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岗的长子高毅:和妻子在家里主要说俄语,一生不得意却知足感恩

高岗的长子高毅:和妻子在家里主要说俄语,一生不得意却知足感恩,第1张

高岗的长子高毅:和妻子在家里主要说俄语,一生不得意却知足感恩,第2张

一家人

大家好,我是兰台。

今天兰台给大家介绍高岗的长子高平凡又坎坷的一生。

01、

高毅,1930年出生于陕西横山,他的父亲是高岗,母亲是杨芝芳。

他也是高岗与杨芝芳唯一的孩子。

杨芝芳和高岗是传统的旧式包办婚姻,15岁的时候就被父母嫁给了高岗,高岗参加革命后,把杨芝芳和儿子留在了陕西横山老家。

杨芝芳和儿子高毅在很长一段时间是靠着给地主做帮佣过活。随着高岗的“名气”越来越大,收留杨芝芳母子的地主怕杨芝芳母子给他惹事,准备去县城保安队去举报杨芝芳母子。

还是杨芝芳的哥哥知道消息后,连夜通知杨芝芳母子逃跑,这才躲过了牢狱之灾。

杨芝芳带着小高毅东躲西藏了很长一段时间才被高岗派人找到,并且母子俩被接到了瓦窑堡与高岗汇合。

杨芝芳在瓦窑堡被任命为被服厂厂长,她带着延安的妇女干部买布、染色、裁剪,为部队提供服装竭尽全力,由于她工作出色,被服厂不但经常受到政府的表彰和奖励,杨芝芳本人还多次受到毛主席的接见。

可是这段时间,杨芝芳与丈夫高岗的矛盾也越来越尖锐了。

高岗的长子高毅:和妻子在家里主要说俄语,一生不得意却知足感恩,第3张

杨芝芳

杨芝芳是典型的旧式妇女,不但裹着小脚而且也没什么文化,她把自己全部精力都放在了自己丈夫高岗身上,对高岗和其他女性接触非常紧张。

而高岗因为工作需要,难免会接触许多投奔延安的进步青年,其中不乏年轻靓丽有文化的女性,杨芝芳只要看到自己丈夫和哪位女性有说有笑,就一定会找高岗大闹一场。

久而久之,杨芝芳与高岗的感情也就越来越淡,最后两人选择了离婚。

杨芝芳晚年的时候曾多次澄清过自己与高岗离婚和高岗的私生活没有任何关系,纯粹是因为两人性格不合导致的。

杨芝芳表示,当时陕甘宁边区公布了新的婚姻法,“婚姻自由”的观念深入人心,当时边区许多没有感情的包办婚姻的夫妻都选择了离婚,她和高岗也只是其中的一对。

杨芝芳还提到,即使她和高岗离婚了,两人依然以同志相称,两人依然是上下级关系,并没有成为冤家对头;她和高岗后来的夫人李力群相处的也很融洽。

高岗的长子高毅:和妻子在家里主要说俄语,一生不得意却知足感恩,第4张

1985年9月高岗前妻杨芝芳在西安第三干休所

02、

高岗与杨芝芳的离婚并没有影响到高岗对自己长子高毅的喜爱。

高毅进入边区后就被高岗安排进入延安保小读书,1939年周总理因为骑马摔伤了胳膊,被迫去苏联治病,高毅和陈昌浩之子陈祖涛、、陈伯达之子陈小达、刘少奇的子女刘允斌、刘爱琴等人也都跟着去了苏联,在莫斯科的第二国际儿童院读书。

根据陈祖涛先生回忆,他们这些在莫斯科第二国际儿童院读书的中国孩子,在苏联卫国战争中的日子并不好过。

他们配给粮填不饱肚子,孩子们不得不在学校附近开荒整地,种上被视为苏联当家菜的胡萝卜和大白菜。

在离学校较远的地方,种植了大片土豆。因为路途远,到那里劳动都是他们自己赶马车往返。

整个卫国战争期间,孩子们大多数时间就靠土豆果腹。在地边,他们用洋铁皮水桶,把刚刨出来的土豆放到里面煮,至于鞋袜和衣服就都顾不上了。

1947年蔡畅到莫斯科开会,专门去第二国际儿童院看望孩子们,结果她发现这些孩子人人衣衫褴褛、脚下的鞋子都开着口,露着脚指头,每个人都面黄肌瘦,一副明显的营养不良迹象;作为革命者的蔡畅流下了眼泪,连忙给孩子们留下一些黄金用于改善生活。

