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南寺院行‖十三、第六站:龙华庵遗址

郁南寺院行‖十三、第六站:龙华庵遗址,第1张

24日的第二站本来是西竺寺的,但车上茶亭岭,走过那个今人重建的、丑陋至极的茶亭后不久,就在路边停了下来。同行的摄影师何鉴清告诉我,这儿上去,是龙华庵的遗址,石头垒起来的基础还在。

龙华寺原叫龙华庵。在多本旧志中,有关龙华寺的记载,以民国二十六年《旧西宁县志》卷三十《古迹志·寺观》的记载最为详细:

龙华庵在城西三里(《张志》)。明万历间僧遍虚建,绿竹干霄,乔松蔽日,庵后巨石矗空,宛如屏扆。(《张志》载:有都伽、峡上、栗子等处田六十九亩。《诸志》)相传石上近檐际处,有一大赤脚迹,长一尺有奇,痕斜深五六分许,或谓僧遍虚寂化时所遗,或曰古仙大履迹也。顺治年间,知县李翼鹏增修,有碑。(《采访册》)

译文:

龙华庵在县城西面,距县城3里(据康熙五十七年《西宁县志》)。明万历间僧人遍虚修建,龙华庵周围绿竹高插云霄,高大的松树木遮天蔽日,庵后面有巨石矗立在天空下,好像屏扆。(康熙五十七年《西宁县志》载:在都伽、峡上、栗子等地方有水田69亩。据道光十年《西宁县志》)相传接近寺庵檐边的巨石上有一只光脚的大脚印,长一尺有多,斜深五六分,有人说是僧人遍虚圆寂坐化时遗留下来的,也有人说是古代仙人的大脚印。顺治年间,知县李翼鹏增建和维修,有碑记。(据《采访册》)

从路旁长满杂草的斜坡爬上去,大约十来米,抬头仰望,在上方好几米高的地方,有一堵垂直砌起来的石头基础,何鉴清告诉我,这是龙华寺的基础。

郁南寺院行‖十三、第六站:龙华庵遗址,第2张

龙华寺遗址

龙华寺的开山祖遍虚,民国二十六年《旧西宁县志》卷二十五《人物志(四)·梵释》有他的传记,是根据《龙井寺僧宗支谱》、道光十年《西宁县志》和《采访册》编写的,全文如下:

遍虚和尚,楚永州东安周氏子,幼时每逢僧伽,辄拍掌而笑。年稍长,有异性,甫就外傅,便于富贵如浮云之意有深契焉。父母与之议婚,遂告以参学)修行(4)之说,坚辞之,此事暂寝,强之生理。未几,双亲沦亡,旋为木客,往来江淮间,偶遭风雨,几葬鱼腹,赖救登岸得不死,于是矢志寻师,至潭州宝圣寺,礼普祖,剃染三载,遍游武当、南海、九华、五台、峨眉,惟于天台参学大智禅师,默识融会,得传心法。然后度岭,于曹溪谒六祖,至广州,未久寻沂牁牂江而西,值土寇既平,县治初建,时在万历七年也。途径水口,地名罗旁,意谓此中必有幽胜处。登岸至县,趺坐城东,遥望城西清凉山中,层峦耸翠,四山环绕,因而驻锡于此,卜筑茅蓬,创立寺宇,名曰“龙华”,遂开山焉。

师道行神妙,所居山中,猛兽驯服,常有虎,一号曰行源豹,一号曰慧空,往往白昼侍诸门外,人不敢至,师以时挥斥之,辄散。及师示寂后,而虎豹踪迹遂稀。又寺背石上,人见有一大赤脚迹,如印雪泥然,相传为师寂化时所遗也。天启年间,其徒慧融分辟西竺庵于山之北,东影又于龙华迤东数里,别拓龙井庵,梵宇森然,两地钟呗相闻,盖犹能振厥宗风云。

译文:

遍虚和尚是湖南永州东安县周氏的儿子,小时候,每逢看到和尚都拍掌欢笑。年纪稍大一点,就有一种与众不同的个性,开始到外地跟随师父学佛,觉得富贵如浮云的观点十分符合自己的思想。父母和他商量结婚的事情,他就告诉父母自己要参访高僧,云游修学,修炼德行,坚决拒绝结婚,婚事只好暂停止,勉强为生计干些活。不久父母去世,他转做伐木工,在长江、淮河之间往来,偶然遭遇风雨,差点葬身鱼腹,被人家救起上岸才不死,于是立志寻师学佛,他来到潭州宝圣寺拜普祖大师为师,剃发出家3年,云游了武当、南海、九华、五台、峨眉,在天台山参访了大智禅师,默默记住了禅师传授的心法,并融会贯通。然后翻过南岭,在曹溪拜谒六祖的金身,然后来到广州,不久,溯西江向西而上。当时是万历七年(1579),罗旁瑶乱被平定不久,西宁县刚刚建立。他途径罗旁水口,心想这里一定有景色优美的地方。于是上岸,来到西宁县城,他在城东趺坐,遥望城西清凉山,但见山峦叠翠,四面青山环绕,于是在这里停留了下来,择地建起茅草屋,创办寺院,名叫龙华庵,他成为了龙华庵的开山祖。遍虚大师修行的功夫非常高明、巧妙,他所在的山中,猛兽都变得驯服,经常有老虎出现,其中一只叫行源豹,一只叫慧空,常常是白天在庵门外侍候,人们不敢到庵里来,大师挥一挥手、斥责一句,老虎就散去。大师去世后,老虎、豹子的踪迹也稀少了。另外寺庵后面的石头上,人们看到有一只巨大的赤脚印,好像是融化了雪水的泥土上,大雁踏过留下的爪印,相传这脚印是大师圆寂坐化时留下的。天启年间,遍虚大师的徒弟慧融在清凉山的北面另外创立了西竺庵,东影又在龙华庵东面几里的龙井山另外创立了龙井庵,附近佛寺建筑繁密直立,清凉山与龙井山两地的钟声和经文唱诵声可以互相听到,对发展西宁佛教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从这篇遍虚和尚的传记中,我们知道,龙华寺是建于万历七年(1579),是万历五年建县后修建的第一座佛寺。

