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不怀德,其过在君,第1张

通过价值客观之奠立,价值主体之行,以及价值实现之“不妄行”,我国传统的人文精神已初步形成。它本质上乃是由“天”、“天道”落到“心性”之上,并通过“正心”、“善心”、“仁心”将其化为“德”,以此蓄之,然后以“德”行于事,从而确立了价值主体的作用,认为凡事求诸己,向内求而不是向外求诸人。

如《尚书·虞书·皋陶谟》“曰若稽古皋陶。曰:'允迪厥德,谟明弼谐。’”诚实地履行古人之德,就会决策英明,天下正治。

究竟有哪些德行呢?“皋陶曰:'都!亦行有九德。亦言其人有德,乃言曰载采采。’禹曰:'何?’皋陶曰:'宽而栗,柔而立,愿而恭,乱而敬,扰而毅,直而温,简而廉,刚而塞,强而义。彰厥有常,吉哉!日宣三德,夙夜浚明,有家。日严祗敬六德,亮采,有邦。翕受敷施,九德咸事,俊乂在官。百僚师师,百工惟时。抚于五辰,庶绩其凝。无教逸欲有邦,兢兢业业,一日二日万几。无旷庶官,天工人其代之。天叙有典,勅我五典五惇哉!天秩有礼,自我五礼有庸哉!同寅协恭和衷哉!天命有德,五服五章哉!天讨有罪,五刑五用哉!政事懋哉懋哉!天聪明,自我民聪明。天明畏,自我民明威。达于上下,敬哉!有土!”

此处言道德人之有九德,“九”者,古时为多也。而此处却明言“九德”,亦表明其“德”当在不少。所谓“载采采”,意思就是如果有德,便可委以任事。此所言九德,即宽宏而又果敢,柔顺而又卓立,谨厚而又严恭,多才而又敬慎,和气而又刚毅,正直而又温和,简约而又廉洁,刚正而又笃信,坚强而又合宜。此九德讲明了道德人应具备的“德行”,当存乎内心之中,以此“正心”而常思之,一日慎乎一日,其德乃大,施于事,则德日扩也。但凡其九德,若天天表现出三德,庄严地重视六德,使具有九德之人都担任要职,其正治当成矣。

然而,九德虽然在人(正心),仍依天而行,其德方彰,故曰“天工”、“天叙”、“天序”,即所谓“天命有德,五服五章哉!”等等,将“天”当作德行之最后根据,表明了在价值取向使“德行”不能随任何个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始终有一个“天”在评价、衡量着其“行”是否合乎“德”之标准。

如前所述,天不言,而如何知之。以民知之,以行知之,以事知之。故曰“天聪明,自我民聪明。天明畏,自我民明威。”也就是说,上天之视听依从民众之视听,上天的赏罚依从民众的赏罚。故天意与民意是相通过的。这样,传统的道德人就在德行上确保了其依天而行,顺民而动。

在我国道德人奠立的过程中,是从正反两方面来表征“怀德”与“德行”的重要性。民不怀德,其责不在于民而在于君。

如《尚书·夏书·五子之歌》言,“太康尸位以逸豫,灭厥德,黎民咸贰。”意思是说,太康处尊位而不勤于政事,专好安乐,丧失君德,众民怀有二心也。《尚书·商书·仲虺之诰》言,“德日新,万邦惟怀;志自满,九族乃离。王懋昭大德,建中于民,以义制事,以礼制心,垂裕后昆。”也就是说,德行日日革新,天下万国就会怀念;志气自满自大,连最新九族也会离散。故要显扬大德,以中道施民,用义治事,以礼制心,把天道承继下来,以示后人。

以上均表明,应当张德行善,正心谨治。无德性,民天共怒,反面证明德行之重要。“王曰:'嗟!尔万方有众,明听予一人诰:惟皇上帝,降衷于下民,若有恒性,克绥厥猷惟后。夏王灭德作威,以敷虐于尔万方百姓。尔万方百姓罹其凶害,弗忍荼毒,并告无辜于上下神祇。天道福善、祸淫,降灾于夏,以彰厥罪。肆台小子将天命明威,不敢赦。敢用玄牡,敢昭告于上天神后,请罪有夏。聿求元圣,与之戮力,以与尔有众请命。上天孚佑下民,罪人黜伏。天命弗僭,贲若草木,兆民允殖。俾予一人,辑宁尔邦家。兹朕未知获戾于上下,慄慄危惧,若将陨于深渊。凡我造邦,无从匪彝,无即慆淫,各守尔典,以承天休。尔有善,朕弗敢蔽;罪当朕躬,弗敢自赦,惟简在上帝之心。其尔万方有罪,在予一人。予一人有罪,无以尔万方。呜呼!尚克时忱,乃亦有终。”

在这里,汤所言其德性其源于“天道”,又扎根于“内心”,故曰德行施于民,则顺民以常性,便得乎天下,乃为君之道。然夏桀灭德作威,残贼百姓,降灾于民,故灭夏乃替天行道,与众请命也。若果有过失,其罪在我一人;我一人有罪,不会连及各方诸侯。由此可见道德人的初始形态有两个支点,一个就是“天道”,一个就是“民心”,二者在“德行”之中统一起来。故曰“同心同德”、“一心一德”。

《尚书·商书·咸有一德》曰:“呜呼!天难谌,命靡常。常厥德,保厥位。厥德匪常,九有以亡。夏王弗克庸德,慢神虐民。皇天弗保,监于万方,启迪有命,眷求一德,俾作神主。惟尹躬暨汤咸有一德,克享天心。受天明命,以有九有之师,爰革夏正。非天私我有商,惟天佑于一德。非商求于下民,惟民归于一德。德惟一,动罔不吉;德二三,动罔不凶。惟吉凶不僭,在人;惟天降灾祥,在德。”意思就是说,拥有纯一之德行,并经常修德,才可保持君位,上能合天心,下能顺民意,所有这一切,皆在于纯一之正心,皆在一德。

《尚书·周书·泰誓上》说得则更为明确,“予有臣三千,惟一心。”我武王有臣子三千,只是一条心,而商纣有臣亿万,是亿万条心。其德不同,心不一也。也即是说,无论在君,还是在臣,或者说在民,在“德行”或者说说“内心”之“善”,“仁义”方面,大家都是平等的。儒家虽然讲究等级贵贱,明于礼仪,但在此却倡导人们的平等。平等的理念是道德人形态又一特点。

先秦时期我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客观与价值主观、价值客体与价值主体的演变过程,可能认定我国的传统思想实际上是价值客观的奠立,而这种奠基力图摆脱主观因素的影响,因此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DABAN RP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极致后台体验,无插件,集成会员系统
白度搜_经验知识百科全书 » 民不怀德,其过在君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