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苗族战争史略(七)之清朝史略(下)

贵州苗族战争史略(七)之清朝史略(下),第1张

文/老荷

湘西疆的开辟经略,最初始于明朝时期,随着明王朝对湘西以西广大苗岭的封建征服统治,朝廷与苗民的冲突愈演愈烈,明嘉靖时期,为反抗明王朝的封建统治,湘西及黔东北屡生苗民起义,义军曾攻陷思南、石阡等府,贵州巡抚刘大直、巡按宿应麟上疏道“贵州镇守总兵,原为保障一省而设。先以承平,沿驻省城,遥镇全省。近多苗患,移驻镇远。但铜仁边辛,实镇筸诸夷出入之咽喉,思、石、辰、沅府、卫要隘之门户,若镇压得人,钢仁有待,则湖、贵要路无恐矣'。要求将贵州总兵官府移镇铜仁,后因天启奢安之役,省会贵阳危及才移往贵阳,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为平红苗开辟湘西苗疆,又设正大营,以同知驻扎镇守,雍正八年(1730年),开辟湘西苗疆以后,移正大营同知为松桃理苗同知,移铜仁协同驻松桃,增设巡检厅。

同时明王朝决定修筑“苗疆长城”,用于镇苗、防苗。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始筑边墙,最终竣工于明天启三年(1622年),北至吉首的喜鹊营,南至铜仁交界的亭子关,全长达四百三十余里,其目将湘西苗疆南北隔离起来,隔绝边墙内外生苗与熟苗的联络,沿途设有汛堡、碉楼、屯卡、哨台、炮台、关门、关厢组成的关卡对苗民进行弹压打击。

明朝万历时期,播州局势愈发紧张,明朝为平播战争而设置的“偏沅巡抚”,“偏沅巡抚”全名为“偏桥暨沅州巡抚衙门”的简称,由偏桥镇(在今贵州省施秉县)和沅州(今湖南省芷江侗族自治县)共署的军政一体的管理机构,目的在于对与杨应龙已联合的苗岭苗兵进行牵制弹压,并起到湖广运粮进入贵州中转站的作用,可以说就是单纯为了镇苗战争而设置的一行政机构,播州之役后寻废。明朝后期贵州大乱,出于对湘西及以西的苗岭控制考虑,天启二年(1622年),复设偏沅巡抚,崇祯二年(1629年),又增设辰沅兵备道,以备以后应付更大的镇苗战争作准备。

贵州苗族战争史略(七)之清朝史略(下),文章图片1,第2张

皇清职贡图所绘铜仁红苗

明末清初,苗民义军将明代苗疆长城夷为平地,清王朝见势对湘西苗疆的开辟经略迅速提上日程,顺治三年(1646年),于五寨设镇竿协副将,康熙三年(1664年),设辰沅永靖道治,康熙三十九年,又将沅州镇总兵官移驻五寨,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命湖广总督喻成龙、偏沅巡抚赵申乔、尚书席尔达同副都统图思海、徐九如率荆州八旗兵及广西、贵州、湖南三省清兵开赴湘西苗疆征伐苗民,于铜仁设立正大营厅,添设铜仁府同知一员、巡检一员,“专理苗务” 裁石阡府属苗民长官司,设为苗民里,铜仁复设的加理苗衔同知分驻正大营。是年十二月,湖南提督俞谟发布《戒苗条约》:“如有执刀行走者,即系逆苗,拿获定行诛戮。”如内外发生纠纷,“尔杀我内陆一人者,我定要尔两苗低命;尔抢我内陆一人者,我定要尔全家偿还。”。

