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PKPD理论优化抗感染治疗

应用PKPD理论优化抗感染治疗,第1张

药物药代动力学/药效学(pharmacokinetic/pharmacodynamic , PK/PD)理论对于指导临床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重要性不断得到关注。
2016年美国感染性疾病学会/美国胸科协会(IDSA/ATS)联合发布的医院获得性肺炎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HAP/VAP)指南中,在学术界首次强调医生不应按药品说明书用药,而应根据抗菌药物的PK/PD用药。这种说法我们并不完全赞同,但却足以提示了抗菌药物PK/PD对于指导临床治疗的重要性。
药代动力学(pharmacokinetics,PK)是应用动力学原理与数学模式定量描述与概括药物通过各种途径(如静脉注射、静脉滴注、口服给药等)进入体内的吸收(absorption)、分布(distribution)、代谢(metabolism)和排泄(elimination),即 ADME过程中药物浓度随时间变化的动态规律的一门科学。
抗菌药物的PD主要研究药物对病原体的作用,反映药物的抗微生物效应和临床疗效。通过对抗菌药物PD的研究,可以确定抗菌药物对致病菌的抑制或杀灭效果。相关的指标包括如下等指标。
1.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是抗菌药物对病原菌抗菌活性的主要定量参数,是指在体外培养基中可抑制细菌生长所需的最低抗菌药物浓度。
2.最低杀菌浓度(minimum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MBC):是指可杀死99.9% (Δlog10CFU≥3)的病原菌所需的最低药物浓度。
MBC与 MIC值比较接近时说明该药可能为杀菌剂。

3.抗真菌药物最低有效浓度( minimum effectiveconcentration , MEC):在棘白菌素抗真菌药物的抗丝状真菌药敏试验中,与自然生长的菌丝形态对照,能使菌丝形成小的、圆形的、致密的形态所需的最低抗真菌药物浓度。
4.防耐药突变浓度(mutant prevention concentration,MPC):是指防止耐药突变菌株被选择性富集扩增所需的最低抗菌药物浓度。细菌耐药突变的自然发生频率为10-7~10-8,故需在接种菌量为1010CFU的琼脂平板上测定。当抗菌药物浓度≥MPC时,可同时抑制敏感菌株和单次耐药突变菌株的生长,此时病原菌必须同时发生2次或更多次耐药突变才能继续生长。MPC值可判断抗菌药物防细菌耐药突变能力。
5.异质性耐药(hetero-resistance):
是细菌耐药的一种特殊类型,指在体外的常规药敏试验中,菌群中大部分亚群敏感,但也会出现小部分耐药亚群,极少数亚群甚至出现高水平耐药,即为异质性耐药。

6.联合抑菌指数( fraction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index,FICI) :临床治疗重度细菌感染时常需要联合应用两种有协同或相加作用的抗菌药物。体外联合药敏试验通常以棋盘法设计,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计算FICI。FICI = MICA药联用/MICA药单用+MICB药联用/MICB药单用。当FICI≤0.5 时提示协同效应,FICI 为0.5~ 1为部分协同效应,1为相加效应, 1~ 4为无关效应,FICI≥4为拮抗效应。
7.血清杀菌效价(serum bactericidal activity ,SBA):指患者或健康人接受抗菌药物后一定时间(一般为达到Cmax时间)采集血清,测定能抑制细菌生长的最高血清稀释倍数。
SBA与抗菌药物浓度呈正相关,与 MBC呈负相关,是一个能综合反映抗菌药物PK与PD特性的重要参数。
应用PKPD理论优化抗感染治疗,图片,第2张

应用PKPD理论优化抗感染治疗,图片,第3张
应用PKPD理论优化抗感染治疗,图片,第4张

应用PK/PD理论优化抗感染治疗视频作者:东南大学医学院重症医学系 邱海波教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DABAN RP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极致后台体验,无插件,集成会员系统
白度搜_经验知识百科全书 » 应用PKPD理论优化抗感染治疗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