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广贤文 · 学习篇

增广贤文 · 学习篇,第1张

增广贤文

昔时贤文,诲汝谆谆。集韵增广,多见多闻。

学习篇

人不通古今,马牛如襟裾。

有田不耕仓廪虚,有不读子孙愚。

仓廪虚兮岁月乏,子孙愚兮礼仪疏。

欲昌和顺须为善,要振家声在读书。

积金千两,不如明解经书。

白酒酿成缘好客,黄金散尽为诗书。

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颜如玉。

世上万般皆下品,思量惟有读书高。

家无读书子,官从何处来?

为官须作相,及第必争先。

学在一人之下,用在万人之上。

击石原有火,不击乃无烟。

人学始知道,不学亦徒然。

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

欲求生富贵,须下死工夫。

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

笋因落箨方成竹,鱼为奔波始化龙。

一举首登龙虎榜,十年身到凤凰池。

出家如初,成佛有余。

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

苗从地发,枝由树分。

知者减半,愚者全无。

记得旧文章,便是新举子。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三十不豪,四十不富,五十将衰寻子助。

学者如禾如稻,不学如草如蒿。

有才堪出众,无衣懒出门。

无钱方断酒,临老始读经。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劝君莫将油炒菜,留与儿孙夜读书。

简言概要



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您来到微文化简堂,我是袁彦滨,今天我们继续来讲《增广贤文》。

这一集呢,我为大家总结整理了28句《增广贤文》中关于学习的文句,并将他们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了排列。

下面咱们一句一句来,并把我排序的思路讲给大家。

首先,前面的七段,都是在讲学习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我们看第一句:

增广贤文 · 学习篇,图片,第2张
增广贤文 · 学习篇,图片,第3张增广贤文 · 学习篇,图片,第4张

逐句解读

增广贤文 · 学习篇,图片,第5张

人不通今古,马牛而襟裾。

这句是说,人如果不通今古,也就是不学习吧,那就和牛马没什么两样了——'马牛而襟裾’嘛,什么意思?就像牛马穿上人的衣服坐在那儿似的。(襟是指中国古代服饰胸前交叉的位置——衣襟;裾呢,我们看这个字,左衣右居,它就是指居家的服装;那么襟、裾合在一起也是指衣服。)说'马牛而襟裾’还是比较文雅的,要换个不好听的词儿,就是'衣冠禽兽’啊。

不过没那么严重,人要是没有德行,缺乏礼义才是衣冠禽兽呢。

那大家不禁问,这句话古人说得是不是有点狠呐?有失包容——他把没文化的朋友都得罪了。

其实我分析作者的本意啊,不是那么强势、绝对的说:人要是不学无术就是牲畜。

绝不是的。

他是说啊,如果你不学习,不通今古(历史你不了解,时事你也不懂),那和有学问的人在一起聊天,你就插不上话了——人家说的你都不明白,那就等同于人家在对牛弹琴呐,和牛马说话没啥两样,那您坐在那儿不就是马牛而襟裾嘛。

而且人家感觉聊天无益,以后也不会再接触你了,逐渐的,您便离优秀的人越去越远。

这是事实。

所以咱们啊,为了避免这样的尴尬出现,并为自己能够吸引到更优秀的团体,让自己有趣、有料,那就要爱好学习,多长知识,不断的去充实自己。

下一句也是说学习的重要,叫:

有田不耕仓廪虚,有书不读子孙愚。

仓廪虚兮岁月乏,子孙愚兮礼义疏。

它的大意是:人不学习就如同不耕地。

要知道,在古代,你不耕地是会被饿死的——作者把读书和此类比,提升到这种高度,可见其对学习重要性的认定——那是精神食粮。

我们再细分析一下这句话。

这句话中,作者其实是举了一个没有希望的家庭的例子,而导致这个结果的出现,是因为两种悲哀的性格。

一者是:'有田不耕仓廪虚’。

你是有田,不是没田。

那有田你还不耕,为啥?

因为懒惰呗。

这就是一个悲哀。

你不耕田,自然没粮食吃,('仓廪’就是仓库)不久后,仓库空了,全家就得饿肚子。

第二个悲哀,就是'有书不读子孙愚’。

我们看到,这个家庭的条件原本是不错的,又有田,又有书——它是有条件读书的,不用你凿壁偷光,囊萤映雪,或者借书来读,可是子孙他不读啊。

有书不读,为啥?

