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续中医抗病毒原理解析(脾阴的秘密)

十续中医抗病毒原理解析(脾阴的秘密),第1张

肠道菌群是消化系统的大管家,消化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适应性和自我修复能力等,与肠道菌群的状态息息相关。肠道菌群受损会影响肠道的维护,还会导致营养代谢紊乱、免疫系统紊乱和自身免疫性疾病。

既然肠道菌群如此重要,修复和维护肠道菌群自然十分重要。在现代医学界,将健康人粪便的功能菌群移植到胃肠道内,以重建肠道菌群的粪菌移植疗法(FMT),已开始应用于改善复发性艰难梭菌感染、肠易激和自闭症等。然而,实践证明粪菌移植的效果因人而异,不是每个病人都有效果,例如粪菌移植治疗炎症性肠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都非常不稳定,效果与患者的肠道情况密切相关。对于克罗恩病,至今没有明确的证据显示粪菌移植有效。

这很好理解,微生物菌群的繁殖不仅取决于菌种,还取决于所处环境的温度、水分、营养状态等。克罗恩病患者的肠道,就像沙漠一样不适于微生物菌群生存,故菌群移植是无效的。与粪菌移植相比,中医主要通过改善肠道环境来恢复胃功能,达到修复肠道菌群的目的,实践证明效果显著。

根据中医原理,脾阴、肾阳、肝火等都可能显著影响肠道环境,其中脾阴的影响尤为显著,其相当于肠道菌群的培养基,本文将阐述脾阴的内涵、影响因素、补益方法及与肠道菌群的相互作用,并简述脾阴与脾湿、脾阴与唾液的区别。

▼肠道黏液属于中医脾阴的范畴

肠上皮细胞会分泌黏液,在肠上皮和肠道菌群之间形成黏液层,这个黏液层滋养着肠道菌群,也保护着肠上皮,对维持肠道健康至关重要。资料显示,肠道黏液主要由两类糖化黏蛋白组成,是肠道的第一道免疫防线,其限制细菌和肠上皮接触,也为菌群提供营养和黏附点。黏液层和菌群存在着双向作用,一些菌群成员能调控黏蛋白的生成和降解;黏液层被不断消化和补充,当细菌的食物膳食纤维不足时,菌群主要通过黏液层获取营养,时间长了会削弱黏液层屏障。黏液层结构受损不仅危及肠上皮结构和肠道菌群,还可能使消化酶进入肠腔启动自身消化反应,从而导致肠源性的脓毒症、急性肺损伤和多脏器衰竭。

从中医的角度看,能够滋养肠道菌群和保护肠道组织的肠道黏液当属“脾阴”的范畴。正常情况脾阴处于消耗和补充的平衡状态,保护肠道黏液层,避免脾阴的过度消耗,对维持肠道功能和肠道菌群的健康是十分重要的。

当脾阴不足,肠道黏液枯竭时,肠道菌群就会缺乏水分而影响生存和功能。肠道菌群能够将脂肪、蛋白质和纤维素等营养物质分解为小分子物质,很大程度是靠水解酶的作用。水解酶是各种微生物普遍具有的酶,比如多糖酶、双糖酶、蛋白分解酶、脂肪酶等,其作用是促进蛋白质、多糖、脂肪等各种有机物的分解,使其成为小分子的易溶物质。所以,微生物的生存离不开“湿性”的环境,肠道菌群的生存离不开肠道黏液。

前文说过,肠道菌群是脾系统看不见的实体器官,那么滋养肠道菌群的肠道黏液就充当着“脾阴”的角色,其就像是细菌的培养基,直接而显著地影响肠道菌群的生存发展和功能发挥。

▼脾阴不足是很容易出现的情况

根据中医原理,可能导致脾阴过度消耗的情况是不少的。

一是肝气郁结。肝气郁结会化火,首先会使肝阴受损,肝火旺了或时间长了还会灼伤肠道津液,导致脾阴的过度消耗。大家知道情志抑郁者往往脾失健运,其根源就在于此。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许多患者有自闭症、抑郁等情志问题,这与肝脏郁火灼伤肠道津液有密切的关系。肠道津液被灼伤后,脾阴不足会导致肠道失养和肠道菌群受损,而肠道与大脑是紧密关联的,肠道出问题后,大脑的供养不足,作出异常反应就不奇怪了。

