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头条,第1张

柳永开封遭遇的尴尬
  柳永,原名柳三变,字耆卿,因在家中排行第七,又称他柳七。他是北宋家喻户晓的人,婉约派的代表人物。
  柳永的词在当时就倍受人们的喜爱,他写的词配上曲就像现在的流行歌曲一样到处被人传唱,他是当时人们心中的“大咖”,史藉里记载“凡有水井处,皆能唱柳词”。过去的人吃水靠打井,人们在水井边洗衣、洗菜、聊天、嬉闹,凡在这样的地方,就有人唱柳永的词,所以,当时柳永的知名度,绝不亚于现在最当红的巨星。
  柳永出身官宦世家,家境非常富裕,因此受到非常良好的文化教育,少年时就饱有博取功名一展抱负的宏图大志,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踌躇志满的柳永来到当时的京城开封参加科举考试,首次参加考试,自信满满的他写了首词表达自己的志在必得,“对天颜咫尺,定然魁甲登高第”。不想放榜后发现自己竟然落第了,巨大的反差让柳永愤愤不平,牢骚满满,又写下了一首《鹤冲天.黄金榜上》的词舒服自己的不满,其中的一句“忍把浮名,换了浅酌低唱”让他倒霉了一辈子。
  写完这首词柳永的情绪得到完美的发泄,可是混社会有些东西总是要还的。当政的宋仁宗看到这首词非常不高兴,心里思量:我们大宋朝给你们文人创造了那么好的生活条件,你们可以做上高官,拿上优厚的俸禄,过着风雅的生活,怎就比不上你的浅酌低唱呢?于是柳永一生最尴尬的经历在开封开始了。此后的十余年,柳永一直生活在开封,又参加了三次科举考试,可每当柳永榜上有名时,仁宗总会看着他的名字说:既然你想要浅酌低唱,何必在意虚名。然后用朱红色的御笔轻轻的将他的名字划掉。如果有大臣爱惜柳永才华,在仁宗面前推荐柳永,仁宗都会用统一的格式回复,“且去填词”。这样的经历让柳永尴尬的没有一点脾气,只能自嘲道,自己是“奉旨填词柳三变”。
  天圣二年(1024年),柳永在开封第四次科考落榜。此时的他刚好40岁,进入不惑之年的他依然一脸惶惑,接二连三的打击,让他再也不是16年前的那个意得少年了,他在愤懑和无奈中选择离开,他要离开开封这个伤心地,到南方流浪。郁郁中中国表现最凄美的离别词,婉约派的代表作《雨霖铃》就此诞生,并被收入我们的语文课本。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从此,心灰意冷的柳永开始了他的浪迹天涯,他时常会驻足于青楼,或是沉溺在烟花柳巷,欢乐之余为歌女舞姬填词作曲。柳永的词香艳旖旎深受风尘女子的喜爱,他的词也通过这种渠道传遍大江南北,红遍长城内外。
  直至暮年,柳永五十岁了,赶上仁宗开恩科,放宽了取士标准,他才得以进士及第,圆了自己的科考梦,但官职不高,最终只是从六品的屯田员外郎。在宋朝重文抑武的政治环境下,以柳永的才华本来是可以过上富贵风雅生活的,但正是他年轻时的一次戏谑和没正经让他一生潦倒,甚至时常需要靠歌女的接济才能生活下去。公元1053年,柳永在清贫中去世,出殡那天,整个开封城的歌女舞姬都出来为他送行,她们的哭声响彻了整个开封城,柳永是这些市井女子心中最浪漫的才子嘉人。
  上学的时候学过《雨霖铃》,但那时的语文老师没有介绍这首词是在我们开封写的,这篇课文学的和其他课文一样不甜不淡的就这么过了,没有读出做为开封人那种热血沸腾的自豪感。后来知道这首词的来龙去脉,就特别想知道这首词是在开封什么地方写的,好在词的开头将时间地点表述的非常清晰,分析一下就能得出结论。通往南方荆楚之地的水路只有由西向东方向的汴河,词中的“都门”说的是京都开封的城门,北宋的城市地图上显示汴河从宋门的下方穿墙而过,所以都门指的是宋门。长亭是是古人远行时休息的地方,十里为一亭。所以,离宋门十里并且有旧河道的地方就是柳永做这首词的地方,这个地方应该在现在边村的开封联合收割机厂附近。开封头条,第2张开封头条,第3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DABAN RP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极致后台体验,无插件,集成会员系统
白度搜_经验知识百科全书 » 开封头条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