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开发整治:什么样的经济开发才有效?

区域开发整治:什么样的经济开发才有效?,第1张

区域整治开发项目在很多国家都有,也有很多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问题也很多,第一条就是不可持续。你拿巴西的北部开发计划来说,修建开发公路,要清理一条很宽的走廊出来才行,但是这样造成了大量无订单的树木被砍伐;除此之外,巴西鼓励大量南部、东南部移民去北部雨林地带建立农场、牧场,结果这些人大部分都在毁林开荒,每年形成的农牧业产值不到3000万美元,早在21世纪初毁林造成的木材经济损失就达77亿美元。这是从生态上说的,另外还有经济发展本身的不可持续性。

在马瑙斯等地建立的自由贸易区和出口加工区,有的是依靠家电组装工业维持的,大量的零件都来自国外,国内的生产只负责组装,抽取的利润和收入非常低,而且其他劳动力更廉价且能通过教育等方式进行熟练工人培养的经济体,同样可以承接这种劳动岗位,所以他们没有必要一直留在马瑙斯,可以说,这种开发本身还停留在授人以鱼的阶段,没有拔高到授人以渔的层次,所以,一旦FDI撤出,或者本国开发部门的资金跟不上,这些地方的整治开发最终还是会烂尾的。

另一个最极化的例子就是苏联,他们可以说是对不发达区域开发做得最用心、最兜底的了,比起田纳西流域治理局和巴西都要持久得多,规模也要大得多,在外高加索、中亚细亚和远东等多个不发达地区进行开发、综合整治,其结果怎样呢?就被改造地区本身而言,比起原先自然是要强不知道多少倍了,甚至解体后很多年,有些地区的发展水平还没有恢复到80年代的状态;但是就其在世界上的水平看,实在不能算高,而且他们的经济增长模式都有很大的问题,最本质的问题就是不能实现自身内生增长、资本积累内化的再生产,而要依赖隐性或显性的资本进口来驱动经济增长,这一点就决定了,他们的市场共同体本身是不能接受到与资本输出国同样的发展效率的,因为人家是匀出点钱给你当饭吃,你是吃他们下巴颏滴答下来的饭菜汤汁儿过活,人家自己就能不断创造资本,你是一直需要接受外部资本供给才能生存和有限增长的。

这种情况在一个经济体内部也经常发生,所以一旦外来的投资设厂跑掉了,这个地方的经济就完蛋,就衰退,美国的锈带、中西部大平原的城市都是如此,有兴趣的读者可以看一看东海岸一个银行高管辞职一年环游美国散心的游记,里面对美国广大内陆地区乃至波士顿、布鲁克林的某些贫民窟的访查,很容易感受到里面经济的萧条与荒败,而在60年代甚至七八十年代,这里的人都有工作,而不至于整天无所事事,在麦当劳和教堂、清真寺里度日消磨失业与贫困的时光。至于很多其他还有年轻人活跃的死城,致瘾品和性 交易都非常普遍,他们也拿麦当劳当做交易场所,并且尽可能的蹭里面的空调、免费饮品等好处。

除此之外,在很多地方,这种公共工程项目在不受强有力且持续监督的情况下,非常容易滋生腐败。据统计,在1950-1990年间,西西里岛上75%的公共工程都是由黑手党承办的,可见这种交易是非常猖獗的,这还是在素称监督廉洁效能高于东方的典型西欧国家发生的。因为资产阶级代议制本身很难完全杜绝这种影响,所以在意大利的一些地方政区,甚至出台了十分极端的法规,要求在发现市议会大多数议员被黑手党渗透或腐化后立即由当地警察解散议会,代之以外部的专员统治。腐败在某种程度上是广泛存在的,只不过在公务员群里影响最明显,后果最严重,才使得人们把腐败本能的与之挂钩,实际上商界自身的问题最大。

