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家诗》43《登山》李涉 | 因过竹院逢僧话,又得浮生半日闲

《千家诗》43《登山》李涉 | 因过竹院逢僧话,又得浮生半日闲,第1张

《千家诗》43《登山》李涉 | 因过竹院逢僧话,又得浮生半日闲,图片,第2张

登山》李涉(白云出岫朗诵)00:0000:21《登山》李涉00:0006:34登山【唐】李涉终日昏昏醉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因过竹院逢僧话,又得浮生半日闲。
《千家诗》43《登山》李涉 | 因过竹院逢僧话,又得浮生半日闲,图片,第3张
译文整天昏昏沉沉的,像喝醉了酒,又像在做梦似的。突然听说春天快过去时,强打起精神去登山,以寻春色。路过竹院,遇见了寺僧,和他聊天,忘掉了尘世的烦恼,得到了半天的清闲。注释1.昏昏:迷迷糊糊。2.强:勉强。3.浮生:古人对人生的一种消极看法,认为世事无定,生命短促,所以叫“浮生”。
《千家诗》43《登山》李涉 | 因过竹院逢僧话,又得浮生半日闲,图片,第4张
赏析 

整天昏昏沉沉的,像喝醉了酒,又像在做梦似的。突然听说春天快过去时,强打起精神去登山,以寻春色。路过竹院,遇见了寺僧,和他聊天,忘掉了尘世的烦恼,得到了半天的清闲。

这首诗是写于镇江鹤林寺的墙壁上。作者在听了老僧的教训后悟得了对待人生的观念,明白了只有淡化人生功利、平和情绪心态、面对惨淡现实视若罔闻、处变不惊,才能忘记过去,笑对人生,憧憬未来。

第一句是诗人对自己遭遇流放时的内在情绪与外在情态的真实描述。诗人从“抑”起笔,首先抒写其消极浑噩的内心情态。在“醉梦”前面修饰以“终日昏昏”,可见诗人面对流放遭遇所表现出来的极度消沉和一蹶不振。从写法上这是采取了先抑后扬的写法,为下文的“扬”做了一个很好的蓄势和铺垫。

第二句是写诗人在百无聊赖之际,浑浑噩噩之中,忽然发现明媚的春光已经快要离他而远去了,于是强打精神走出户外,登上南山,想借欣赏春色以排遣积郁已久的愁苦与不快。这里的“春尽”我们应该不仅仅理解为自然界的春天将要过去了,还应该想到人生青春岁月之有限。诗人不甘心就此消沉下去,不能就这样枉费青春,不甘心庸庸碌碌了此一生,因此才在“忽闻春尽”之后振作精神“强登山”。

第三句中“因”,当为介词,有“由于”之意;“竹院”,就是寺院,僧人参禅悟道修行之地。诗人来这里干什么?有意来的也好,无意路过也罢,总之,人还是进去了,并且与寺内的高僧谈禅悟道闲聊了很久。“逢僧话”之“逢”字告诉读者是无意之中碰到的;“话”,即与老和尚谈禅悟道,聊天,吐露心中的苦闷与不快,探讨人生之喜怒哀乐。作为佛家,对待人生的观念自古多为淡化人生功利,平和情绪心态,面对惨淡现实,视若罔闻,处变不惊。不论有多大的烦恼与不快,学会深藏于心底,这样才能忘记过去,笑对人生,憧憬未来。

第四句是点睛之笔。浮生半日闲,是因为过竹院逢僧话。此句深深禅意,揭示了无趣盲目的人生,半日闲最难得。

作者已经对人生有所觉悟,并找出自己的答案。这首诗就是他心境的写照,有人以为是“又得浮生半日闲”,并对之解释,其实不然“偷得”也好,“又得”也罢,并非对人生的消极应对,而是一种自然之道。

作者简介

李涉,号清溪子,洛阳(今河南省洛阳市)人。唐太和年间为太常博士。所作七绝较多,也最擅长。

 

《千家诗》43《登山》李涉 | 因过竹院逢僧话,又得浮生半日闲,图片,第5张温馨提示:《古诗词文欣赏》推广的内容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DABAN RP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极致后台体验,无插件,集成会员系统
白度搜_经验知识百科全书 » 《千家诗》43《登山》李涉 | 因过竹院逢僧话,又得浮生半日闲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