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魏六刺史,平定天下不仅需要沙场猛将,也需要能臣良吏
《三国志·魏书·卷十五》是六个人的合传,分别是:刘馥、司马朗、梁习、张既、温恢、贾逵。由于陈寿把这六人合为一传,称赞他们“咸精达事机,威恩兼著,故能肃齐万里”,后世称他们为曹魏六刺史。
可惜,这六个人知名度并不高,读三国人们喜欢的是奇谋良策、沙场猛将、战场厮杀,所以《三国演义》中这六个人几乎都没有多少出场的机会。但平定天下不仅需要沙场猛将,也需要能臣良吏,打天下容易治天下难,所以一批能干的贤臣也是曹魏实力强大的重要原因。
扬州刺史——刘馥
刘馥(fù)(?-208年),字元颖,沛国相县(今安徽省濉溪县)人。东汉末年名臣。早年避难于扬州,说服袁术部将戚寄和秦翊率部投奔曹操,授司徒掾。扬州刺史严象被杀,出任扬州刺史,营造州治合肥,加强守备。安抚地方武装与百姓,发展生产,兴修水利,颇有功绩,深受百姓爱戴。
扬州是曹魏和东吴交战的最前沿,孙权一生绕不过的合肥,就是刘馥最早开始营造的。曹操把刘馥放在扬州简直是神来之笔,刘馥一眼看出合肥对于东部防线的重要性而开始建设合肥,恩威并施,大行屯田,积累物资,为后世多次合肥保卫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兖州刺史——司马朗
司马朗出名,有一半是靠他的弟弟司马懿,他是“司马八达”中的大哥,字伯达,司马懿是老二,字仲达。古代士族家庭的教育,真是精英化教育,司马朗虽然没有司马懿那么深的心机与谋略,但也算的上能臣良吏。
司马朗历任成皋令、堂阳长、元城令、丞相主簿等职,所在皆有政绩,深受百姓爱戴。司马朗治理政务相当宽惠,不行鞭杖之刑,而民众也没有触犯刑律。迁任为兖州刺史后,他实施许多政策,都被百姓们称赞。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司马朗跟随夏侯惇、臧霸等人征伐东吴,到达居巢时,士兵之间发生严重的流行病,司马朗亲自巡视士兵病情,给士兵们医治药物,自己却感染了疾病,因而病死,时年四十七岁。留下遗言说:“刺史蒙国厚恩,督司万里,微功未效,而遭此疫疠,既不能自救,辜负国恩。身没之后,其布衣幅巾,敛以时服,勿违吾志也。”他去世之后,兖州的人民都相当怀念他。
并州刺史——梁习
梁习(?-230年),字子虞,陈郡柘(今商丘柘城)人。初为郡主薄,后被曹操任命为县令,因有政绩升任司空西曹令史。后任并州刺史,封关内侯。建安十八年(210年)拜议郎,魏文帝继位,梁习复为并州刺史,晋封申门亭侯,其政绩常为天下州郡之最。
并州是当时曹魏的边境之地,胡狄外族在州界横行跋扈,官吏百姓有不少叛逃归降胡狄部落的。州中更有豪族拥兵自重,不断侵袭地方。梁习到任以后,用怀柔政策规劝诱导当地豪族,用武力威震鲜卑,然后内修政理,保证了并州的安定。
扬州刺史——温恢
温恢(178-223年),字曼基,太原郡祁县(今山西祁县)人,三国时期魏国大臣,涿郡太守温恕的儿子。温恢出身于太原温氏,少有大志。举孝廉,历任廪丘县长、鄢陵县令、广川县令、彭城相、鲁国相,颇有政绩,得到曹操赏识,授丞相主簿。
刘馥病逝后,曹操让温恢外任扬州刺史。赴任前,曹操对其说:“我非常希望能把你留在我的身边协助理事,可是丞相府的事务实在不及治理扬州的事务来得重要。温恢才能出众,善于料事,调迁凉州刺史,并担任护羌校尉,在赴任途中病逝,享年四十五岁。
雍州刺史、凉州刺史——张既
张既(?—223年),字德容,冯翊高陵(今陕西西安市高陵区)人。举秀才出身,授新丰县令,治绩为三辅第一。河东之战时,劝说马腾参与讨伐高干、张晟叛乱。迁京兆尹,抚民兴政,联合夏侯渊平宋建,定临洮,取狄道,安郡民,迁徙氐人。
张鲁投降后,建议曹操迁徙汉中百姓充实三辅,辅助曹洪击败吴兰。魏国建立后,拜尚书。黄初二年(221年),临危受命,拜雍州刺史,平定诸胡叛乱。迁凉州刺史,封西乡侯。在任期间,降苏衡,邻戴众,修工事,安抚百姓,平定西平郡麹光叛乱。一生以惠政闻名,征辟杨阜、胡遵等人,皆有名位。
豫州刺史——贾逵
贾逵(174年—228年),本名贾衢 ,字梁道,河东襄陵人(今山西省临汾市)。汉末三国时期曹魏名臣,西晋开国功臣贾充父亲。初为并州郡吏,迁渑池县令,拜弘农太守,历仕曹操、曹丕、曹叡三世,是曹魏政权中具有军政才干的人物,终其一生为魏国统一事业作出卓越贡献。
担任豫州刺史期间,兴修水利,凿通运河二百余里,时称“贾侯渠”,便利民生。随同曹丕伐吴,进封阳里亭侯,加号建威将军。石亭之战,率军救出曹休。太和二年,去世,赠本官,谥号为肃,《唐会要》将其尊为魏晋八君子之一。
曹魏在三国时期占有北方大部分地区,东汉十三州,曹魏占有八个半(扬州魏吴各一半)。如此大面积的国土,需要能臣的治理。而且刘馥、贾逵、张既等人不但内政才能卓越,而且关键时刻也能领兵作战,都称得上是一代名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