二是阳明发热。高热伤津,阳明发热更是直接消耗肠道津液,此时就像用火去烧烤胃肠道,会使脾阴迅速消耗。人在高烧之后通常没有胃口,原因就在于此。中国人都知道高烧之后不能立即进补,而宜先用清粥调理脾胃。大米粥补脾阴,补足脾阴后消化功能才能逐步恢复。

三是积食发热。肠道有积食的时候,时间长了会产生积热灼烧肠道津液,使脾阴受损。长时间的积食成为疳积,会导致脾阴严重受损,肠道的消化吸收能力变得很弱,造成严重的贫血和营养不良。

四是大量失血。人在大量失血的情况下,人体会紧急抽调肠道等处津液补充血液,故而失血过多的人会口渴、便秘,其原因就在于此。所以,大量失血的人脾阴必定受损,消化能力也会随之下降。

五是过度疲劳。过劳伤阴,如果人累到吃不下饭,就可能伤及脾阴了。人在长时间忍饥挨饿和过度疲劳的情况下,脾阴往往严重受损,此时不可大鱼大肉地进补,而宜用清粥补脾阴。当年首批入缅甸作战的远征军,在翻越野人山撤退的过程中忍饥挨饿,身体极度疲劳和虚弱,幸存者回国后的第一顿饭成了分水岭,有的喝清粥活了下来,有的大快朵颐撑死了。

六是暴饮暴食。人人皆知暴饮暴食损伤脾胃,其机理可能与脾阴的过度消耗有关。可供佐证的是,人在吃得过多,感到难以消化的时候喝点清粥,就会感到肠胃舒服多了,这是因为脾阴得到了补充。

七是过度腹泻。腹泻伤阴,伤的首先是脾阴。有的人使用泻药来对付便秘,时间长了会使脾阴严重受损,导致便秘越来越严重。长期使用泻药造成脾阴严重受损后,肠道菌群和肠道组织都得不到脾阴的滋养,必然会导致严重的功能失常。近年来有一款名为“小粉丸”的日产泻药在网上走红,“小粉丸”的成分是泻药中常见的“比沙可啶”,其药理就是刺激肠壁神经,引起肠道蠕动使人产生便意。一位受便秘困扰的27岁陈性姑娘听人推荐开始服用“小粉丸”,最初按照推荐量每天服1粒,发现效果很好,清肠的同时还能减轻体重。然而过了一个月药效开始打折扣,不得不持续加大服用剂量,5粒、10粒、20粒,短短6个月,每天的服用剂量就达到100粒,如此大的剂量也仅能维持艰难的排便,陈姑娘每天被便秘和腹胀困扰,不敢吃东西,体重跌倒了37公斤。当她到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求医时,结肠已失去正常生理功能,如同松垮的热水袋,结肠中的积粪有3公斤之多,经检查除了贫血、低蛋白血症等严重营养不良外,肠道还存在严重的器质性病变,肠道神经和平滑肌已不具备正常生理功能【3】。

八是肝火亢盛。人生气的时候往往吃不下饭,中医谓之肝气横历,究其原因也是肝火灼伤肠道津液,导致脾阴受损。除了生气,过度熬夜也会导致肝火旺,我们知道过度熬夜的人容易便秘,这正是脾阴受损的表现。

九是煎炸食品。煎炸食品会灼伤脾阴,故而煎炸食品吃得过多的人容易便秘,也容易使肠道菌群受到损伤。伦敦国王学院的流行病学教授蒂姆·斯佩克特(Tim Spector)做过一个实验,让自己的儿子汤姆连续10天吃麦当劳快餐,随后的检查发现汤姆的肠道菌群在短短10天内损失了1400种微生物,占总量的近40%;同时汤姆脸色变得苍白,身体变得虚弱(【1】,P75)。

由此可见,脾阴的过度消耗是很容易发生的事情,最好每日有所补充。我们中国人早上有喝粥的习惯,这里体现了养生智慧,喝大米粥可以补脾阴,尤其是熬出了粥油的粳米粥,补脾阴的效果会更好。

红楼梦里的王熙凤,每天早起晚睡十分操劳,依然能保持旺盛的精力,秘诀就是每天服用奶子粳米粥,这种神奇的粥是用粳米100克熬出粥油,再加入50克的鲜奶煮开,食用时可酌加红糖、白糖适量或不加糖。奶子粳米粥味美补人,可以代替参汤补益虚劳。患有乳糖不耐症者,将牛奶与粥混喝还能够减轻腹泻。有个人患有乳糖不耐症,一喝牛奶就容易拉肚子和感到困倦,听人指点将牛奶加到热粥里喝下,困倦和拉肚子的情况减轻了许多,后来每天喝一碗牛奶粥,居然不再发生腹泻了(【02】,P20)。

