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路,第1张

□支祖远

,是大地活动的经脉,是人类文明的体现;路,见证着祖国的成长,映射着社会的变迁……

记得小时候刚记事起,村子连接外界的主干道就只有通向公社的一条土路,而印象中连接在村子之间的都是羊肠小道,犹如鲁迅文中的“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没人刻意修整,好像都是自然形成。在那个年代,社员们以填饱肚子为“第一要务”,路的宽窄、好坏,在关注度排行榜上是没有的。民以食为天嘛,谁会在乎路?在那时见到的陌生人,印象中就是邻村搭地界的村民,在田里干活口渴了,进村找水喝,顺便唠上两句,算是交流,也算是休息。偶尔村里有路过的生人或是谁家来了客人,第一时间全村人准会都知道,因为这时村中所有的狗都会“出动”,围着客人狂吠乱叫,“恶语”相向。哪像现在,村里的狗对谁都视而不见,一副见过大世面的样子。如果进村的是一骑自行车的人,又会跟着一群孩子追着看,那新奇劲不亚于现今村头通了高速公路。当时物质的匮乏、交通的不便可见一斑。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家迈上了发展快车道,各行各业飞速发展,地域交流不断加深,产品、资源互通有无的需求,对道路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为了发展农村经济,政府领导当地群众在挖沟修渠的同时开始修路。那时修路,全凭劳动力,一到冬天,人们一把铁锨一辆架子车、一根木棍两个大筐,使出自己所有的力气,慢慢地修出一条又一条宽宽的土路。这些路,确实方便了群众的出行、物资的运输,对发展农村经济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这种路“性情”不好,经常搞得过往行人“晴天一身灰,雨天满身泥”。 晴天,汽车驶过,车里到处弥漫着尘土,路上的行人连眼睛都睁不开;雨天,更是苦不堪言,凸凹不平的路上到处是积水、泥泞;即使无雨,那深深的车辙也带来诸多不便,车行走在上面,车上的人所受的颠簸之苦真是苦不堪言,且时有安全事故发生。

现如今不同了,国家实施了“村村通”工程,其内涵包括:公路、电力、生活、饮用水、电话网、有线电视网、互联网等。其中村村通公路工程也是国家为构建和谐社会,落实科学发展观,支持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大举措,是一项民心工程。这项工程不仅解决了大批农产品顺利外运问题,而且还优化了农村环境,方便了农民的生产生活。正如家乡一位退休教师所说:“我家门前的路是连接城市与乡村的纽带,是沟通政府和群众的桥梁,是一条富民强村的黄金大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DABAN RP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极致后台体验,无插件,集成会员系统
白度搜_经验知识百科全书 » 家乡的路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