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善”与“积恶”,第1张

自从亚当的肋骨被取出来,雅典娜女神对着泥偶吹了一口气,女娲娘娘把泥点洒向南瞻部洲之后,人类就有了善恶之分。世上的善人多还是恶人多呢?可能耶和华也不清楚。善和恶就像太阳和月亮一样,“你方唱罢我登场”,东升西落,此消彼长,交替出现,一个在白天,一个在晚上。

“积善”与“积恶”,第2张

《周易》上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就连太平洋中的小岛国,土蜘蛛的后人——倭奴国人在《本朝三字经》上也说“积善家,有余庆。积不善,有余殃”。然而,这里说“积善”和“积不善”,而不言“积恶”,古人实在太严谨。天下人非善即不善,不只言善恶,即是把不善不恶之人排除在外。我今天只讨论善恶,姑且忽略这一点区别,改之为“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恶之家,必有余殃”,也不致有太大错误。

人们喜欢把“积善”与“积恶”并提,然而二者情况一样吗?他们之间又有什么不同呢?

古人常说“为善不易”,就像今人说的“学好的不行,学坏的挺快”。可见“积善”与“积恶”是不同的。积恶比积善要容易的多。那是为什么呢?

首先说,积善受脑子支配,积恶受心支配,也就是说积善是后天影响形成的价值观,积恶是人先天生成的本能欲望。这样说来,好像我是荀子一派的“性恶论者”,其实非也。我认为,人一切的出发点都是“利己”的,古人所谓“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说的就很直白。儿童时期,还没有善恶的观念,他们根本不知道自己做的是善事还是恶事,所以也无所谓他(她)善恶。只要是对自己有利,不管善恶,他们都会去做。我称这种情况为“趋利避害”。趋利避害的特性是生物界的铁律,不只是人有,就连最简单的单细胞生物草履虫也有。初中的生物课本上就有一个实验,将草履虫置于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在盖玻片的两边,一边是盐水,一边是淡水,在显微镜下观察我们会发现,草履虫会往淡水方向移动。这其实是一种应激性反应,比如说人的手指被蜡烛烫到,手臂会本能的收回,这种反应不受大脑控制,在感受到痛感之前,你的手臂早已收回了,这也是应激性。就像“渴梦饮,饥梦食”,这也是生物本能反应。

其次,积善实际上是舍己利人,积恶则多是损人利己的。善越大,则所付出代价越大,恶越大则所获利益越多。趋利避害之心,使人趋向于“积恶”也。

再次,人之心实是“欺善怕恶”的。俗话说“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小恶无人管,大恶无人敢管。所谓“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然而并非人人都是张咏,多数人并没有防微杜渐的知觉。这是积恶易于积善的又一点。

“积善”与“积恶”,第3张

又次,说起来实在悲哀,人是个健忘的动物。你昨日还曾帮他,今天或许他就已经忘了大半,抑或装作忘了大半。在利益面前,人们通常都是健忘的。比如大科学家沈括,上个月还向苏轼求字,然而,乌台诗案时却带头诬告苏轼,险些致东坡于死地。再比如,埃及之穆巴拉克,他于建国何曾无功,而如今却身陷囹圄,不可不让人唏嘘也。穆巴拉克自然是有功有过的,然而我们常爱犯的错误便是,当他有过时,他的功便一齐抹杀了,毛泽东如此,赫鲁晓夫亦如此。

最后,人们因看尽了诸般恶人,不信人间有善人存在。此为最悲哀,最可怕之事也。正如孔子所言“事君尽礼,人以为谄”。为善却不被理解,殊可叹也。曹操之杀吕伯奢如此,今人不扶老人亦是如此。

周星驰的《九品芝麻官》里曾说“忠臣要比奸臣更奸才能活着”,此为千古至论也。为善不易,忠臣难当,古人诚不欺我。由此可见,积善与积恶虽然并称,实则相差甚远也。积善之难,如负石登山,退易进难;积恶之易,如飞流入潭,失足复难。最后以玄德之言告诫诸君“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恶之家,必有余殃。

“积善”与“积恶”,第4张

DABAN RP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极致后台体验,无插件,集成会员系统
白度搜_经验知识百科全书 » “积善”与“积恶”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