因为不求上进,不学无术,这便是第二个悲哀,而这也必会导致思想愚昧,叫'有书不读子孙愚’。

而在这两个悲哀的性格——懒惰和不学无术的共同作用下,就会产生如下的结果:

'仓廪虚兮岁月乏’,仓库空了,没吃的了,日子还怎么过?

'子孙愚兮礼义疏’,子孙愚笨,缺乏礼义,走到社会上也难以为继。

想在家坐吃山空,没东西了——条件本来挺好,被人为的荒废了;那再想出外闯荡创业呢,又没有能力,没有基础,这个家就算是败了。

所以,为什么我们中华传统美德一直在讲耕读传家,就是这个道理,他是让您呐,勤劳、上进、求学。

只要能够做到,那:

耕,能让您养家糊口,保住根本;读,能让您走出小家,造福天下。

当年诸葛亮躬耕南阳,又饱读书策,就是最好印证,结果一旦出了茅庐,便成就蜀汉一方。

虽说如今的时代,除了农民朋友,不需要大家再种地了——'耕’是不用了,但那种踏实务本的品性我们是不能丢的,当然,求知上进的'读’的精神,我们更要时刻谨记。

我们再看下一句。

增广贤文 · 学习篇,图片,第6张

欲昌和顺须为善,要振家声在读书。

要知道,一个让人真正由心而发去尊重敬佩的家族、家庭,别人绝不会是以其经济、权利为评判准绳的,它一定是因为这个家族兼具有德和学的好家风。

所以'要振家声在读书’,'振家声’是靠学问得来的,这是真格的,而不是盲目、不择手段的赚多少钱,取多少名得来的,那都是虚的梦幻泡影。

不过光读书,读死书,成了书呆子也不好;有了一肚子学问,但走了歪路,那更是背道而驰,为祸更大,所以我们还要'欲昌和顺须为善’,行善就是德行,这个要放在读书的前面。

有了正知善念,走了正道,那读书越多才于众生、社会越有益处,我们要做这样的人。

再看下一句:

积金千两,不如明解经书。

方才把学习和耕地——也就是吃饭类比,这里又和金钱类比,说:家藏黄金千两,也不如您胸藏锦绣,具有学识。

就是说学习还比金钱重要。

当然,我们不是说金钱不重要,它很重要,若能兼而有之,自然最好不过。

不过一定要二选其一,那学问则必重于钱财。

因为学识是人的根本,钱财不过乃身外之物,我们不要本末倒置。

若是舍本求末,那兜里殷实,精神空虚,也不过是让人笑话轻视的油腻土豪。

另外呢,我们对这句话还可以有另一种理解:'积金千两,不如明解经书’,它是在强调学习给人带来的快感。

只要您(注意:重点在这个'明解经书’的'明’字上。)您要能把一本书读透,或者将一个学问钻研明白,那是件非常爽的事儿。

爽到什么程度?

比你赚了千金都高兴,这也是'积金千两,不如明解经书’的另一种理解。

我们再看下一句,还是在说金钱与读书的关系。

白酒酿成缘好客,黄金散尽为诗书。

这句话是要表达:

为了接待朋友,我可以把藏酒都喝光;

为了学习知识,我也可以把黄金皆散尽。

这个人活明白了。

他明白了:凡事要物尽其用,才能为我所用的道理。

美酒酿好了,为了什么?

不是藏着掖着自己没事整一口,那有什么意思?

酒的本质就是情谊的载体,就是为了和朋友一起开怀畅饮,增进感情。

大家喝了它,酒的价值才实现,才是物尽其用。

再看,那赚了黄金为什么?

为了让自己变得更好。

那只要能开阔自己,增长见闻,纵使散尽千金也不足惜,用它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也是物尽其用——你摆在那儿不动,它是没价值的。

这个人把藏酒和黄金都物尽其用,于是收获了朋友和学问,人生的路当然越走越广,这就是'为其所用’了。

其实这一段本应该放在'修身’或'交往篇’中讲,那在'读书篇’中,我们就理解为:

首先,还是:学习比金钱重要,黄金非宝墨是宝,为了求知,我们可以千金散尽。(当然,这和《将进酒》中为了喝酒可以把'五花马,千金裘’那些家当都当了换酒一样,是夸张的说法,不至于。)

