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遇见 非遗中的非遗

第一次遇见 非遗中的非遗,第1张

第一次遇见 非遗中的非遗,第2张

第一次遇见

非遗中的非遗

马秀华/撰文/摄影

第一次遇见 非遗中的非遗,第3张

上图拍摄于镇平玉神公司,画面上是一名玉雕技师在给作品做最后的清理。


作品是用独山玉雕刻的一个大鼓书的说书人,左手俩铁片,右手一鼓槌,眯着眼儿,凝着神儿,正说到了醉人处儿。仔细揣摩,这创意人够聪慧的了,也太神了、奇了、妙了!
第一次遇见 非遗中的非遗,第4张刘晓强大师看着他的说书人入了神竟与说书人互动了几腔
设计人叫刘晓强,是镇平玉神公司的创始人和总经理。大家知道,镇平玉雕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刘晓强则是这个项目的省级代表性传承人。作为传承人,他致力于独山玉雕刻艺术的研究推广,探索独山玉与中原文化的意象融合与具象表达,开创了当代独山玉雕审美的全新谱系。他,是一位了不起的人物。篇幅所限,仅分享两件我拍摄的刘晓强大师的作品。

第一次遇见 非遗中的非遗,第5张刘晓强大师仍然在琢磨他的作品还想从中找到新的灵感
第一次遇见 非遗中的非遗,第6张透雕作品灵动 21x5x19cm
大鼓书,在农村也叫鼓儿哼、鼓儿词。大鼓书是上世纪初传入我们南阳的,而今,这内乡、镇平、邓州、唐河的鼓儿词都成为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了。荣耀啊!刘晓强不知怎么知道的,南阳的大鼓书正是从镇平起源的啊,她说:听说大鼓书的“祖始爷”们都是山东人,一九二几年在镇平收了徒弟,南阳才有了鼓儿哼。后来才从镇平县传到了南阳、社旗、唐河、邓州、内乡等周边县。
第一次遇见 非遗中的非遗,第7张透雕作品锦绣前程(局部)  23x8x13cm
镇平玉雕是国家级非遗,这镇平的大鼓书也成为省级非遗,我何不用国家级非遗“玉雕”做载体来表现一下省级非遗“大鼓书”呢?于是,用非遗表现非遗的构想形成了。可以想象,从构思、草图、选料、雕刻等等环节,刘晓强绝对是下了很大功夫的。这件作品也真真白白体现了刘大师自己的“顺色立题,依形创意”的创作理念。
接下来顺便看看几个县大鼓书各级代表性传承人的舞台形象:
第一次遇见 非遗中的非遗,第8张内乡县大鼓书省级传承人张虎山(79岁)
第一次遇见 非遗中的非遗,第9张镇平县大鼓书省级传承人姜玉良(68岁)
第一次遇见 非遗中的非遗,第10张邓州市大鼓书省级传承人杨保明(68岁)
第一次遇见 非遗中的非遗,第11张唐河县大鼓书市级传承人吴书霞
第一次遇见 非遗中的非遗,第12张唐河县大鼓书县级传承人曲良中
第一次遇见 非遗中的非遗,第13张镇平县大鼓书县级传承人张景岑
第一次遇见 非遗中的非遗,第14张镇平县大鼓书县级传承人张先洋
DABAN RP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极致后台体验,无插件,集成会员系统
白度搜_经验知识百科全书 » 第一次遇见 非遗中的非遗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