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 就凭这,印度摩托车在非洲把中国摩托车赶下了海…
本文共2205字
阅读预计5分钟
编辑 | 许丙南 穆祎璠
图源:公众号“鲫鱼湖瞭望”
我国是摩托车制造大国。
2022年摩托车产量达2129.22万辆。其中,整车出口764.47万辆,出口金额52.97亿美元。虽各项指标同比下行,可在世纪疫情影响的不利环境下,这样的成绩也算不俗。
但在非洲市场,却是印度摩托称王。中国摩托完败印度摩托。为此,不少国人无法相信,也百思不解?缘何如此?
图源:公众号“鲫鱼湖瞭望”
根据非官方数据,截止2020年底,整个非洲的摩托车拥有量超过3000万辆。其中,南非、埃及、尼日利亚和摩洛哥等4国占总量的八成,其余50个国家占20%。
据统计,在非洲摩托车市场,市场占有率排名前七的企业包括印度的Bajaj、TVS(TVS Motor)、英雄本田3家,日本的Suzuki、Yamaha、Honda3家和奥地利的KTM。其中,非洲摩托车市场之王为印度Bajaj。
如此巨大的市场,我们为什么暂未分得一杯羹?
第一、二手车之扰。非洲市场充斥大量欧洲二手摩托车。虽然说这些“二手货”在价格上可能要更贵一点,但有质量和技术的加持,性价比高广受青睐,据介绍,南非来自发达国家的二手摩托使用寿命普遍在8年左右,公认的物有所值;反观中国产摩托车因售后差,不被看好。
第二、知识产权之困。由于中国摩托车企主要脱胎于日系摩托,受制于日本知识产权限制,因此,进入第三方市场困难重重,甚至惹上官司,令中国摩托车错过进入新兴市场大显身手的最佳机遇期。
第三、印度车“弯道超车”。印度车企同样也受制日本技术限制,但在非洲市场,他们往往与日企合资办企业,有效避免了中国车企之痛。而且,他们的“本土化”战略和重售后策略,也更胜一筹,一举甩开了中国企业几条街。
图源:公众号“鲫鱼湖瞭望”
印度摩托在非洲市场的现阶段胜出,既有制造技术本身的优势,也在人脉资源、销售理念等方面高中国车企一头。
一是印度摩托市场成熟早。印度摩托车制造领域的过人之处是有迹可循的。早在1935年时,宗主国英国就将摩托车队带进了当时的殖民地印度,并成立了英属印度通讯队,这就是印度摩托车发展的起源。及至后来,印度产生了世界著名的摩托车企----巴贾集团(Bajaj)。
图源:公众号“鲫鱼湖瞭望”
二是印度摩托车企几十年从未中断技术革新,也未受市场萎缩、波动等困扰。摩托车是印度人出行的最佳方式。因而印度国内摩托车占有率之高,长期保持高位运行。然我国摩托车受制于汽车工业的高速发展,其“代步”不仅时间短,而且上牌受限,一定程度上抑制摩托车行业的发展。
图源:公众号“鲫鱼湖瞭望”
三是印度与非洲的“血亲”渊源与经商之道。印度人可以当之无愧地说“远在非洲有血亲”。当一代代印度人把非洲作为“第二故乡”建设时,他们从未有“落叶归根”思想,都是“壮士一去兮不回头”,因此非洲大陆印裔人口海量。如人口仅120余万的毛里求斯就有70%是来自印度或者是巴基斯坦的后裔,妥妥的小印度。而且他们推崇可持续经商之道令其口碑甚佳。
图源:公众号“鲫鱼湖瞭望”
究其因,笔者以为主要有“三缺”:
一缺工匠精神。要想打开国际市场和在国际市场站稳脚跟,靠价格战绝非长久之计,质量和信誉是王道,工匠精神是保障。一方面在非洲市场,贸易商不重视售后,让“中国造”价廉物美产品打了折扣;另一方面,我们一些厂家没有“百年老店”意识,为降低成本,质量上将就,且产品技术含量较低或不稳定,自砸招牌在所难免。
二缺合作胸怀。国人常说“内战内行、外战外行”。从根上说,就是散沙一盘,缺乏团结合作之胸怀。如在一个市场,一旦“内卷”严重,各商家惯用手法就是“低价竞销”,殊不知这种“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策略最终难逃自残的命运。如中国摩托车企曾在越南市场与日本车企竞争了小20年,靠价格战也一举“上位”占有率达80%,可最终依然被日本摩托车企业彻底挤出了越南市场。
三缺深谋远虑。虽然今天在非洲市场拼搏的华商奉信“一锤子买卖”、“见好就收”的人少了很多,但客观上,依然有不少人觉得最终还是要回归的,因此,在企业发展的顶层设计上总有各种顾虑,品牌意识不强,进而对商机把握、对企业成长机遇期等形成制阻,做不大,做不强。
图源:公众号“鲫鱼湖瞭望”
此外,“本土化”是跨国企业的重要战略。立足非洲需要有格局,这既是企业生存之道,也是发展之道,更是中非命运共同体构建之需。这点上不少企业家仍有差距。
非洲地域广阔,是一个当下有13亿消费者的蓝海市场。2050年前,其将拥有25亿人的消费群体。尤为可喜的是其年轻人占比高达70%,人口年龄中位数只有18岁,是世界最年轻的大陆。
未来,得非洲者得天下。在非洲,摩托车将大有可为。
图源:公众号“鲫鱼湖瞭望”
目前看,中国摩托车企在非洲虽有不足,有些拉胯,但也非毫无战之力和优势。从销量排行看,我们大体徘徊在第十位左右;从售价看,我们也有比较优势。
如果我们的摩托车企能够深入研究其市场,扎下根来,笃定奋发,并善借构建命运共同体之东风,扬长避短,并在质量、本土化上狠下功夫,中国摩托车在非洲雄起指日可待!
更何况,比起“卷”来,世界上有多少国家能卷的过中国造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阅读预计5分钟
编辑 | 许丙南 穆祎璠
图源:公众号“鲫鱼湖瞭望”
我国是摩托车制造大国。
2022年摩托车产量达2129.22万辆。其中,整车出口764.47万辆,出口金额52.97亿美元。虽各项指标同比下行,可在世纪疫情影响的不利环境下,这样的成绩也算不俗。
但在非洲市场,却是印度摩托称王。中国摩托完败印度摩托。为此,不少国人无法相信,也百思不解?缘何如此?
图源:公众号“鲫鱼湖瞭望”
一、非洲市场摩托之状
根据非官方数据,截止2020年底,整个非洲的摩托车拥有量超过3000万辆。其中,南非、埃及、尼日利亚和摩洛哥等4国占总量的八成,其余50个国家占20%。
据统计,在非洲摩托车市场,市场占有率排名前七的企业包括印度的Bajaj、TVS(TVS Motor)、英雄本田3家,日本的Suzuki、Yamaha、Honda3家和奥地利的KTM。其中,非洲摩托车市场之王为印度Bajaj。
如此巨大的市场,我们为什么暂未分得一杯羹?