求知的路上是需要金钱的——上学,买书,找老师这都和钱有关,所以在学习期间合理的投入是应当的。

不过当人增长了学问,扩宽了视野,它也会辅助我们更好地再去赚钱,所以学习和金钱的本质是不冲突的。

这是一种理解。

另外,我们还可以将'黄金散尽为诗书’的'为’理解成二声的'为’,就是成为的意思。

那就是黄金散开、打开、掰开来就是诗书,也就是说:诗书的本质就是黄金,就是财富。

那读书是什么,你把这些诗书,也就是本质是黄金、财富的事物,都装到我们的脑袋里,这不就是捡钱嘛,所以说学习,就是捡金子。

这两句通过阐述学习与黄金的关系,也是强调学习的重要性。

而下面的两句,这是一个小结,我们看:

增广贤文 · 学习篇,图片,第7张

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颜如玉。

这句话节选自宋真宗赵恒的一首《劝学诗》中,我们看一下原文: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

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

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

看,它正好给我们前面的内容做了一个小结: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前面说的黄金、食物都包含了,而且又多了两条——一个是美女:书中自有颜如玉,一个是地位——书中车马多如簇。

对于这句话,大家可以理解为:只要您踏踏实实的一心只读圣贤书,那这些金钱、饮食、美女、地位不必外求,是自然而然水到渠成的事。

不过当然,我们学习的发心不应是为了此功利而学,不要抱有目的,就是为了修身而学才能达到最佳的境地。

这是一种理解,另外也可以理解为,书中乾坤大,学习中自有一个世界,当人真正的沉浸于书海学问之中,他能够享受到超过世俗之乐的愉快,徜徉于学海,那是更高的境界了。

总之一句话:

世上万般皆下品,思量惟有读书高。

这是说,不管什么金钱,食物,美女,地位等等这些声色享乐···这世上的万品,都没有读书学习重要。

虽说如此,但还是前面讲过的,也不能说万般'皆’下品,还真就有比学习重要的事物。

什么呢?

就是做人。

我们要先会做人,再会学习,这样你的学问才不会南辕北辙,才能对众生、社会更有益。

具体一点说,《弟子规》中讲了: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就是孝顺父母,友爱兄弟,诚实守信,善良、有良知这些都在学习之上,您把这些都做到之后还行有余力,再去学习,也不晚。

增广贤文 · 学习篇,图片,第8张

通过上面的内容,我们知道了读书学习的重要性,那么接下来,我们再来思考一下,我们为什么要学习。

是为了出人头地,光宗耀祖?还是欲谈吐不凡,见树过人?或是为建功立业,彪炳千秋?亦或为利国利民,造福社会?还是就想着升官发财,封妻荫子?我想每个人的标准都有所不同。

但不管目标是什么,我们要注意一个事儿,就是:不要太功利了,不要把学习当成工具,作为达成某种目的的手段。

什么意思?

大家发没发现如今社会的一个问题——公务员热,大家挤破了脑门往上考。

而家长都是怎么教育孩子的呢?

他们说公务员是铁饭碗啊,考上公务员那你就一辈子衣食无忧了···

这样的想法,如果站在父母的角度,为了个人家庭的立场那无可厚非,但若放眼于整个社会,便是极其不利的——如果人人考公务员,想当官,都是本着考虑私利,谋求待遇而来,那就是扭曲的。

难道当百姓的父母官,第一宗旨,不应该是'为人民造福’么?

他的志向,不应该是要发挥自己的能力,帮助社会变得更好么?

他的胸怀,不应该是在国家需要的时候,我甚至可以为之奉献全部么?

这种精神是正的。

但若先就想着怎么向国家索取,又岂能指望他会为社会做出什么奉献呢?

然而,这种扭曲的发心却已逐渐成为常态,大家都以之为当,这个问题值得我们好好深思。

孔子的确说过:学而优则仕,就是学得好便可以去做官了,但是他的发心,是让那些优秀的人去仕官,以匡扶天下,惠济苍生,这是学习的目标。

东汉名医张仲景讲过一句话,叫'进则救世,退则救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也说过一句类似的话,叫'不为良相,便做良医’——当不成国家栋梁,我就做一个好的医生去治病救人。

看,这才是一名读书人的正念和理想,他目标就是利国利民,他的终极追求,不是官做的多大,而是能最大化的利国利民。

天下读书人若尽能发如此大愿,将是一个何等的景象啊!

