弄墨纸上 | 临《汉简集字名句》

弄墨纸上 | 临《汉简集字名句》,第1张

01.

过渡期化石

直到如今,仍有不少民众甚至科学家质疑达尔文进化论,过渡形态的化石太少是原因之一,缺少实证支撑演化树的每一支线,大家感觉不是“一步一个脚印”,因此,是否有神力或者外星人?我并非科学家,无法保证自己刚刚所说的符合事实,最多只是道听途说,不过这也确实困扰着我多年,我想不通:若化石的形成是概率平均的话,应该每一个环节所能留下的化石数量大抵相似才合理啊。

说回书法领域。上世纪60年代有一次非常著名的“兰亭论辩”,关于王羲之《兰亭集序》真伪,质疑与捍卫各成一派,莫衷一是。质疑方主力郭沫若写了一篇《由王谢墓志的出土论到兰亭序的真伪》的论文,立论依据为同在东晋时代,王兴之和谢鲲墓志的字体和《兰亭集序》大不相同。他们假设若王羲之的字存世,那一定与《爨宝子碑》、《爨龙颜碑》这类相似。质疑方认为,既缺少过渡时期的字体“化石”,也缺少同时期类似于《兰亭集序》字体的足量旁证。说到底,这出现了字体上的“跳变”,没有过渡。

综上,在这些具演进性的领域,处于两阶段间的过渡形态绝非可有可无。而且,从个人业余爱好的角度看,因新旧过渡正是创新成熟前将至而又未至的关键期,有好多创意启发点,亦是非常有趣的地方。恰恰,汉简正是一个书法字体过渡期的“化石”——隶、楷、草掺糅交杂。从西汉简上可看到汉字字体从古隶逐渐演变以及草书形成的过程,从东汉中后期简上又可以看到隶书开始向楷书演变的情况。如此,我焉能不爱汉简?可惜,我练习汉简较少,包括字帖的积累也较少。

非常丢人,我现在买来练习的汉简帖子竟都是集字贴,曾经我自己最为鄙视的形式,古典音乐的集锦CD皆然,我认为它们逼格太low了,初哥菜鸟才使用的货色。如今看来,我已经活成自己曾经最讨厌的样子了。唉,都是贫穷惹的祸,坊间出版的汉简字帖好多大部头(贵),买不起。想想也合情合理,这个领域本来就冷门,选题及印量少,加上汉简是平民化艺术(虽然古代会写字的已不算底层),根本没啥名家名作,都是一堆一堆的出土文物,每册汉简之间书风差异也颇大,所以出版社更喜欢出版贵的全集。越平民的艺术,反而其复制品/印刷品越贵,吊诡吧。好在,除了大部头全集,还有这类汉简的集字贴,如集字对联、唐诗、宋词等等,稍加练习即可马上构成作品,更适合现在的快餐文化。

我的汉简书法远未入门,何德何能鄙视这类集字贴?既然无法反抗,那我不妨先放下成见,从了它们,待未来翅膀硬了再说。

弄墨纸上 | 临《汉简集字名句》,Image,第2张

02.

临作留影

我继续用科学毛笔来鼓捣。字写得非常一般,之所以仍然拍照存下来,并非没有自知之明,而是为了鞭策自己。未来,当我再看回这些习作时,若觉得更为羞赧,那我足可老怀安慰矣,因为这表明了自己的水平已有所长进。希望如此。

弄墨纸上 | 临《汉简集字名句》,Image,第3张

弄墨纸上 | 临《汉简集字名句》,Image,第4张

弄墨纸上 | 临《汉简集字名句》,Image,第5张

弄墨纸上 | 临《汉简集字名句》,Image,第6张

弄墨纸上 | 临《汉简集字名句》,Image,第7张

弄墨纸上 | 临《汉简集字名句》,Image,第8张

弄墨纸上 | 临《汉简集字名句》,Image,第9张

弄墨纸上 | 临《汉简集字名句》,Image,第10张

弄墨纸上 | 临《汉简集字名句》,Image,第11张

03.

父与子

每每提起学渣大魔,难免心痛。我未尽父亲应尽的教育责任,因之他如今的学习境况,主要责任在我。例如,我虽然自己爱好书法,但几乎从未手把手教过他写字。幸亏家里领导有安排家附近的硬笔书法班,给他略补了一下。硬笔书法老师经常给他A(但我是看不上他的字的),给着给着,奇怪的是,他的字似乎真有所提升,至少在横平竖直方面比之前大有改观。看来,他是那种需要鼓励而不能受责罚的小孩?教育路漫漫,其修远兮。

弄墨纸上 | 临《汉简集字名句》,Image,第12张

弄墨纸上 | 临《汉简集字名句》,Image,第13张

| 我与大魔写同一首诗,孰优孰劣?特别欣赏大魔的“之”字,那些抖动很魔性。

弄墨纸上 | 临《汉简集字名句》,Image,第14张

弄墨纸上 | 临《汉简集字名句》,Image,第15张

| 不知为何,我超喜欢这首诗,用毛笔写过N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DABAN RP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极致后台体验,无插件,集成会员系统
白度搜_经验知识百科全书 » 弄墨纸上 | 临《汉简集字名句》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