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极致后台体验,无插件,集成会员系统
白度搜_经验知识百科全书 » 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访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民进中央副主席高友东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