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泉记——白马寺开元那些事(二)

寻泉记——白马寺开元那些事(二),第1张

寻泉记——白马寺开元那些事(二),第2张

这几日忙着写《寻泉记》,

没成想“百万开元”横空出世,成了霸屏热议。

资本介入,藏泉内卷。

明星手里的三个开元能卖100万人民币,

看来我等真的落伍,

真的要小心谨慎、适应学习!

寻泉记——白马寺开元那些事(二),第3张

唏嘘之余,亦焦虑:

老少无欺、诚信让利,成人之美、文明呈递的

传统藏泉观是否还会持续。

但愿,走得再远,

我们都别忘,曾经的自己。

话归正题,接前继续:

寻泉记——白马寺开元那些事(二),第4张

存量

刚接触白马寺开元时,就一再询问卖家,此坑何时发现?存世总量多大?

关于时间上,有说2015年,有说2016年。查园地,最早发帖售卖是在2016年4月。百度搜索,2015年3月就有在贴吧里展示。由此可判,此坑开元大概率应是在2015年初面世并流布。

具体出量上,有说上千斤,有说大几吨。谨慎分析,应不会有如此大量。类似说法,很有可能是泉友受宋天量铸额及窖藏影响而类推之讹传。

寻泉记——白马寺开元那些事(二),第5张

其一,唐铸币规模本不大。唐承袭两晋南北朝币制,流通手段以钱帛为主。尤其唐初百废待兴,绢帛等实物用得比钱多。后随国力上升、铸额增多,用钱比重才逐渐加大。但与北宋平常年份都维持100万贯至300万贯之间,元丰时高达500多万贯的铸额,根本没得一比。《新唐书》卷五十二《食货》虽有说:“开元中,天下铸钱七十余炉,岁盈百万”,但也是个别年份铸量的峰值记录,不可能持续很久。最高年铸额的天宝中为33万贯,通常年份只维持10万贯左右,唐初铸币量只会更低于此。公元672年,武则天为修建龙门石窟卢舍那大佛,捐出2万贯(两千万枚)私房钱,已是巨额。

其二,唐窖藏钱币量亦不多。唐代窖藏,也不比宋代的动辄几吨甚至几十吨计,多以瓮罐缸等陶器收纳,一般在几十公斤至上百公斤间。查百度学术,最大量一次是1959年底内蒙古和林格尔县窖藏,不过出土西汉至唐钱7万多枚,重约500公斤。

其三,目前市面所见交流数也不多。此坑开元一面世,就被敏锐的陕西、山东泉友囤了不少,惜具体数目不详。从此前交易过的几位卖家处得到讯息,他们经手或留存的约在5万枚左右。这几年持续关注各网站论坛,搜索自2015年以来的“开元、水坑、白马寺”等关键词,帖量也就360多条(内含一半多重复贴),且数量通常是几枚、几十枚,最多几百枚。超千枚以上批量,基本无迹可寻。即使按每贴有100枚算,刨去一半的重复贴,顶多合2万枚。据此汇总,此坑开元有500公斤量、12.5万枚(短头元类开元平均枚重4克)存世已是超估。

而且,水坑泉一般漏眼比例大。百枚中,至少有两成或更高有此瑕疵。自藏这批,收时一再与卖家协商,不要漏裂。但到手时,特别是用清水泡洗后,漏裂率仍在15%,加上泥沙等杂质,除重起码在20%。这样,若按12.5万枚算,无漏裂好品应在10万枚左右。

寻泉记——白马寺开元那些事(二),第6张

版式

据卖家言,此坑开元乃白马寺南洛河河道所出,与景点直线距离不过一公里多,属典型的水坑泉。

水坑泉,自己接触最早最大量是2005年长江安庆段所出那批崇宁通。清一色的直边黑赭,钱体戳痕清晰,出水量至少十吨以上计,当时批量卖每枚也就一两块人民币。据分析,此批崇宁通应该是附近钱监所铸,装船水运时不慎倾覆,新钱全部沉入江底。

寻泉记——白马寺开元那些事(二),第7张

(开元通宝  钱背  白马寺坑)

相对生、熟坑币而言,水坑泉因长期于江河湖水中密闭淹浸,受氧化程度低,蓝绿锈难见。根据其淹浸水底是泥质还是沙质,锈色有所区别。泥质水底泉,一般通体黑赭,或黑里透红,红褐黑灰相间;砂质水底泉,一般通身呈淡金黄色,甚至与金钱相似。无论怎样,其泉文笔划通常清晰完好,最能显示泉品形制及原始书写特点。

自藏这批白马寺开元,基本未经挑选,每次得来用清水洗刷,尚除去不少泥沙。有些沙粒甚至与钱体紧密相连,融为一体。颜色多金黄,青灰次之,亦有黑褐灰白相间,及朱砂红者。钱体多规整厚重,钱肉细腻,地章平夷,钱文深峻,笔划极少黏连,边道圆直,不少可立于平面之上,明显属于刚出厂状态或流通时间不久。

寻泉记——白马寺开元那些事(二),第8张

版式绝大部分为短头元,占比至少在九成五以上。其它亦有大字狭元、直元、容弱等版出现,但量都少。

寻泉记——白马寺开元那些事(二),第9张

(开元通宝  短头元)

短头元中细分有:寄郭、大字、大元、大通、开足矮元、短通高元、短宝小头通、长通宝大宝、长通宝小元等等。

寻泉记——白马寺开元那些事(二),第10张

大字狭元、直元中均光背,未出现面背星、月版式。容弱中以光背为主,有个别背穿角甲纹。

寻泉记——白马寺开元那些事(二),第11张

铸地

《旧唐书·食货志》载:“高祖即位,仍用隋之五铢钱。武德四年七月,废五铢钱,行开元通宝钱,径八分,重二铢四絫,积十文重一两。一千文重六斤四两。仍置钱监于洛、并、幽、益等州。秦王、齐王各赐三炉铸钱,右仆射裴寂赐一炉。敢有盗铸者身死,家口配没。五年五月,又于桂州置监。”这里洛州,即现今洛阳。

唐代铸钱机构分监、炉两种。属官府铸钱者称监,一监有数炉,合称监,但有时也称炉。属经政府特许铸钱者,称炉或偏炉,虽有数炉而不称监。

寻泉记——白马寺开元那些事(二),第12张

洛州铸钱在隋时就有,唐只是在原铸地设“监”并铸新钱。其位置,按《大业杂记》载:“东来连门下省,省东殿内省,省东连左掖卫府,府东即抵左掖门街,街东即西钱坊,坊连东钱坊。”大概在今天洛阳市西工区九都中路洛玻九都新村内,南邻洛河不到300米,顺流而下15公里,就是白马寺。

白马寺开元,历经近1500年仍全然如新,流通痕迹绝少,极有可能是近水楼台,出自洛州监官铸。

此文持续,敬请期待!

图片:泉全

版权:俊林泉

点击图标,关注俊林泉

因泉起事,由泉溯情,品泉论道,以泉言志

岁月消磨,不失点滴寻泉记——白马寺开元那些事(二),第13张

DABAN RP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极致后台体验,无插件,集成会员系统
白度搜_经验知识百科全书 » 寻泉记——白马寺开元那些事(二)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