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清军先期开辟下四里苗疆及筸子坪苗区,设立凤凰厅和乾州厅,归辰州府管辖,雍正八年(1730年)湖南巡抚赵弘恩亲率官兵,遣保靖游击王进昌、彝陵镇总兵周一德、辰永沅靖道兼副将王柔、永顺古丈坪同知李询等,武力开辟六里苗疆,移正大营同知为松桃理苗同知,移铜仁协驻松桃,设副将营于吉多坪,赐名永绥协,设六里同知一员,李淘任之,治吉多坪,归辰州府管辖。雍正九年(1731),复设永绥协,置副将一员,归镇算镇统辖,最终得以开辟梅腊尔山苗疆。

贵州苗族战争史略(七)之清朝史略(下),文章图片2,第3张

来源:严如熤著《苗防备览一》所绘松桃厅全图。

(雍正时期移正大营同知设为松桃理苗同知,毗邻明清苗民起义中心苗王城。)

乾隆初期,朝廷为稳定控制湘西苗疆,政治上扶持苗民上层,设置百户,协助清官员管理苗疆,军事上设置关隘,驻扎游击、守备、千总、把总等带兵防守,这一基层关隘在凤凰厅中有七十五处,永绥厅有五十余处,乾州厅有四十余处,严密检视苗民一举一动。但平静之下依然波涛汹涌,在外来客民豪强的冲击下,湘西苗疆土地兼并日益严重,官府对客民豪强的偏袒逐渐产生对官府的仇恨。据《苗疆屯防实录》记载:“汉民原不准擅入苗地,自乾隆二十九年……汉奸出入,始则以贸易而利其货,继则以账债而占其地,客民侵占日见其多,而历任大小官吏听任客民欺凌苗人,以致苗民田地日益落入客民手中。”,导致后来很多无业苗民和周边穷困百姓都参与起义。

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湘西永绥厅勾补寨苗民石满宜被百户诬陷,说是偷藏了贩牛商的牛,并借此向全寨勒索。石满宜随即起义,惨遭官吏镇压,清军火烧勾补寨,被俘、被捕的苗民达一百三十三人。苗民性直刚烈易结世仇,地方官员不按苗例处理案件,加之清军毁灭性的打击勾补寨引起同宗族的石三保、石邓柳的对官府客民的仇恨,提出“乾隆五十二年我们勾补寨的人被官兵杀得不少,要报仇”的口号开展复仇举事。乾隆五十九年(1795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乾州厅坪垅的吴八月与松桃厅大塘汛大寨营的石柳邓,永绥厅黄瓜寨的石三保,凤凰厅苏麻寨的吴半生,三岔坪的吴廷举等人一起聚集在凤凰厅鸭保寨副百户的吴陇登家中,共商举义,提出“逐客民,复故地”的口号发动起义。

贵州苗族战争史略(七)之清朝史略(下),文章图片3,第4张

来源:严如熤著《苗防备览一》所绘铜仁府全图。

(明时贵州总兵府曾长驻铜仁七十三年,用于镇守红苗,后设为参将镇守。)

乾嘉黔湘苗民起义军在吴八月、石三保、石柳邓率领下,连续攻克乾州、凤凰,花垣、古丈、保靖、松桃、泸溪、辰溪、浦市、沅陵、麻阳、铜仁、秀山、酉阳等地,抗击七省清军十八万人。首战雅酉一役,击毙镇筸镇总兵明安图、副将伊萨纳、同知彭凤尧等官佐,全歼清军近两千人;滚牛坡一役,击毙游击永舒、都司班第共,清军损失十之八九。松桃正大营一役,直接困死贵州提督彭廷栋;丈坪战役(今湖南古丈县城),自古丈坪抵达杨柳塘,副让军参领定杞勒、游击额尔登、都司叶攀凤、守备聂世荣、郴麟游击赵得功、马登朝等俱带伤阵亡,弄州协领观音保因追剿义军落河而死;乾州三岔坪吴廷举也同时响应攻陷乾州厅城,同知宋如椿、巡检江瑶战死;狗爬岩一役,就消灭清兵六千多人,湖广总督福宁仅以身免。

