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风潮之下,第1张

从2月21日起,多地可以陆续查询考研初试成绩。

当晚,仙居蒋女士在抖音号上,晒出女儿考研分数429分的高分。

隔天视频里,她又写下一段文字:“女儿努力了一年,考研成绩出来,太激动,昨天晕倒,送到医院现在还没有恢复……考研的孩子们真的太不容易了,心疼。”画面里,女儿在医院病床上侧躺着。这条视频下,点赞人数1.3万人,留言4300多条。关于考研,网友们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这是个“考研”时代,这场基数庞大的考试,还在不断吸引着年轻人涌入。有人目标明确,有人视考研为另一种可能,也有人说不清理由。事实上,在这股风潮来临之时,更多人只是下意识猛扎其中,只为跟住风潮。

再难也要考

考试前两天,黄静媚阳了。

“我们这届考生真的很难。”台州学院大四学生黄静媚感慨。去年12月份,比研究生考试时间提前到达的,是疫情防控措施的调整。

随着学校阳性病例的增加,黄静媚有些害怕,她几乎很少离开寝室。出门拿外卖时,她要戴上三层口罩,回来再用酒精喷遍全身。即便如此谨慎,考试前核酸检测时,她的结果显示阳性。

考试那天,拖着发热的身体,黄静媚走进了考场。几场考试下来,黄静媚已经记不清自己做过哪些题目,脑子里一直回荡着的,是考场内此起彼伏的咳嗽声。

为了全身心备考,大三下半学期,黄静媚提前把在校所有学分修满。去年8月至12月,她还花了5万元,在一家考研培训机构进行全封闭式学习。

考完当天晚上,台州学院的蒋凯龙才发觉自己中招了。长时间备考的疲惫感,折叠在病毒之上,蒋凯龙突然觉得,自己可以好好睡一觉了。

无论如何,这场考试终于结束了。

考试前几天,台州学院的心湖自助学习吧里,开始有空位出现。“大家有点恐慌,大多数回到寝室备考。”蒋凯龙解释。

心湖自助学习吧,是台州学院学生备考的首选之地。“它是个24小时学习书吧,非常抢手。去年夏天,我比较幸运抢到位置。后来看网上预约人数,排队等待的已经有190多人。”

蒋凯龙学的是机械电子工程专业,他所在的班级里,近85%的学生选择了考研。“我们是工科类专业,选择考研深造是件很正常的事。再说,本科就业形式太严峻,我们需要提升自己的技能。”蒋凯龙并不否认,这85%的考研人群中,有些人目标明确,也有一部分人只为了跟风。

这场考研风潮,正不断吸引着年轻人加入。

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考研报名人数为474万,为历年考研人数最高峰。事实上,从2016年开始,我国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在高位上保持增长趋势。

不同的理由

走进考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由。

去年4月份,27岁的玉环人杨义(化名),离开了工作了三年的单位,选择了考研。“这是一条不归路”,深思熟虑后,杨义最终还是决定走上考场。

杨义本科学的是土木工程专业,毕业后,他曾在杭州工作过一段时间。高考考了一本的分数,毕业拿5000元的工资,一度时间,杨义心理落差很大。

考虑到生活成本,毕业半年后,杨义回到玉环工作。“我做的是项目现场施工设计,工作很单一,有经验后一年收入大概有18万元。25万是这个岗位的天花板了,这里也没有提升空间,我不想过一眼望到边的生活。在台州,考公、考编、考研是很多年轻人的选择,如果你想去大城市,进好点的单位,只能提升自己的学历。”

杨义给自己做了一个规划,考研、读博,最后留校任职高校老师。考研,只是他人生新赛道的起点。

小学、初中、高中、大学,这是大多数人的成长轨迹。自己对什么感兴趣?擅长什么?这些填报高考志愿时,还未想明白的问题,到了大学之后,才明朗起来。考研,给了这群人新的机会。

黄静媚填报的是工商管理专业,直到上大学后,她才明白,自己最喜欢的其实是体育。

黄静媚来自广西,高中时,老师一句“你有运动天赋”,让她开始关注自己的特长。大一第一次参加全校运动会3000米长跑,黄静媚拿了第四名。

后来,她用一年时间,证明了自己的特长。每天早晨6点起床,在操场上跑5000米。这件事,她一直坚持到第二年学校运动会,那次长跑比赛,她拿到了冠军。

“我还喜欢上了网球,参加了学校网球队,去省里参加过比赛。”运动时,黄静媚说自己是快乐的。考研是个新的机遇,再次选择时,她跨专业报考了体育运动训练专业。

“我当时就是逃避,感觉自己的能力还不足以步入社会,需要继续读书提升。”1998年出生的盛女士,是一名路桥小学语文老师,她曾两度报考研究生考试。

“第一次考,我还是个大四学生,当时成绩过了国家线,但需要接受调剂,我拒绝了。隔一年后,我跨专业报考了小学教育,但没考上。”盛女士回忆。

盛女士坦言,从小到大,她都是个自卑的人,考研是一种证明。“它能证明我自己。考上了,我就能充满自信,抬起头走路了。”

奋战的背后

每一个考研的人,都是“孤勇者”。在这条赛道上,踽踽前行的备考人,都是背水一战。

“选择考研,你就要告别社交,没有娱乐活动。如果没有一起备考的伙伴,你是很孤独的。”盛女士说。早起、做题、背单词、吃饭、睡觉,时间在考研人心里,被明确划分开。日复一日,重复且单调。

手机,这个日常无法离手的工具,在大学生考研圈里,被孤立了起来。有人把手机留在寝室,自己跑去自习室复习;有人把智能手机,换成了仅有通话功能的老人机;有人在网上下单了手机自律神器,将手机锁在一个定时管控盒里……

主动或被动的,考研路上,自律仅是第一步。更多时候,他们还要承受外界质疑的声音,甚至经济上的压力。

从单位辞职之后,杨义离开了玉环,他在椒江专门租了一个房子。在他所住的地方不远,就是一家付费自习室。两点一线,是他的备考直径范围。

关于离职考研,杨义不曾和家里的父母提起过。“我告诉他们,我被派到另一个地方工作了。考研成功了我再和他们摊牌,如果不成功,我就继续再考。”

备考近一年时间,经济上的压力,成了杨义眼前最现实的问题,“房租每个月1000元,一日三餐100元,每个月的开销总共5000元左右。再加上我每月要还4000元的车贷,经济压力还是很大的。”杨义想过,如果这次考研失败,他会考虑半工半读到9月份,“9月后再辞职,全身心投入继续再战”。

压力大的时候,凌晨三四点,盛女士都无法合眼入睡。有时候,她也会怀疑自己,“有点心有余而力不足”。

“第一次考研,我每天都在学习知识,收获很多,这个状态是快乐的。在培训机构里,我认识了一群小伙伴,大家相互不认识,却表达了最大的善意。第二次我跨学科考研,专业内容很枯燥,每天都在背背背,我其实很崩溃。”

相比第一次考研,第二次再战时,盛女士的家人是反对的。“我妈经常和我提别人家的孩子,她觉得我肯定考不上,只是在浪费时间,让我赶紧去找工作。”

“二战”时,盛女士真的失败了,如今她成了一名小学教师。无论如何,对于考研,她是有情结的。“等我有经济能力,我肯定会再去考研。我想通过考研走出去,走出路桥,去外面看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DABAN RP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极致后台体验,无插件,集成会员系统
白度搜_经验知识百科全书 » 考研风潮之下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