第一、二手车之扰。非洲市场充斥大量欧洲二手摩托车。虽然说这些“二手货”在价格上可能要更贵一点,但有质量和技术的加持,性价比高广受青睐,据介绍,南非来自发达国家的二手摩托使用寿命普遍在8年左右,公认的物有所值;反观中国产摩托车因售后差,不被看好。
第二、知识产权之困。由于中国摩托车企主要脱胎于日系摩托,受制于日本知识产权限制,因此,进入第三方市场困难重重,甚至惹上官司,令中国摩托车错过进入新兴市场大显身手的最佳机遇期。
第三、印度车“弯道超车”。印度车企同样也受制日本技术限制,但在非洲市场,他们往往与日企合资办企业,有效避免了中国车企之痛。而且,他们的“本土化”战略和重售后策略,也更胜一筹,一举甩开了中国企业几条街。
图源:公众号“鲫鱼湖瞭望”
二、印度造摩托之优
印度摩托在非洲市场的现阶段胜出,既有制造技术本身的优势,也在人脉资源、销售理念等方面高中国车企一头。
一是印度摩托市场成熟早。印度摩托车制造领域的过人之处是有迹可循的。早在1935年时,宗主国英国就将摩托车队带进了当时的殖民地印度,并成立了英属印度通讯队,这就是印度摩托车发展的起源。及至后来,印度产生了世界著名的摩托车企----巴贾集团(Bajaj)。
图源:公众号“鲫鱼湖瞭望”
二是印度摩托车企几十年从未中断技术革新,也未受市场萎缩、波动等困扰。摩托车是印度人出行的最佳方式。因而印度国内摩托车占有率之高,长期保持高位运行。然我国摩托车受制于汽车工业的高速发展,其“代步”不仅时间短,而且上牌受限,一定程度上抑制摩托车行业的发展。
图源:公众号“鲫鱼湖瞭望”
三是印度与非洲的“血亲”渊源与经商之道。印度人可以当之无愧地说“远在非洲有血亲”。当一代代印度人把非洲作为“第二故乡”建设时,他们从未有“落叶归根”思想,都是“壮士一去兮不回头”,因此非洲大陆印裔人口海量。如人口仅120余万的毛里求斯就有70%是来自印度或者是巴基斯坦的后裔,妥妥的小印度。而且他们推崇可持续经商之道令其口碑甚佳。
图源:公众号“鲫鱼湖瞭望”
三、中国摩托车之短
中国摩托车企虽然在非洲大陆驰骋了20年,但却占据市场份额少得可怜,与“世界制造之都”身份相去甚远。究其因,笔者以为主要有“三缺”:
一缺工匠精神。要想打开国际市场和在国际市场站稳脚跟,靠价格战绝非长久之计,质量和信誉是王道,工匠精神是保障。一方面在非洲市场,贸易商不重视售后,让“中国造”价廉物美产品打了折扣;另一方面,我们一些厂家没有“百年老店”意识,为降低成本,质量上将就,且产品技术含量较低或不稳定,自砸招牌在所难免。
二缺合作胸怀。国人常说“内战内行、外战外行”。从根上说,就是散沙一盘,缺乏团结合作之胸怀。如在一个市场,一旦“内卷”严重,各商家惯用手法就是“低价竞销”,殊不知这种“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策略最终难逃自残的命运。如中国摩托车企曾在越南市场与日本车企竞争了小20年,靠价格战也一举“上位”占有率达80%,可最终依然被日本摩托车企业彻底挤出了越南市场。
三缺深谋远虑。虽然今天在非洲市场拼搏的华商奉信“一锤子买卖”、“见好就收”的人少了很多,但客观上,依然有不少人觉得最终还是要回归的,因此,在企业发展的顶层设计上总有各种顾虑,品牌意识不强,进而对商机把握、对企业成长机遇期等形成制阻,做不大,做不强。
图源:公众号“鲫鱼湖瞭望”
此外,“本土化”是跨国企业的重要战略。立足非洲需要有格局,这既是企业生存之道,也是发展之道,更是中非命运共同体构建之需。这点上不少企业家仍有差距。
四、写在最后
非洲地域广阔,是一个当下有13亿消费者的蓝海市场。2050年前,其将拥有25亿人的消费群体。尤为可喜的是其年轻人占比高达70%,人口年龄中位数只有18岁,是世界最年轻的大陆。
未来,得非洲者得天下。在非洲,摩托车将大有可为。
图源:公众号“鲫鱼湖瞭望”
目前看,中国摩托车企在非洲虽有不足,有些拉胯,但也非毫无战之力和优势。从销量排行看,我们大体徘徊在第十位左右;从售价看,我们也有比较优势。
如果我们的摩托车企能够深入研究其市场,扎下根来,笃定奋发,并善借构建命运共同体之东风,扬长避短,并在质量、本土化上狠下功夫,中国摩托车在非洲雄起指日可待!
更何况,比起“卷”来,世界上有多少国家能卷的过中国造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