起义期间义军共击毙都司以上中高级文武官员二百余名,云贵总督福康安、四川总督钮祜禄·和琳、吏部尚书孙士毅先后暴毙营中,贵州提督花莲布、贵州提督彭廷栋被击毙,清朝廷共计耗费白银二千万两,军米一百万石。同时,在湘黔苗民义军的影响下,清朝廷云贵兵力都被调往湘西,贵州其他苗民看准时机,从而相续爆发了锦屏亮司苗民起义;清镇、平坝陈大鹏领导的苗民起义;广顺、长寨杨文泰领导的苗民起义;广西隆林苗冲苗民起义及南笼王囊仙、韦朝元领导的布依族起义,时贵州巡抚冯光熊上疏道:“云贵皆调兵征镇筸红苗,不可即赴”。

贵州苗族战争史略(七)之清朝史略(下),文章图片4,第5张

来源:严如熤著《苗防备览一》所绘永绥厅全图。

(今花垣县,古六里苗疆。)

乾嘉湘黔苗族起义相比以往的苗族起义,对朝廷官兵有了初步的认识,起义首领均为当地见识多广的上层头人,开展了具体的起义计划和作战纲领,经过长期有预谋的准备去收集武器、弹药和粮草,不过仍然没有摆脱过去农民起义的局限性。

起义以族宗血亲为纽带具有强烈的排他性,吴天半作为苏麻河一带三十余寨的宗族势力代表领袖,吴八月作为社塘坡一带三十余寨的宗族势力代表领袖,并均曾任百户一职,将吴国顺、吴国有、吴延梅、吴学仁等其他苗族地主及宗族势力领袖均诛杀,所有苗弁百户无一幸免,引起镇筸巴斗山苗族领袖滕家瓒等其他苗族宗族势力领袖的敌对,再后来乾州义军石上进、石大贵、吴廷举和永绥义军张廷仲父子相继内讧的叛变,义军内部分化严重,在义军摧毁降军平郎寨、杨二寨,围攻鸭堡寨、三岔坪后进一步激化内部矛盾,清军利用义军矛盾分化义军势力,义军不仅要对外与清兵作战,而且还要对内与苗族降军的血亲宗族势力作战,而失败告终,乾嘉黔湘苗族起义起初利用族宗势力起义,最后败于族宗势力的分化,正所谓“成也萧何败萧何”。

清朝利用苗族宗亲敌对关系,使苗民在相互厮杀中内耗,极力开展“以苗制苗”的镇压策略,培养了一批效力于清朝廷的“苗兵”,以陇八月、陇保二等为首的苗守备在镇压起义过程中极大的解决清军对地势、人文不熟悉的劣势。在石柳邓、吴八月、石三保等主要起义领导人相续牺牲后,嘉庆三年(1798年),先裁苗兵三万七千人;义军余部在石宗四、石贵银的带领继续与清军作斗争,时凤凰厅同知傅鼐作为镇苗大臣,后因平苗之功官升至按察使,其一面利用苗兵坚持“以苗攻苗”策略,派归顺苗民刺探义军情报,同时让苗兵授清军练勇苗枪、苗技等山地战术去围剿义军。一面“屯田养兵、设卡防苗”,期间建成修复苗疆长城三百馀里,汛堡卡碉一千二百余座,有哨台以守望,炮台以御敌,在凤凰、乾州、 泸溪、 古丈、 永绥、 保靖、 麻阳等地,逐渐收紧包围圈的方式清剿义军,对苗疆形成合围之势。嘉庆九年攻破苗寨半数余后,再裁苗兵五千,时留九千九百三十六名;嘉庆十一年(1806年)湘黔苗民起义镇压结束后,于凤凰、乾州、永绥、保靖、古丈等地确立苗弁制度,设苗守备、苗千把总、苗把总等五百余名。

贵州苗族战争史略(七)之清朝史略(下),文章图片5,第6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DABAN RP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极致后台体验,无插件,集成会员系统
白度搜_经验知识百科全书 » 贵州苗族战争史略(七)之清朝史略(下)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