脾阴消耗后如果不能及时得到补充,就会使肠道组织和肠道菌群缺乏滋养,时间长了会肠燥便结,严重时便会出现肠漏症,就像河道干旱久了会裂开一样。欧美发达国家患肠漏症的比例很高,而中国人却很少出现这样的疾病,这与西方人不像中国人一样有喝粥的习惯不无关系。

▼味甘而润及黏腻者可以补脾阴

根据中医药理,润者可以滋阴,味甘可以入脾,味甘而润者可以补脾阴。

这里所谓的“润”,就是滋润的意思。中药材晒干以后,通常会变得干燥而坚硬,而有些药材依然可以保持柔软的特性,如大枣,无论怎么晒,枣肉乃至枣皮都是柔软的,这就是“润”的特性,具有这种特性者通常是富含营养,能滋阴。故而味甘而润的大枣,可以补脾阴。

润的最高境界是黏腻,黏腻的组织液中通常含有黏蛋白,其主要是由粘多糖组成的糖蛋白。所以,黏腻者多味甘,黏腻而味甘的汁液可以大补脾阴。

中医的健脾是个广泛的概念,例如黄芪、党参能健脾,是可以补脾气;白术能健脾,是可以补脾阳;苍术能健脾,是可以燥脾湿;芡实能健脾,是可以涩脾;大枣能健脾,是可以补脾阴。在数量庞大的中药中,能够补脾阴者屈指可数。

中医的补脾阴药物,最有代表性的是大枣和山药,民间常用的还有粳米粥的粥油。粥油味甘而黏腻,山药的汁液也是如此。山药又名薯蓣,是药食两用植物,其汁液十分黏腻。近代名医张锡纯是善用山药的中医大家,谓“山药之多液,可滋脏腑之真阴”。道地山药出自怀庆府,即河南焦作温县的垆土铁棍山药。垆土是黄河以北、太行、王屋山以南特定区域的特殊土壤,是一种坚硬的,保水保肥能力比较强的一种土壤,遇水产生很强的黏性,该种土壤里的氮磷钾元素、有机质和微量元素含量很高。正宗垆土地种植铁棍山药时,收一次山药需要休养6年,才可以再次耕种,如此一块垆土地需要7年轮作。正宗铁棍山药黏液丰富,山药中的黏液是多糖蛋白质的混合物,主要成分为黏蛋白和甘露聚糖。

张锡纯对山药的使用有重大的贡献,其中一项贡献是把薯蓣饮改为薯蓣粥。薯蓣饮是把山药切片煎煮,而薯蓣粥是把山药打成粉煮成粥羹。在张锡纯所著的《医学衷中参西录》中,专门介绍了薯蓣粥的作法:以生怀山药轧细过罗,每服七八钱或至一两(30克),和凉水调入锅中,置炉上,不停地以筷子搅动,二三沸即成粥,小儿服时可少调以白糖。张锡纯指出,薯蓣粥“治阴虚劳热,或喘,或嗽,或大便滑泻,小便不利,一切羸弱虚损之证”。张锡纯曾治疗一位妇人,年三十余,泄泻数月不止,病势垂危,屡次请医生治疗,百药乏效。张锡纯授以山药粥方,日服三次,两日痊愈(【04】,P73)。

张锡纯特别强调治疗泄泻时必须把薯蓣饮改成薯蓣粥,“治泄泻,必变饮为粥者,诚以山药汁本稠黏,若更以之作粥,则稠黏之力愈增,大有留恋肠胃之功也”。张锡纯有这样的认识,与其年轻时的一段经历有关。张锡纯年轻时候曾到天津参加岁试,患了泄泻病,饮食下咽觉得胃里不舒服,不一会就肠中作响拉肚子,浓煎甘草汤调赤石脂细末服之不效,乃用白粳米慢火煮烂熟作粥食之,顿觉脾胃舒和,腹中不再作响,泄泻遂愈。张锡纯认识到黏腻的东西是肠胃所喜欢的,“无论何物作粥,皆能留恋肠胃”(【04】,P73)。