这一点绝非孤案,19世纪美国的贪腐程度是今天难以想象的,在纽约执政的特威德帮,一个任期后使纽约的总债务从三千万上升到八千万以上,翻了好几番,一张桌子一把椅子的钱都是好几百甚至上千美元,要知道当时美国和整个世界一样基本上都使用金本位制度,美元的价值比今天要高得多,美国GDP直到1960年才达到5000亿美元以上,如果看更早的时代,1929年是1036亿美元,现在因为二战后长期推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和金融自由化阶段放飞自我的量换宽松政策,美元实际价值比起19世纪要贬值很多,但是依靠强有力的风险转嫁能力而保持其金融价值。美国当时的腐败也和城市推行的公共工程有关。

从短期看,总需求和就业最重要;从长期看,总供给和生产率提高最重要。货币供给增加的效果因人而异,不适合所有体量、所有贸易政策类型的经济体,开放或封闭,大型或小型,这些都是不一样的,蒙代尔-弗莱明模型仅仅把小型开放经济作为最主要的研究对象,里面有一些变量都是外生的,例如利率,就拟定为世界利率,这不是经济体内部能起作用的,是由国际金融资本市场决定的,国际金融出了什么问题,他们自然也要跟着遭殃。而同样是开放经济,大型经济体受到这种冲击的程度就小,甚至在某些经济体如美国那里,他们是可以影响乃至决定世界利率的。所以他们量化宽松没事,但是你小国能这么做吗?这么做的后果是什么呢?恶性通胀是很容易产生的。

上面这些仍然是从供需两端看问题的,其实还有一点,也就是之前笔者常常提到的,要从增长动力角度看问题,根本目的不是赋予供给多大能力,或者给消费多大潜能,而是培育一个地区他自主的资本积累再生产的能力,很多地方不是说给他塞钱多消费,或者给他塞钱多供给就行的,一旦你不塞钱了,它还是抽回去,变成老样子,虽然社会积累增多了,但骨子里还是前现代的增长模式,这和很多国家的市场化改革不行一样,你就是想着三标准——国内贸易自由化、外贸自由化和企业开放度,三个词儿念得耳根子都长老茧了,这些其实没啥用,因为你把工具当目标了,有工具是必要的,但是单纯片面的为了追求工具而发展乃至极化工具,这是十分不可取的。看看那些前殖民地国家,甚至看看南洋,你就能明白了,这些地方同样具备三要素,但是结果又怎样呢?还是不行的。

东欧、拉美,改革都走进了真正的死胡同,拉美原先跟着模仿美国的凯恩斯式垄断干预,发展内部工业,实际上就是靠着初级品出口和产业转移来实施隐性的资本进口,等到而内部市场垄断给这些官办企业。等到资本进口的逆差太高了,货币供应和商品供应不成比例了,通胀自然而然就飞起了。

这样首要问题就变成降低通胀和解决债务了,所以大刀阔斧搞各种市场自由化,玻利维亚是萨克斯给新自由主义打广告的台子。其中有两个主轴,一是私有化,二是严格限制政府干预力度,其实根本目的没啥亮眼的,就是千方百计缩小货币供给,你看是不是这么回事。私有化的过程必然要从社会上回收资金,而限制政府支出,取消价格补贴,都是尽量减少财政支出,以便使社会上的货币流通量更少,在此过程中回收的既有本币也有外币,外币一般都是富人持有的,他们害怕本币贬值,所以持有外币,这样增加的货币储备只有外币(一般是美元英镑之类的西方金融发达经济体的货币),所以他们一定是要对外借款的,不借款是不能维持本币价值、汇率稳定的。本币供应一少,币值高的外币一多,他们自然就能遏制通胀了。

但是坏处也是很明显的,那就是从原先发展实业而借钱转变成维持金融稳定而借钱,总之还是借钱,而且借的要更多,不信你看2003年拉美的外债,总额达到7440亿美元,比1990年增长了76%。其中阿根廷的外债是出口的450%,GDP的120%,当年阿根廷GDP为1276亿美元,而巴西为5600亿美元,也就是说,巴西与阿根廷加到一起,GDP还不够抵债的。

