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多岁的慈禧为何能击败位高权重的八位辅政大臣?

二十多岁的慈禧为何能击败位高权重的八位辅政大臣?,第1张

撰文:赵立波

1861年8月,咸丰帝在热河去世,临终之际决定由肃顺、载垣、端华等八人为“赞襄政务大臣”, 据《热河密札》记载:“八位共矢报效,极为和衷,大异以前局面”,然而这种局面因慈禧为代表的后宫势力和恭亲王奕䜣联合政变下迅速结束。

二十多岁的慈禧为何能击败位高权重的八位辅政大臣?,第2张

相关影视画面

慈禧和恭亲王奕䜣里外配合,仅仅六天的时间,就铲除了肃顺、载垣和端华三位主要人物,其他五位大臣也被革职的革职,充军的充军,“赞襄政务王大臣”全军覆没。慈禧、慈安和恭亲王奕訢行动之迅速,措施之得当,让人慨叹:“办理神速,为中外人情所不料,尤有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清朝野史大观·清宫遗闻》)。这次闪电政变彻底改写了历史走向。

曾经咸丰一朝位高权重的肃顺在临刑时痛骂道,“想不到,受了小娘们的算计。”《老太监的回忆》如果这句话属实,那么从根本上来讲,肃顺就是太不了解慈禧,一个“想不到”彻底让权臣肃顺身败名裂。如果要问咸丰一朝谁最得势?那么非肃顺莫属。

二十多岁的慈禧为何能击败位高权重的八位辅政大臣?,第3张

相关影视画面

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11月26日)十月肃顺出生于郑亲王府,为郑亲王乌尔恭阿第六子,庶出,野史称其母是回人。道光年间,考封三等辅国将军,授委散秩大臣、奉宸苑卿。咸丰帝即位,擢内阁学士,兼副都统、护军统领、銮仪使。

二十多岁的慈禧为何能击败位高权重的八位辅政大臣?,第4张

咸丰朝最大权臣肃顺

咸丰四年(1854年),授御前侍卫,迁工部侍郎,历礼部、户部。咸丰七年(1857年),擢左都御史、理藩院尚书,兼都统。英法联军入侵广州,肃顺主战,反对恭亲王主和。咸丰八年,调礼部尚书,仍管理藩院事,又调户部。

肃顺是满洲官吏出身不多有才学能力的人,在咸丰时期,大力整顿财政,查办“钞票舞弊案”后,解决了许多财政困难,并抓捕了大批贪污官员。不光如此,他提出要减少八期俸禄:“因为道咸间朝政腐败,八旗挥霍无度,必须以猛济宽不可。”这一措施推进后,虽然减轻了财政负担,遏制了八旗腐坏风气,但是肃顺却得罪了大量的满洲官员,因此在被诛杀后,许多满洲官员拍手称快。

二十多岁的慈禧为何能击败位高权重的八位辅政大臣?,第5张

辛酉政变

咸丰九年,构陷科场主考、军机大臣、文渊阁大学士柏葰斩立决。肃顺监斩,自此以后,“司文衡者懔懔畏法,科场清肃”,整整三十年。《清史稿》正是肃顺的铁腕高压,一下子彻底震慑了科场风气。

正是因为咸丰事事听从其建议,也导致了最终咸丰仓皇逃离北京,咸丰十年,(1860)英法联军来犯京师,力劝咸丰帝置国际公约于不顾,绑架外交使节巴夏礼,后随咸丰帝“北狩”热河,授御前大臣、内务府大臣,至是以户部尚书协办大学士,署领侍卫内大臣,至此肃顺权利达到顶峰。曾国藩能够全面平定太平军不光是自己的个人能力,如果离开肃顺关键时刻的推荐,则历史最大功名将与曾国藩失之交臂。

二十多岁的慈禧为何能击败位高权重的八位辅政大臣?,第6张

曾国藩画像

咸丰十年(1860年5月),太平军攻陷苏常,咸丰帝准备调湖北巡抚胡林翼为两江总督,肃顺认为:“胡林翼在湖北措注尽善,未可挪动,不如用曾国藩督两江,则上下游俱得人矣。”《庸庵日记》以此可以印证肃顺“优礼贤士,而又有知人之鉴定”的口碑。

不光如此,肃顺虽然出身满洲贵族,却不太对满洲官吏感冒,认为他们大多数都是不学无术之徒,正因为肃顺能够跨越民族立场,在他的大力推荐下,先后保举了曾国藩、胡林翼、左宗棠等中兴名臣。尤其左宗棠当时因为在湖南官场骂了一位武官“王八蛋,滚出去”被告,咸丰帝命人查证,如坐实将对左宗棠“立即正法”,正是因为肃顺对咸丰说:“人才难得,自当爱惜”后,最终才将左宗棠救下。

二十多岁的慈禧为何能击败位高权重的八位辅政大臣?,第7张

慈禧和小叔子奕䜣的叔嫂合谋

不光如此,咸丰七年(1857)在担任藩院尚书时,肃顺被咸丰委派“办理俄夷之事”进行划界谈判,原因是此前奕山“分界一事办理糊涂”,经过三次与俄国垃圾谈判,在肃顺不断强硬的“必须和平办事,不相侵占”、“中俄贸易可能中断”的强硬警告下,最终达成了协议,也因此肃顺成了“欧洲人的主要敌人之一”。

也正因为肃顺一直在“台前”忙碌,因为深得咸丰信赖,得罪了一大批权贵,其个人在作风上也有所膨胀,最终因误判慈禧和恭亲王奕䜣的能力,而导致惨烈解决,在临死前大骂的“想不到”便成了他最后的悲剧叹息。

DABAN RP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极致后台体验,无插件,集成会员系统
白度搜_经验知识百科全书 » 二十多岁的慈禧为何能击败位高权重的八位辅政大臣?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