今天,我们可以用现代化的设备来制作山药羹,比如把新鲜山药去皮切段后,放到九阳豆浆机中,加少许水,约半个小时就能做出浓稠的山药羹,晒干的山药切片亦能用豆浆机做成山药羹。

味甘而黏腻的山药羹和大米粥相比,补脾阴的作用似乎更胜一筹。例如,白虎汤是中医治疗阳明气分热盛的基础方,这是张仲景《伤寒论》中的经典名方。阳明气分热的特点是“壮热面赤,汗大出、脉洪大、烦渴引饮”,这样的阳明高热会直接灼伤胃肠津液,使脾阴受损,还会迫使津液外泄造成更大范围的津伤。白虎汤共有四味药,即石膏、知母、甘草、粳米。在张仲景的方子中,与甘草相配的通常是大枣,此处特意用粳米代大枣,是因为粳米补脾阴的作用更优于大枣。而张锡纯在使用白虎汤或其变方时,则喜欢用山药代替粳米。例如在通变白虎加人参汤中即以山药代替粳米,张锡纯是做过实验的,认为效果更优,“实验既久,知以生山药代粳米,则其方愈稳妥,见效亦愈速”(【05】,P11)。

在张锡纯的方剂中,使用山药的频率极高。如一味薯蓣饮(生山药四两)、珠玉二宝汤(生山药二两)、沃雪汤(生山药一两半)、滋阴固下汤(生山药一两半)、宁嗽定喘饮(生山药一两半)、资生汤(生山药一两)、醴泉饮(生山药一两)、薯蓣纳气汤(生山药一两)、滋培汤(生山药一两)、薯蓣半夏汤(生山药一两)、清降汤(生山药一两)、保元寒降汤(生山药一两)、玉液汤(生山药一两)、滋膵饮(生山药一两)、理血汤(生山药一两)、膏淋汤(生山药一两)、劳淋汤(生山药一两)、寒淋汤(生山药一两)、澄化汤(生山药一两)、天水涤肠汤(生山药一两)、通变白头翁汤(生山药一两)、三宝粥(生山药一两)、扶中汤(生山药一两)、薯蓣粥(生山药一两)、薯蓣鸡子黄粥(生山药一两)、薯蓣车前粥(生山药一两)、加味天水散(生山药一两)、滋阴宣解汤(生山药一两)、滋阴清燥汤(生山药一两)、急救回阳汤(生山药一两)、清带汤(生山药一两)、资生通脉汤(生山药一两)、燮理汤(生山药八钱)、温冲汤(生山药八钱)、保元清降汤(生山药六钱)、参麦汤(生山药六钱)、既济汤(生山药六钱)、温降汤(生山药六钱)、通变白虎加人参汤(生山药六钱)、白虎加人参以山药代粳米汤(生山药六钱)、镇摄汤(生山药五钱)、敦复汤(生山药五钱)、加味越婢加半夏汤(生山药五钱)、理冲汤(生山药五钱)、清肾汤(生山药四钱)、加味麦门冬汤(生山药四钱)、黄耆汤(生山药三钱)。

本人做了个初步统计,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共载述171个中医方,其中用山药的方子46个,比例高达26.9%,同时张锡纯极少用大枣,在171个方子中只有2个方子(益脾饼、洗髓丹)用到了大枣,占比仅1%,或许是该用大枣的地方多被山药替代了。

在黄煌、杨大华所著《经方100首》中载述了张仲景的100个方子,我统计了以下,其中有25个方子用到了大枣,占比25%。张锡纯使用山药的频率,与张仲景使用大枣的频率竟然如此接近。

在我国民间,将中药材加到大米粥中做成药粥是常见的法(【02】【06】),对一些体质虚弱的患者而言,食疗粥的治疗效果往往胜过了医药。例如,有的人平时火气大,又爱吃辣椒和油炸食品,一到秋冬季节就很容易便秘,对此用芋头大米煲粥会有较好的效果,具体作法是:芋头250克、大米50克,将芋头去皮切块,与大米加水煮粥,煮好后用油盐调味服食。这个简单方法治疗大便干燥硬结的效果可能胜过用药。那些火气大又爱吃辣椒和油炸食品者,脾阴容易受损,故到了干燥的秋冬季节容易大便干燥硬结,大米粥有补脾阴的作用,而芋头汁液黏腻入脾胃经,有丰富的膳食纤维和营养物质,兼有补脾阴和健脾消食的作用,能刺激胃肠道蠕动,故芋头大米粥可治大便干燥硬结。