可能有人会说,万历建县后修建的第一座佛送应该是长春寺吧?道光十年《西宁县志》卷九《古迹·寺观》不是有“长春寺,在城东(《张志》)。明万历五年建”的记载吗?其实非也。万历二十年《西宁县志》卷之二《建置志·寺》载:“长春寺在东门外,万历九年建,”长春寺在万历九年才建成,比龙华寺晚两年。

湛慈大师颇具传奇色彩,两只分别叫源豹、慧空的老虎,白天常常在庵门外陪伴着遍虚大师,人们因此不敢到庵里来,但遍虚大师出来挥一挥手、斥责一句,老虎就散去。寺庵后面的石头上,有一只巨大的脚印,相传是大师圆寂坐化时留下的。

遍虚大师对郁南佛教贡献很大,如今的龙井寺,是他的徒弟东影在天启年间创建的,西竺寺也是他的徒弟慧融在天启年间创建的。

举头仰望着龙华寺这堵石头垒成的基础,我对郁南古代的佛教文化的敬仰之情油然而生,一股对龙华寺消失,世事沧桑的惆怅随即涌上心头。

为了表示我对龙华寺的怀念,这里把我搜集到的有关龙华寺的古诗整理如下:

释成鹫《归途宿龙华寺与无尽六如师、滋庄居士夜话》:

经过此地许重来,

旧路依然十日回。

一片闲云归暝岫,

千峰圆月印香台。

心同石溜寒偏细,

目与松窗夜并开。

独拥孤衾对玄度,

山风吹雪下庭梅。

西宁县知县王钺《游龙华寺》:

野云苍翠处,古寺带山腰。

竹引泉归灶,溪纡路作桥。

高崖猿迹乱,远汉鸟飞遥。

若对焚香坐,应知万虑消。

郁南寺院行‖十三、第六站:龙华庵遗址,第3张

龙华寺遗址

西宁县知县李以宁《约游龙华寺不果寄答戈放牛》:

最好扶筇向野亭,

俗缘牢系负山灵。

孤吟不得舆蓝去,

众响惟从隔浦听。

紫蟹正肥秋寂寂,

黄花初放昼冥冥。

同人竟日寻僧话,

莫赋悲秋酒暂停。

戈息《宿龙华寺》:

此地堪留宿,群山入榻中。

岩云乘瀑响,霜月到溪红。

乍转三更籁,旋听一枕风。

觉来清梦远,不与下方同。

戈息《游龙华庵同罗松亭》:

合沓茶亭路,山僧昨有期。

树深疏磐冷,崖转暮云迟。

泉战风炉火,花沾石榻棋。

频年淹海国,幽事又相宜?

寺光《龙华》:

三载调琴闲此日,

寻幽屐齿上龙华。

轻烟竹院初煎茗,

卓午山厨已熟瓜。

绕径黄花吟白雪,

倚窗红叶醉丹霞。

疏钟数点斜阳外,

野树寒烟归暮鸦。

李景《龙华寺》:

茶亭鸟道西峰外,

古寺高蟠似郁华。

入径未知寻鹿苑,

见僧先拟问胡麻。

钟声隔水沉虚籁,

霜叶随风散晚霞。

最是野人幽趣好,

夕阳疏树看寒鸦。

张子彤《龙华寺访结端上人,次刘少韩元韵》:

一壑闲云隐翠微,

笋舆曲折叩禅扉。

乍疑来客乡音异,

未觉山僧识面稀。

初地禅宗余只履。

中天晴霭冷深衣,

炉香茗碗忘机话,

带到千岩夕照归。

何庚生《同李宫山孝廉游龙华寺分韵赋诗,得齐字》:

为访龙华胜,乘闲踏岭西。

树深迷径曲,山耸压云低。

履古留僧迹,檐平迸石齐

振衣穷远目,绝顶共攀跻。

DABAN RP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极致后台体验,无插件,集成会员系统
白度搜_经验知识百科全书 » 郁南寺院行‖十三、第六站:龙华庵遗址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