相反,纯是为一家一姓之基业,一宗一族之荣耀,只为了显荣尊贵,光大门楣而仕,那必将导致四海之内,贪官横行,普天之下,污吏霸道。

所以我们学习要明确目标,再说一遍,一定不要以功利为目的,要有独,则修其身,达,则济天下的胸怀,这样的习学得才有意义。

同时,我们说学习啊,切不要把它当做工具,当成一块达成目的的敲门砖,不要那样,我们要把学习当成是一种爱好,一种习惯,一种享受,活到老,学到老,它是一辈子的事儿,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与时俱进,不枉此生。

接下来我再说的《增广贤文》中三句话,先说好,我是不赞成的,因为它太功利了——在封建社会,大家的思想普遍都是这样——'学好文武艺,货卖帝王家’,所以我们需要思辨着看这些话,学习他积极向上的一面,但是过滤掉其功利的一面,我们看第一句,叫:

家无读书子,官从何处来?

你看,老官从何处来?

你读书就为了求官么?

求得个什么劲啊,你发心正,那当官有益,发心歪,那官当得越大只会越危险啊。

再看:

为官须作相,及第必争先。

人有一颗向上的心是对的,努力上进什么时候都没错,但切不可有争抢心。

为什么非得'及第必争先’呢?我自己做好我自己的学问就是了,考试发挥我的极致就可以了,为什么天天盯着别人比,争个什么劲呐?

别人好,我看着高兴,我见贤思齐,齐头并进多好,为什么非要争个我高你低呢?没意义。

而且,一但有了这样'争先’的状态,那前面这句'为官须作相’便也是这种心境了。

那和我方才说的'不为良相,便做良医’,这两句话都是要当相,但发心就是天壤之别了。

一个是攀比、功利的心;一个是无我、利人的心,那二者岂可同日而语?

假设这两个不同发心的人都当上宰相,其为政处事的结果,我们也是见微知著,不看自明了。

所以,上进心不可缺,但争抢心不要有。

再看下一句:

学在一人之下,用在万人之上。

他是说,学习时,我们在一人(也就是老师)之下,但是学成了,在用的时候,就能帮助您成就万人之上的地位。

这样理解这句话,就有急躁的意味在里面,而学习一定要戒骄戒躁。

但我们也可以换一个理解法儿,就是:学习是很有用的,一万个人都解决不了的问题,你一看,用你的知识就能处理了。

所以知识就是力量,这是万人敌的力量啊,这股力量能够让人出类拔萃,脱颖而出,那我们如能善用此力,便可惠济天下了。

好的,讲到这里,我们便明确了读书的目标。

增广贤文 · 学习篇,图片,第9张

接下来,我们再谈谈学习该有的态度。

我总结了这么几点,第一,着手开始,第二,专心用意,第三,勤奋努力,第四,坚韧刻苦,第五,始终如一。

来,我们对应着文句来看。

先看第一条,着手开始,叫:

击石原有火,不击乃无烟。

人学始知道,不学亦徒然。

大家都知道,石头,通过摩擦生热可以产生火花,但如果你根本就不去击打它,不着手去做,那不要说火星了,它连烟都不会有。

就像我们说了这么多,都知道学习的好处,但你永远不开始去学,说我再放松一天,明天再努力,那你将永远在等明天。 

知识,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但只有认真求知的人才能得到它。

而且,在求知的路上,我们要专心用意,叫:

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

读书不要走马观花,一定要走心,琢磨进去。

这样一来,你会发现书中的每句话,甚至每个字都有价值,值得我们钻研探索。

这叫一字值千金。

当然,你也可以理解为,当您的学问,在未来有用武之时,它成为您的臂膀,转换为你的力量,那您当年所学的每一个字都值千金——学得越精,力量越大。

或者理解成:你专心的学来了知识,当学问和你融会贯通后,那你出口便有分量,说的话也掷地有声,一字千金。

这三种理解——书中的字句值得研究也好,书中的知识是你的财富也好,学好了知识让你更有价值也好,都是告诉我们读书要专心用意,只有真正的学到了,才是我们的财富。

除了专心用意,我们还要勤劳努力。

叫:

欲求生富贵,须下死工夫。

这句是说:要想人前显贵,你就要付出更多努力。

不过我们还得注意,第一,学习不是为了求得富贵如何,第二,下死功夫,听着未免瘆得慌,不必往死了学,凡事要有个度,学习也是,否则学傻了,学坏了也不好。

所以这句话我们改作:欲求甘泉水,须下苦功夫,也挺好。

原句'生富贵’对'死功夫’,'生’对'死’,那咱们就'甘’对'苦’呗。

是啊,你想得到甘泉水,就必须先下苦功,打座井出来。

想收获甘甜,就须当付出努力,这是这句话的宗旨。

其实啊,一个人若想有所成,当兼备时运、才能、努力三个要素。

就拿打井来说,首先你得有时,时者势也,什么叫势啊?你得在有水的地方打啊,非要在沙漠上打那累死也打不上;最好还要有运——没打几下就出来了,因为选的地方刚好是土质松,离水近的,就省了很多功夫。

这个势、运二者相合为时运,时、势是关键,运是添彩的,没有行。

这是说时运。

再者,你得会打,要有方法,这叫才能。

三者,你得努力去做,才能有成果,否则地理位置也好,也有打井的技能,但你不挖它,那永远也出不来水的。

由此可见,欲有所成,时运、才能、努力三者缺一不可,

而努力又是非常重要的一环,绝不可缺。

你光有时运、才能却不努力,龟兔赛跑,兔子也只能铩羽:缺乏时运又笨一些,但肯努力,那驽马十驾,亦能千里。

同时,天才与运气不是我们能左右的,而努力是我们能够实际掌握在自己手中的。

我们借这个话头正好说说运气吧,运气是天赐的,但老天不会平白无故的给人好运,他给的人,一定具备两个特质——善良和勤劳。

有两句话,一句叫,天道无亲,常与善人,第二句,天道酬勤。

你满足这两点,招老天喜欢,那它自然会眷顾你,运气早晚会来。

而若与之悖逆,那绝不会招致好运,老天一定不会把运气给一个凶恶、懒惰之人。

真有运气来,也是邪运,那是消耗人的,有不如无。

再说努力,努力是没有止境的,你说我已经很努力了,那:

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

你五点钟起床,感觉起得很早了,但有的人凌晨两三点钟就开始工作了。

所以没有最努力,只有更努力。

我们倒不是要争个'最’怎么怎么样,但是要知道,比我们优秀的人都还在努力上进,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去努力跟进呢?

这种想法是可以的。

在心中,给自己定一个榜样,他能给我们一个看齐、奋斗的干劲。

说完努力,再说刻苦。

大家说努力和刻苦差不多吧。

差不多,但有区别。

努力到极致,就是刻苦。

努力是尽力而为,而刻苦是超能发挥。

是凿磨,雕琢自己,精益求精。

大家可以理解为:正常运动员训练是努力,但是残障人士,突破体能的极限和障碍去游泳、跑步那就是刻苦了。

我们看《增广贤文》里怎么劝人要坚韧刻苦的:

增广贤文 · 学习篇,图片,第10张

笋因落箨方成竹,鱼为奔波始化龙。

竹笋啊,一层一层的,它要把外面的箨,也就是外皮、外壳都脱掉,才能成为竹子,堪为其用。

而竹呢,也要经历矫揉、羽括、雕琢、磨砺,才能成为武器,以入坚击强。

而这脱胎换骨的过程,无疑是痛苦的,这需要超人的毅力才能达成。

不是所有人都具有这般的毅力,所以不是所有人都能够成功。

就像世上大多数都是寻常的鱼类,因为能承受脱鳞换甲之痛,从而飞升化龙的则鲜有之。

这叫'笋因落箨方成竹,鱼为奔波始化龙。’

而且,光承受一时之痛还不行,这种磨砺不是朝夕之功,我们看下一句,叫:

一举首登龙虎榜,十年身到凤凰池。

你看那些一朝金榜题名的学子,那不是一下子就考上的,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那背后都是经过至少寒窗苦读十年的砥砺,饱受无数的心酸才磨成的啊。

最终把苦磨成了甜,乐在刻苦之中。

只要这样,那有志者事竟成,苦心人天不负,他最终也会'十年身到凤凰池。’

那么到这里,着手、专注、勤奋、刻苦都说完了,再一个重要的态度,就是保持如一,始终如初,增广贤文中这句叫:

出家如初,成佛有余。

如果僧人能永远保持着刚出家时的心态,他就能成佛。

因为有一句话叫'出家一年,佛在心田,出家三年,佛在西天。’越来越远,为什么,因为凡人都有懒惰心,懈怠心,刚出家时感觉古寺流水禅心太美好了,满怀着成为大师的憧憬,结果发现每天就是撞钟扫地打坐念经,甚是枯燥,慢慢怠慢,他离成佛就远了。

