柬埔寨·洞里萨湖·永远不可上岸的水上人家

柬埔寨·洞里萨湖·永远不可上岸的水上人家,第1张

       东南亚最大的淡水湖洞里萨湖,有四个新加坡那么大的面积,湖上飘泊着数十万的越南难民,没有国籍,没有身份,永远不得上岸居住。是无根的浮萍,是现世的游魂。      他们的命运是怎样形成的?上个世纪多年的战乱,他们逃离了越南,柬埔寨又拒绝了他们。越南认为他们是叛国,柬埔寨认为他们是间谍。他们年复一年流浪在浩淼的洞里萨湖上,以船为家,打鱼为生,风浪里艰辛挣扎,如今已有几代人了。也许他们已经认命了。他们的后代对这世界茫然无知,还以为世界只是一个洞里萨湖罢了      摄影远非仅仅是光圈构图,也不会仅仅停留在景观风光。      摄影家郑春来的照片,有人文关照,有悲悯情怀,他以记者的职业精神,深入跋涉,曾拍摄了冷峻深山里的库尔德人,拍摄了撒哈拉大漠深处的贝都因人,这次又拍摄了浩淼洞里萨湖上的越南难民。让我们了解了被遗忘在世界角落里艰辛到不可思议的的人类群落,直令我们心灵震憾。
郑春来(茶馆)/摄   安德列/诗柬埔寨·洞里萨湖·永远不可上岸的水上人家,第2张船尾抱一个娃河中冒出一个娃生来乐哈哈不知命中注定只能一生做个水娃娃
柬埔寨·洞里萨湖·永远不可上岸的水上人家,第3张柬埔寨·洞里萨湖·永远不可上岸的水上人家,第4张香蕉,菠萝,龙眼,榴莲
热带水果载满船一叶小木舟一个流动水果摊游走湖上不管风与浪日晒雨淋,热汗蒸只求糊口,度人生
柬埔寨·洞里萨湖·永远不可上岸的水上人家,第5张柬埔寨·洞里萨湖·永远不可上岸的水上人家,第6张像船不是船像房不是房水上建木棚,加个铁皮顶一年四季在水里浸泡着一生在风浪里摇晃着永远没个安稳日子这就是柬埔寨洞里萨湖万般无奈的水上浮村这个平常的日子在简陋水屋的门口水上浮村一位年轻清秀的主妇正在准备极节俭的午餐谁注定了她一生这样的命运?柬埔寨·洞里萨湖·永远不可上岸的水上人家,第7张永远不得上岸认命了那就在水上建个船坞再用木板铁皮做个简易房隔成几个空间就算教室了然后飞出了孩子朗朗读书声苦命的难民啊就算有了“水上学校“在此读上几年书就算完成一生的全部教育? 摄影家简介郑春来,原上海劳动报《上海工运》记者《旅游世界》特约摄影师中国艺术摄影协会会员上海艺术摄影协会会员中国职工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老摄影家协会会员上海老年摄影家协会会员
                                  END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精华回顾梦中见到的场景,更值得去拍
Craig Whitehead:街拍·灵感·意象
情迷土耳其·安卡拉老城
安徳列的天空,是安德列诗意放飞的天空。
安德列网名(俄罗斯文学专业硕士时学名)。真名汪一新 先后担任新民晚报特稿部主任、国际部主任,《新民环球》主编,高级记者,文学硕士。曾获记者最高荣誉奖一一范长江新闻奖。发表在新民晚报及各类重要媒体,报告文学约1700万字。出版特稿集《五色夜上海》,散文集《一起看见》。热爱诗歌,不善摄影,但热心为美照赋诗。在诗人看来,写诗是一种修行,打磨自己的诗情如同打磨一颗钻石。写诗的过程,则是烤面包煮咖啡,香气浓郁着的。写诗,更是一种灵魂的穿越,思接千载,与万物对话,寂然凝虑,悄然动容,是真切的体验,甚至可以感受前世今生转换间的奇妙之感。作为一个新闻记者,走遍了中国大地,深入民间,也有机会去北美欧洲大洋洲,曾在约旦河荡舟,曾在戈兰高地眺望,也在耶路撒冷哭墙肃穆,写下成百上千的报告文学与散文。随后转身成为一位抒情诗人,体现于这个平台极大的特色是,绝妙的情景交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有优秀的上海摄影家团队在密切互动着。这些摄影家以艺术家的激情,记者的敬业精神去远方采风,源源不断发回出彩的照片,从西伯利亚到加利福尼亚,从埃塞俄比亚到波希米亚,从北极光拍摄到南极灯塔拍摄,打开安徳列的天空,就是把世界风情尽收眼底,更可以感受诗意澎湃,诗情四射,达成至高的审美享受。
DABAN RP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极致后台体验,无插件,集成会员系统
白度搜_经验知识百科全书 » 柬埔寨·洞里萨湖·永远不可上岸的水上人家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