俄罗斯用了休克疗法为啥不咋地?内外原因共同导致的,但是外因更重一些。同样是大规模私有化、价格自由化,西方国际金融组织给了多少?你不能按绝对数字来算,要按照与经济体量相对应的比例,你给波兰100亿美元和给俄罗斯100亿美元对稳定货币的作用是不一样的。一方面是贱卖国有资产,另一方面是外部金融支持不足,导致俄罗斯的通胀缩减目标不顺利,甚至出现了资产与实际价值严重不符、财富被大规模金融掠夺的败象。贱卖国有资产在很多这种改革的地方都有,但是并没有像俄罗斯这么严重,究其原因是他们体量太小,所以西方不担心救活了能威胁到自己,他们在这些小型开放经济体持有金融资本足以控制他们,改造了的经济结构也足以被金融殖民罢了,所以西方对于借款什么的还是很热心的,当然代价是把这些经济体控制起来了。小型经济体的肉不多,放一放血,汇率红利短期吃一吃就够了,但是大块头的不得使劲放一放,喝足了吃饱了再说别的。

任何国家的货币都是由它的生产力支撑起来的,一旦支撑出现了问题,那就得币值不稳定,当然,美国的生产力还要加上那个风险转嫁的军事与金融能力,不是纯粹的生产力能力。这个能力进一步说,就是持有这些货币的人对这个经济体的增长预期乐观,所以他们相信自己手里的钱不会贬值,因此放心的把自己的财富也放进这个流通体系内交易,所以价格绝非单纯是劳动价值的凝结,也并非用供求关系的波动能说清,里面还包括了信心的赋值,也就是他们对整个市场共同体经济增长的信心,这个信心足够时,价格表现自然稳定,同时保持一定的温和通胀;如果这个赋值不好,那么他们就会连带受影响,币值狂跌或暴涨,而暴涨都是昙花一现的,是瞬间会暴跌的那种。

其实说到底,还是表明,价值不仅由商品市场的产业资本与消费市场决定,还由资本市场参与决定。实体市场(财富增长的)信心不足就会到金融市场寻求(财富增长的)信心,这样金融品的价值就会升高,升到足够高,加持资产的潜力下降到一个难以持续的点位,自然而然就下跌、暴跌,俄罗斯银行也是这样被洗劫的。卢布价值暴跌,本质上不是商品市场单方面预期不利,而是在资本市场上财富约定物的价值暴跌,在这种大抽血的同时撒点钱打发要饭的,自然就没啥用。波兰他们是在抽血一定量后就中止了,所以金融援助有用处。萨克斯药方最后还是被哈德森取代,才中止了这场无底线的大崩溃。

东欧和拉美,都是先期片面搞总供给,实际上落下了资本隐性进口的病根;等到后来发现工业建立后还是养不活自己,还得依靠资本进口养活,导致国内企业要承担的负债更多,所以为了还债盘剥更厉害,价格提高、价格补贴,民众买不起,自然要借钱;同时货币涌入,扩大了国内企业与消费者的信贷规模,输入型通胀更严重,导致恶性循环,为了提升总供给而实施不合理、长期大规模的隐性资本进口,最终因资本驱动增长模式的定型与输入通胀的爆发而难以维继,使得总需求虚胖的膨胀。不择手段压制本币供应,使得通胀收缩,而外资在金融领域取得主导地位,扩大总供给只会继续原先的问题,因此改为片面扩大总需求。

依靠直接资本进口和外资收购的办法,实现外币的直接供给,依靠外币维持财富信心,本币作为辅助通货,即便通胀逐年上升,民众也可以选择持有外币作为“本币”使用,因此物价总水平不会出现过于激烈的震荡。只不过随着外币输入的增多,物价水平也会逐步上升,因为相对于本币,购买力极大提升,借助借贷实现了外币的货币乘数效应,外币供应实际增长了,而生产没有显著提升,这怎么办?物价就上升了,这样围绕着物价,居民进行消费,乃至借贷消费,借贷消费进一步提升货币乘数,消费的循环增长就出现了,但奇妙的是,波兰40%的租不起房。这就是增长的结果。考虑到波兰在整个中东欧的经济增长表现都十分强劲且金融外资私有化程度不算最高,这种消费型资本进口在中东欧是非常普遍的。

