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学初谈,第1张

脉学初谈,第2张

脉学初谈,第3张

你是否有这样的体会--患者伸出手来把脉以后,你的心中一片茫然,于是只好问诊,然而自己对症状把握不够准确,所以最后还是无法做出诊断?又或者多次尝试脉学习多次被挫败,只好回头依靠问诊进行诊断?

这些都是我们脉诊初学者在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会遇到的情况或者问题的根源,除了我们在感性认识方面(也就是多练习)做得不够以外,还存在理论学习不够充分的弊端。

先说后者。在这里为什么先说后者?因为对脉型的定义、定位、定性、区别、联系等属于脉学基础范围之内的知识没有清晰的把握,心中本来就一片茫然,自然无法对实践进行指导,首先举个例子,比如我们要买手机,首先要选什么牌子,在选定定品牌以后,可能存在同一品牌下有不同机型,那么我们到底要选择哪一种型号?选择的过程中我们必然要从手机的价格、硬件的配置、硬件的性能参数、造型和颜色等等这些方面进行比较,然后做出最终的购买决定。如果对这一系列重要的因素没有任何的了解或者认知,重后的结果就只能是随意买,能用就行。 
类似地,在脉诊过程中,两个同样具有浮脉特征的人,一位是张阿姨,另一位是袁阿姨。两个人都是按感冒来治。张阿姨的治疗效果不错,但是袁阿姨的治疗效果就不好。再次认真观察袁阿姨的脉象,发现原本所认为的浮脉,向下深按,脉体变宽大,脉力更加有力且带滑象,那么这个脉不是浮脉,而应该是滑实脉,纠正判断为痰热蕴肺,清热化痰后,诸证大减。

又比如三位患者,分别姓赵钱孙,同样是感冒,右寸看上去都是浮缓脉,都有汗出,都用了挂枝汤。但是最终的结果,赵先生,汗出以后痊愈;钱先生,汗出以后,觉得比以前好多了,但是经常咳嗽咯痰;孙先生也感觉比前天好些,但就是脖子和后背还有些僵硬不舒服。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区别?我们这里不细说问诊,单从脉诊方面来考虑。赵先生单纯的脉浮缓,所以用桂枝汤原方获效。陈先生的脉浮缓中带滑,本应该用桂枝汤的同时,加入化痰药,但是因为忽略了这个滑脉,所以没有加,那么感冒已经治好了,剩下的痰却还在,故而遗留有咳嗽咯痰;而孙先生的浮缓脉,从右寸延伸到右关部,已经有一部分寒邪到达阳明,那么在使用桂枝汤的同时,应该加入葛根(桂枝加葛根汤),这一点也被忽略,在感冒(太阳部分)治愈以后,尚有少许部分寒邪残留阳明,所以任然会有轻度的项背僵硬感。(这是比较理想化的案例,在实际诊断中会比这个情况更要复杂,在这里仅仅作为举例使用)。

(未完待续)脉学初谈,第4张

DABAN RP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极致后台体验,无插件,集成会员系统
白度搜_经验知识百科全书 » 脉学初谈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