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防“割青毁粮”,还须提高种粮积极性

严防“割青毁粮”,还须提高种粮积极性,第1张

严防“割”,还须提高种粮积极性

目前小麦正处于返青前期,再有100天左右就全面成熟开始收获了,河北多地正在部署禁止各类毁苗割青行为。记者注意到,2月13日,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正式发布,其中明确提到“严防'割青毁粮’”。当天,河北省禁止各类毁苗割青行为保障粮食生产安全工作会召开。

(2月23日  澎湃新闻)

去年,个别地方出现“割青毁粮”、“青储小麦”、“毁麦开工”的现象,闹得沸沸扬扬。但农村农业部及时采取措施,制止了这种不良行为。今年开春,中央“一号文件”中明确提出了“严防'割青毁粮’”的要求,各地政府未雨绸缪,开始部署“保青护粮”的相关工作。

之所以出现“割青毁粮”的现象,是因为一些人算了经济账:一亩小麦平均1000斤,小麦的价格1.5元左右,收入是1500元。收割费每亩大约是60-80元,再加上误工等其他成本,一亩小麦的收入更低于1500元。这其中,还充满一些不确定性,比如自然灾害等。所以,如果有人以每亩1500元的价格收购青储小麦,必定会有人蠢蠢欲动。

不客气说,“割青毁麦”属于违法行为,所以,我们必须予以禁止。如果任由“割青毁麦”的“不粮”现象发生,那么,就可能影响我国的粮食安全,乃至触及我国的1.8亿亩耕地红线。囤里有粮心不慌,我们必须把14亿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

“割青毁麦”行为没有隐蔽性,再加上政府声势浩大的宣传,可以预计,今年“割青毁麦”的现象可能不会再发生。但是,农民依然会算经济账——种粮是否划算?如果种粮不划算,那么,农民种粮的积极性肯定还是不高。这样的情况下,部分农民必定放弃精细话的田间管理,放弃科学种田,有的还可能任由良田荒废。若如此,“粮食增产”岂不成了一句空话?

杜绝“割青毁麦”并不难,激发农民种粮积极性、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才是最关键的,这也是我们的终极目的。所以,我们一方面需要严惩耕地非农化、良田非粮化现象,稳定粮食产量;另一方面,还需要保障农民的利益,想方设法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

有鉴于此,各地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建立长效的护粮机制,比如稳定农药、种子、化肥等涉农物资的价格,帮助农民降低种地成本;比如,应当执行粮食收购保护价,稳定粮食价格,提防“多收了三五斗,收益却减少”的现象;比如,加大对种粮大户的扶持,积极稳妥地推进科学种田,提高粮食产量,等等。

总之,割青毁粮、毁麦开工、割麦青储等现象确实需要严惩,但同时,我们也要保护农民切身利益,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

DABAN RP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极致后台体验,无插件,集成会员系统
白度搜_经验知识百科全书 » 严防“割青毁粮”,还须提高种粮积极性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