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新生|方言:且慢解缆,把根留住(随笔)

冯新生|方言:且慢解缆,把根留住(随笔),第1张


冯新生|方言:且慢解缆,把根留住(随笔),第2张

【作家档案】冯新生(心声):报社资深记者、北京作家协会会员,多家网媒传播平台专栏作家、签约作家。曾在省市级以上报刊上发表诗歌、散文、小说、杂文约7000余篇(首),在国家级、省级刊物征文中,曾获小说一等奖、诗歌一等奖、散文二等奖,千余篇文学作品被新华书店发行的文学丛书选载,200余篇小说、散文,被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北京文艺台选播,300余篇游记散文,分别被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教育学会编著的《课外语文》登载。专著包括:在全国新华书店发行的小说集《茉莉香茶》、散文集《物华天宝》《游出滋味》《行者手记》。创作成果,入载《中国文化名人大辞典》。

冯新生|方言:且慢解缆,把根留住(随笔),第3张

方言且慢解缆,把根留住

 北京 冯新生


冯新生|方言:且慢解缆,把根留住(随笔),第4张

 

冯新生|方言:且慢解缆,把根留住(随笔),第5张

图1:老外在北京胡同主题宾馆学京腔1200多年前的唐代,一位耄耋老人回到阔别50余年的家乡。这位“行旅派”诗人叫贺知章。他少小离家后,落叶归根的第一感觉,就是“乡音未改鬓毛衰。”老人耳边萦绕的乡音,引发诗人百感交集。
前不久,一位久居异国他乡,直到“鬓毛衰”才回故乡——海南省海口市定居的老作家吕鸿先生来京游览,他与我茶叙时,道出遗憾的现象:有不少海南孩子,由于方方面面的原因,已是不愿意讲或是不能流利地讲海南方言了。而反观其英文水平,倒是听、读、写、说样样都“与国际接轨”。与之沟通,仿佛又来到英、美国家的都市。

冯新生|方言:且慢解缆,把根留住(随笔),第6张

图2:北京吆喝大王用纯正北京话叫卖老人一再解释,当下,一些城市向国际化大都市迈进,学外语很重要。但得此失彼,缺少了乡音,就像失去了根。事实证明,方言俚语,并不能影响优秀文化的传承与表现。古典名著《红楼梦》中的方言俚语,就大大多于其他古典名著,也并未影响其灿烂之光。
事实证明,延续多年的方言,是一座城市的文化标志之一,京、津近年蓬勃兴起的“相声旅游”,其中引人入胜之处,就包括“京味儿方言”、“天津方言”。一些导游员在介绍北京天桥、鼓楼前世今生时;在介绍天津和平区五大道或古文化街区的古今变化时,带几句方言俚语,会更显意趣。毋庸置疑,中华大国多民族、多方言,每一种民族语言与地方方言都记录、展现着悠久、深远、绚烂的华夏文化,折射出“时代记忆”和“历史沿革中的补白”,洋溢着浓浓的亲情。或许,就大趋势而言,方言无法与主流语言对抗。从世界范围看,方言在时尚大潮中,正在逐渐萎缩、消减。采取多项措施及时保护方言,使之成为一种带有“追怀色彩”的语境,并不与推广、规范语言文字相冲突。从某种意义来说,这也是文化多样性保护措施之一。

冯新生|方言:且慢解缆,把根留住(随笔),第7张

图3:少数民族每人一句方言介绍景点本人在旅游新闻媒体采写数十年,自然“三句话不离本行”。面对凸显乡愁的方言,在保护、利用过程中,如何恰到好处、生动有趣地用于旅游文化市场,是值得精研的题目。因为,旅游演艺现场或影视屏幕中,一旦没有方言点缀,便显得不太自然甚至做作,导游员在介绍某地老街旧巷、民俗风情时,假若一味地使用“标准化用语”,会让人感到少了些地方文化特色。故此,偶尔让“乡音”成为介绍中部分“乐活内容”,可渲染观览气氛,也不失一道文化风景。
方言,是一座城市、一方水土的文化精魂。在生长地,每每聆听这片语境,就会让人想起年老的父母、热情的乡亲、五味杂陈的过往。无论是北方方言、吴方言、客家方言、闽方言、粤方言、湘方言、赣方言……都饱含聚散离合的情愫,岂能解缆挥别?理应把根留住!相信有关部门通过保护传承、有序利用,使之成为风情万种的文化标签。

冯新生|方言:且慢解缆,把根留住(随笔),第8张

图四:方言大赛现场 

                                                     在线编辑:林兆丰

冯新生|方言:且慢解缆,把根留住(随笔),第9张

顾问:卢伟光:作家 《鸡西矿工报》副总编辑

       孙文斌:小说家

       沈晓密:散文家

       秦   萌:《北方时报》“乡雪版“”编辑

       郭亚楠:作家 《创业者》编辑

       白   雪:作家

 主编:瑞雪  制作:腊梅 微信号:13115477919    

DABAN RP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极致后台体验,无插件,集成会员系统
白度搜_经验知识百科全书 » 冯新生|方言:且慢解缆,把根留住(随笔)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