所以人啊,贵在持之以恒,保持初心,因为人在刚想做什么事时一定是豪情满志,充满信心的,只要能保持下去,那么将事无不成。

至于如何保持?就要看您自己的定力了。

增广贤文 · 学习篇,图片,第11张

好,那么我们讲完了五条学习态度,接下来再谈谈《增广贤文》中告诉我们的三条学习方法。

第一条,借鉴智慧。

第二条,打牢基础。

第三条,时常温习。

我们先看第一条,借鉴智慧:

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

唐太宗李世民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和这句很像,叫:'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

而这些个以什么什么为'鉴’,和'观今宜鉴古’的鉴都是一样的,均当镜子讲。

它是说:我们想要更好的掌握今天,就需当把古人的智慧和历史的经验当做一面镜子来照见参考。

没有古人的沉淀,哪有如今的文明?

这句告诉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应当多请教、多借鉴、多参考——也就是多问、多看、多想。

遇到高人,我们要虚心请教,这是多问。

但在更多的、自学的时间里,我们增长见识的方法就是读书,这是多看。

先人的智慧都藏在那一册册经典之中,所以当我们去读书,就相当于翻开了充满智慧的历史宝镜。

那么该如何读书?

就要多想。

我分享给大家一些方法。

首先,我们要知道,读书一定要讲求效率和质量,因为世上的学问简直是浩如烟海,学不完的,一生不停的学也只能获得很有限的知识,不讲效率是不行的,但光快,不要质量也不行,就像熊瞎子掰苞米,掰一穗丢一穗。

想要提高效率与质量,大家要记住四点。

第一,观其大略,复读则精,第二,小结整理,提笔速记,第三,逢惑则查,不明则问,第四,逻辑贯通,学为所用。

拿出一本书,先速览一遍,了解梗概,这叫'观其大略’。

这能帮助我们节约时间,过滤掉无用的书籍。

因为此时,你感觉这本书对自己的价值不大,那就可以不求甚解,读过则弃了,知道个大概就行了,我们也不是什么都要学,什么都得往脑袋里装的。

而一但感觉到它有价值所在,那就要'复读则精’——再看一遍,而这一遍就要求精致了。

您要带着刚才速读后的思考与问题再读二遍,同时'小结整理,提笔速记’。

您要拿出纸笔,一边看,一边把书中好的文句包括关键的地方做出小结,并注明自己的观点。当你都记下来,一本很厚的书读完,您会发现,它就浓缩成您本儿上的那几页了。

你再看,包括以后复习就容易多了。

另外注意,别留问题,看到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地方赶紧查资料,现在的网络都很方便,要有条件就请教明白人更好,但千万别拖拉留着,这叫'逢惑则查,不明则问。’

另外,在你记的时候,不是让您注明自己的观点么?为什么?就是为了让您带着脑袋读书,别光看,要去分析书里的逻辑,不要书里说啥是啥,您最好能挑出来不合理的地方,任你天马行空,怎么想象,怎么质疑都行,因为你和作者本来就是两个人,思维不可能一致,全合上才怪了呢。

而当你带着这样的思考,捋清逻辑,提出观点,说我要写这块应该怎么写,好啦,那这本书就是你自己的东西了,它与你的思想便融汇贯通了。

以至于读一遍,你不用死记硬背,却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

那这本书您读的就很有效率和质量。

读书学习一定要这样,因为您要想学,那学得东西太多了。

一套二十四史,二百四十一本,除了《史记》、《汉书》、《三国志》之外,其他史书特别拗口难懂,加上研究,你往快了算,一个月读一册吧,那全读完要多久?二十多年的时间啊,不敢想。

而且我们要学的东西又何止于此啊,这只是中国史的正史部分,那中国的经史子集,诗曲小说,世界史、艺术史、经典名著、工作方面的专业知识…无穷无尽,恒河沙数啊,我们学得越多,涉猎面越广越会发现自己的匮乏与无知,真的是'生而有涯而学海无涯’。

怎么办?那只有'学海无涯苦做舟’了,生命有限,刻苦来凑,我们还得高效、高质量的学,不荒废时光,才能不留遗憾。

但这一切的前提,是你要夯实基础知识。

就像你要不认字那什么书也无法读。

这本书你没看过,直接让您看点评这本书的书那也是鸭子听雷。

或者你读一个作品,但不了解时代背景,那作者想表达的深意您自然也是不知所云。

所以一切要循序渐进,《增广贤文》中说:

苗从地发,枝由树分。

先把地基打好,才能承载得住摩天大厦。

就像大树的长成。

最初,您得是把土地的肥力养好,让根系生长,才能发苗。

树苗发出,还要通过阳光、雨露汲取营养,才能再慢慢的长成小树,逐渐再生枝开叶,变成大树。

所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凡事都有一个过程,只有做好了量变的积累,才能有质的飞跃。

不要指望一口吃个胖子。

快速成材的方式是没有的,就像土地上不可能凭空长出一个树枝来,有,也是别人掰下来硬插在那儿的,可怜那只是无根之木,无法长久。

所以,踏踏实实,扎实基础,这是根本,而且只要开始,什么时候都不晚。

再一个学习的方法,就是,经常温习。

因为:

知者减半,愚者全无。

这是说,你学过的知识,一段时间不用就会减半,不学习就不用说了,那一点概念都没有。

所以千万别太自信自己的大脑,的确是这样,咱们写作时就经常发现,这个事儿脑袋里明明学过,有这个存储,但就是叫不准了。

这很正常,因为不是所有人都是最强大脑,过目不忘的,我们正常人的记忆曲线就是逐渐下降的,那怎么办?

复习。

刚才不告诉您多记笔记么,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在印象模糊的时候找笔记是最好的回忆法儿了。

你复习到了,那就是:

记得旧文章,便是新举子。

温习了学过的知识,也等于学到了新学问,因为以前的忘差不多了,等于零。

这是说复习的重要性。

但这句话我们也可以单理解为:我们要学习先贤前辈留下的学问,这些叫旧文章,学好它们,就能成就如今的我们这些新举子。

诶,这又等于回到刚才那句'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了。

增广贤文 · 学习篇,图片,第12张

好,那么我们说了这么多,说完了学习读书的方法,下面我们再来看看,人如果不学习会导致怎样的结果呢?

首先第一句,我们常听到的,叫: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年轻时不努力,一无所成,到老了即使有心也无力了,后悔也是徒劳的。

那就会老来难了。

下一句也是说这个结果,只是把老、少具体到年龄,叫:

三十不豪,四十不富,五十将相寻死路。

这句话,不是说一个人啊,如果三十岁不豪,四十岁还不富,没有钱,那五十岁就要寻死觅活的,不是。

这个'豪’和'富’不是富豪、财富的意思,和钱没关系。

它是说啊,一个人如果到了三十岁——而立之年,也是青年的末尾,还没有立下豪志,那到了中年——四十岁,就很难有所成就了。

而到了知天命的年龄——五十岁——也就是晚年的开始,也会一事无成,混吃等死,恨不能自寻死路。

这句还有一种说法,叫'五十将衰寻子助’,也是讲衰老后,得寻求帮助才能生活,同样的,老来难啊。

我想没有人愿意张口求人过生活吧,那就趁年轻,趁还有机会,给自己创下一番基业。

而立业必不可缺的就是充实的大脑,那就要依靠学习来强化它。

这两句,是讲不学习的后果之一——老来难。

但岂止是老来难,年轻的时候也不会好过,怎么说呢?

首先,一个人如果没有思想学识,不能给社会创造什么价值,那就容易被人看轻。

这叫:

学者如禾如稻,不学如草如蒿。

禾和稻,都是对人们有用的粮作物,而蒿和草都是相对无用的植物。

所以,学者——有知识的人,去服务社会,那就像禾和稻一样对人们有利。

《劝学谕》中说:'如禾如稻兮,国之精粮,世之大宝。’

而不学无术的人呢,要是还不务正业,那就如同蒿和草一般无足轻重了。

甚至《劝学谕》中说'如蒿如草兮,耕者憎嫌,锄者烦恼。’——杂草丛蒿,自然让人轻慢、践踏。

'他日面墙,悔之已老。’

所以,人活一世——老天给了机会了,那是想成为禾稻还是草蒿,是凭您自己把握的。

另外,这句话还可以这样理解,就是你去学习,就好像种下禾稻,挺拔有益,到时候您就会有收获;而不学习呢,都是同样的播种时间,您却把自己培养成杂草丛蒿,歪歪斜斜的,那它永远也收获不了什么。

所以学习是很公平的,你付出了就有收获,不付出,它也绝不偏给你一丝一毫。

这是说不学习的第二个结果——无用。

而且,大家想,当一个人被当做草和蒿了,他自己会怎么样?