波兰的投资驱动在GDP中贡献率常年小于20%,部分年份小于18%,净出口贡献率更低,有年份甚至小于0%,也就是负增长。因此可见消费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之大。投资不仅仅是企业自有资金,还包括企业借贷的用于生产的资金,可见企业借贷完全不能与居民借贷同日而语。在某些统计口径中,居民的不动产消费也被算进投资之中,考虑到波兰近年来兴起的房地产业与波兰居民素来葆有的低储蓄率“优良传统”,购房资金大多数属于借贷,这部分消费也被算进投资中,若去除此种消费,则投资规模更小,企业的国内外竞争力都很差。更遑论波兰的制成品出口中大多数是德法等欧盟发达经济体进行产业转移的结果,波兰自身生产的不过是农产品,所以波兰根本没有培育出什么有竞争力的产业资本,更不可能依靠这些企业来发展经济了。

其他中东欧经济体,不过是还未壮大的波兰1.0、波兰2.0,而波兰自身可以荣膺波兰3.0了。还有人说波兰生产率提高多少多少,试图以此佐证波兰改革给企业、给生产还是带来好处的。其实你仔细想想,私有化程度那么高,而且大多数买家都是外资,人家本身就是发达经济体的高水平企业,他们自己经营从波兰收购的工厂,使用他们自己的技术和生产制式,自然会提高生产率的,你怎么好意思把人家本来就高的生产率纳入自己的成绩里面呢?你真正应该思考的是,这些发达国家的企业给你贡献的生产率有多少被自己那些根本不进步还退步的企业拖累了多少,而不是把外来户的成绩也算在自己身上,去贴金,这真的很恶心哦。

区域开发整治,看似是一个区域问题,本质上还是一个发展问题,发展不是靠输入多少资本给供给或者给消费就能办到的,而是要给他自己内生资本积累增长的动力,不然你永远都弄不完,对于依赖的资本输入的经济体尤其如此。有部分地区能够内生增长,带动整个经济体内生增长的,要想办法给不能内生增长的一些区域提供商业资本积累的空间,通过高附加值产业转移打造这种发展梯度;没有任何区域能实现内生增长,整个区域都是依靠资本进口增长的,不要五十步笑百步,先把自认为发展得“发达”的地区治理好了,治理成内生增长的区域,才能想办法给相对落后的需要区域整治的地区进行开发性援助。要搞清楚这两个词的区别,一个是开发性援助,一个是援助性开发。第一个本质上是援助,但是靠使之开发而得到援助;第二个本质上是开发,靠什么开发?靠援助,通过援助使之得到开发。援助你要援助多少?你把自己全国都填进去也开发不了的。

资本肯定是要用的,但是输入资本不是最终目标,它仅仅是个工具,最终目的是要让这个经济体或者这个区域有自己资本再生产的能力,这两者不要本末倒置了,中东欧国家傻呵呵觉得自己转型成功了,其实丢了西瓜捡了芝麻,这里说的西瓜绝非1990年前的那套发展方式,而是内生增长的改革目标;芝麻是说市场体制形成后的一系列微观和宏观指标。市场体制仅仅是经济生活的方式,而非你经济增长的方式,同样是市场经济,有的国家可以内生增长,对外输出资本,而大多数国家只能仰着脖子等外来的资本输入,没有外部资本供应,经济增长都无从谈起。这是根本性的差异。如果实事求是的讲,这种依赖外部资本供应驱动的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之间的差距要远小于他们同内生增长、对外输出资本的市场经济之间差距。我得老实说,金融殖民地与金融帝国主义之间的共通性只在于市场经济的意识形态同盟,除此之外,根本看不出经济增长方式上的共通性,而经济增长方式几乎是最本质的属性。恰恰在这一点上,人们是长期忽视的,蒙昧的。

DABAN RP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极致后台体验,无插件,集成会员系统
白度搜_经验知识百科全书 » 区域开发整治:什么样的经济开发才有效?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