也正因为当时莫斯科的条件非常艰苦,像高毅这样当时还没有在苏联考大学的孩子随着1947年哈尔滨的解放,又都从莫斯科回到了哈尔滨。

高岗的长子高毅:和妻子在家里主要说俄语,一生不得意却知足感恩,第5张

陈祖涛

高毅当时进入了哈工大预科班学习。

可是高毅此时在苏联已经待了很多年,去苏联的时候年纪又小,中文已经退步很多了,所以他在哈尔滨的生活并不习惯;于是在1948年,高毅又和另外20名被选派的学生一块到苏联深造。

高毅被分配进入莫斯科动力学院土木系学习建筑,但是高毅本人却对建筑并不感兴趣,他提出想学机械但是被苏联方面拒绝,这也造成高毅在苏联学习时非常痛苦。

1951年年底,高岗不忍心见长子这么痛苦,于是安排高毅提前回国,高毅进入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机械,这是高毅的兴趣所在。

在哈工大,高毅认识了自己后来的妻子宋丽达,宋丽达是哈工大化学系的学生,她是中苏混血儿,她的父亲曾在苏联红军中服役,此时已经回到哈尔滨,在哈尔滨公安局工作。

可能是因为两人都有相同的背景,两个年轻人越走越近,最后成为了终生伴侣。

高岗的长子高毅:和妻子在家里主要说俄语,一生不得意却知足感恩,第6张

高毅

03、

因为高岗的事情,高毅和宋丽达两人还没有正式毕业,就被分配到哈尔滨120工厂工作;此时高毅的母亲杨芝芳也跟着高毅来到了哈尔滨。

杨芝芳和高岗离婚后被安排在陕甘宁边区保育系统工作,她当时是中国战时儿童保育会陕甘宁边区分会会长,兼延安儿童保育院院长。

根据儿媳妇宋丽达后来对记者介绍,在残酷的战争年代,杨芝芳冒着枪林弹雨,与保育院的干部一起,带着几十名红军干部和烈士的孩子四处转移,保护着这些革命后代的安全。而这些孩子后来都成为了新中国各条战线上的骨干。

新中国成立后,杨芝芳来到了哈尔滨,担任哈尔滨机关幼儿园主任一职;后来因为杨芝芳没办法适应哈尔滨严酷的气候,就向组织上申请想要调回陕西工作。

组织上并没有因为她是高岗前妻就把杨芝芳打入另册,而是充分尊重杨芝芳的意见,安排杨芝芳担任西安第一保育院院长职务,并且为了更好的照顾杨芝芳,还把高毅夫妇调回了西安,进入430厂做技术员。

当然,因为父亲的关系,高毅一辈子都没有充分施展自己真正的才华,一直是一个普通的技术员,一直到1979年才因为为了照顾退休的母亲,被调回北京,在某研究所从事机床研究。

另外,根据高毅妻子宋丽达回忆,在特殊年代因为高毅父亲的问题,他们曾过了一段时间艰苦的日子;当时宋丽达的母亲以及弟弟妹妹都在苏联,于是提出要和高毅一块回苏联;宋丽达的母亲在苏联工作都给高毅两口子找好了,但是最后有关方面表示,宋丽达可以回苏联,但是高毅不能去苏联,而宋丽达不愿意和高毅分开,两口子去苏联的事也只能不了了之。

不过相比妻子,高毅对自己的生活还是非常满意的,他觉得和那些英年早逝的同年,比如刘允斌、孙维世相比,他已经很知足了。

高岗的长子高毅:和妻子在家里主要说俄语,一生不得意却知足感恩,第7张

2019年高毅去世

高毅退休后和妻子在北京过着平静的退休生活,两人的中文都不太好,按照宋丽达的说法,两人在家里说得最多的是俄语。

最让高毅感到欣慰的是当年和他一块去苏联留学的同学,他们都还保持着兄弟姐妹一样的友谊,老同学经常举行聚会,一群七八十岁的老人依然向留苏时一样打闹说笑。

高毅表示 “过去的都过去了,过去就算了。在国内战火纷飞的年代,我们这一批被送到苏联的孩子,有了一个和平、宁静的童年,已很知足。”

2019年,高毅因病在北京去世,享年89岁。

以上就是高岗长子高毅的简单介绍,大家有什么想讨论的,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END

参考资料:

《高岗之子:令人同情的“高干子弟”》,卓成华,《读书文摘》2013年6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DABAN RP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极致后台体验,无插件,集成会员系统
白度搜_经验知识百科全书 » 高岗的长子高毅:和妻子在家里主要说俄语,一生不得意却知足感恩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