没有自信了。

这是第三个结果,叫:

有才堪出众,无衣懒出门。

有学识的人,他走遍天下都有自信,到了任何场合都不怯场。

为什么?

因为他心中有数,知道谁也考不住、问不倒我,我出口就成章,走到哪都会光彩夺目,这叫'腹有诗书气自华’。

而相反,没有底蕴的人,他到了关键时候,一定会唯唯诺诺,气场不足,说话没底气的。

为什么呢?

因为学识是一个人最好的服装,而他正欠缺于此,那就好像穿了件补丁衣服甚至光膀子,那怎么好意思这样出门呢?

这叫'无衣懒出门’。

当然,他在自己的小圈子——都是那样的群体,他可以去,一起光膀子侃呗。

但那也永远无法进步。

增广贤文 · 学习篇,图片,第13张

说到这儿,我们看到不学的后果——老来难,无用处,没底气,那您有什么想法么?

我的想法是,人不可一日不学,毛主席开玩笑说三天不学习,赶不上刘少奇。

活到老,学到老,手不释卷,爱好学习绝对是一个人优秀的品质,如果您还没有开始,那就请从现在着手吧。

不要:

无钱方断酒,临老始读经。

需要的时候,临时抱佛脚是没用的,那时候你会感到: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可惜晚了。

有句话叫'临阵磨枪,不快也光’,但你得有枪啊,你得有基础啊,而这个基础都是我们日积月累攒下来的。

所以,学习贵在持之以恒,并从当下开始,不可一拖再拖。

说到这儿,《增广贤文》学习篇的内容我们就要讲完了。

我们谈了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的目标、学习的态度和学习的方法,也提醒了大家不学习的后果。

那么最后,我们就用《增广贤文》的一句话作为结语吧,叫:

增广贤文 · 学习篇,图片,第14张

劝君莫将油炒菜,留与儿孙夜读书。

古人没有灯啊,所以要把炒菜的油都省下来,在夜里点燃,用作读书照亮。

这种可贵的教育与学习精神我们要永远流传。

我们如今的生活好起来了,海清河晏,岁月承平,不必再点灯熬油,悬梁刺股,我辈就更当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时代,踔厉奋发,履践致远,修身报国,臻于至善。

云程发轫,万里可期。怀瑾握瑜,风禾尽起。

愿诸位:怀凌云之志,守璞玉之节,读圣贤之书,行中正之道。

增广贤文 · 学习篇,图片,第15张



以上就是今天的全部内容,感谢大家的收听、收看,如果喜欢我们的节目可以关注微信公众号'微文化简堂’,回复'增广贤文’即可免费查阅我们的视频、音频及图文内容。再次感谢您的关注,我们下集再见。



奉劝君子,各宜守己。只此呈示,万无一失。

音/文/摄(原创):袁彦滨

摄影题目:无心栽草木,遇水乃成仙。

增广贤文 · 学习篇,图片,第16张

附:视频讲解

增广贤文 · 学习篇,图片,第17张

05:55

人不通古今,马牛如襟裾。

有田不耕仓廪虚,有书不读子孙愚。

仓廪虚兮岁月乏,子孙愚兮礼仪疏。

欲昌和顺须为善,要振家声在读书。

06:20

积金千两,不如明解经书。

白酒酿成缘好客,黄金散尽为诗书。

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颜如玉。

世上万般皆下品,思量惟有读书高。

06:23

家无读书子,官从何处来?

为官须作相,及第必争先。

学在一人之下,用在万人之上。

08:41

击石原有火,不击乃无烟。

人学始知道,不学亦徒然。

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

欲求生富贵,须下死工夫。

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

笋因落箨方成竹,鱼为奔波始化龙。

一举首登龙虎榜,十年身到凤凰池。

出家如初,成佛有余。

07:48

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

苗从地发,枝由树分。

知者减半,愚者全无。

记得旧文章,便是新举子。

05:56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三十不豪,四十不富,五十将衰寻子助。

学者如禾如稻,不学如草如蒿。

有才堪出众,无衣懒出门。

无钱方断酒,临老始读经。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劝君莫将油炒菜,留与儿孙夜读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DABAN RP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极致后台体验,无插件,集成会员系统
白度搜_经验知识百科全书 » 增广贤文 · 学习篇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