又如,老年人常常气血虚弱而患上便秘,用各种通便的药物只能收一时之效,对此可用黑芝麻粥治之,具体方法是:黑芝麻25克,粳米50克。将黑芝麻炒后研成细末,与粳米放入锅中加水煮沸,再改用小火熬成粥。此法不仅可治疗老人的血虚便秘,还可改善老年人手脚冰凉的毛病(【02】,P9-11)。在这个粥方,黑芝麻补气血,粳米粥补脾阴,可达到纯药物治疗难以达到的效果。

总之,在中医的治疗和调理中,补脾阴是很重要的。民间用米粥补脾阴,与张仲景用大枣,张锡纯用山药可谓殊途同归。

▼有时候,仅仅补脾阴是不够的

治疗脾阴不足时,单纯的补脾阴有时是不够的,有时还需要清热去火。比如肠道有食积、疳积时,时间长了会化热,肠道的积热如不及时祛除会灼伤脾阴。又如,当肝火旺时,也会灼伤肠道津液,耗损脾阴,此时要设法清肝火,就好比大火烧锅时,只往锅里添水是不够的,还要设法撤火,才能避免锅被烧干。

有一种小儿疳积、厌食的方法,是在去核的大枣内放入枣核大小的生大黄粉,将大枣裹面煨透熟后,捣乱内服,每次两枚,每日两次。方中大枣可以补脾阴,大黄可以攻大肠积,祛肝胆火和大肠火,此法可治多种原因引起的慢性消化不良。

在诸多常用中药中,能去肝火,又能去肠道积热者,芦荟堪称佳选。芦荟性苦寒而汁液黏腻,入肝经、胃经和大肠经。苦寒可以去火,黏腻可补阴,故芦荟在祛肝火和胃肠之火时,还能补肝阴、脾阴。《儒门事亲》记载,治疗小儿疳积,可用芦荟配使君子等份打粉,米汤调服一二钱。芦荟治疗小儿疳积化热效果很好,肠中积热祛除后,小儿胃口就会打开,身体会慢慢强起来。

古方更衣丸就是用芦荟配合朱砂制成的。对肝郁化火而致心神不宁,肠道又有积滞挡道而失眠者,可用更衣丸治之。更衣丸中的朱砂可以安神,芦荟可打开肠道秘结,把积滞排出体外,如此烦躁失眠就能得到松解。

▼肠道菌群受损会导致脾阴不足

肠道黏液和肠道菌群有相互作用的关系,肠道黏液滋养肠道菌群,肠道菌群可以刺激肠道黏液的分泌,并为分泌肠道黏液的肠上皮细胞提供能量和营养物质,故而肠道菌群受损可能影响肠道黏液的分泌,加之会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所以肠道菌群受损的人多体现阴虚的体质,往往消瘦、容易便秘,有阴虚火旺的特点,脾阴通常是不足的。

这可以从小儿的体质特点得到验证。小儿出生后的一段时间内,肠道菌群的发育是不全的。中医认为小儿的体质是“肝常有余而脾常不足”,这种脾常不足主要表现为脾阴不足。比如小儿容易出现黄疸、疳积、积食发热、夜啼、惊风、多汗等情况,初生小儿还易患“绵风”,“其状逐日抽掣,绵绵不已,亦不甚剧”(【04】,P59)。这些都与脾阴不足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如脾阴不足会造成消化能力低下,故小儿易疳积、食积;脾阴不足会使心阴、肝阴也不足,故小儿易心火、肝火旺而夜啼、惊风、抽搐和患“绵风”;脾阴不足会出现阴虚症状,使营卫失和而“表”不固,故小儿容易多汗、感冒和患上肝胆疾病。

营卫失调的“表”的不固和虚汗淋漓,主要有气虚和阴虚两种情况,气虚导致的虚汗淋漓,可以用玉屏风散来治疗;而阴虚导致的虚汗淋漓,用玉屏风散是无效的。有的小孩子极易多汗,一天换几次衣服都还不够,而汗水打湿后不及时换衣服就容易感冒。这种儿童的多汗和易感冒用玉屏风散往往无效,因为其根子多是营阴不足而非气虚。中医固表止汗药里,常用的是麻黄根、浮小麦和糯稻根须,糯稻根须能补肺止汗,又能健脾益胃,且性味甘平,治疗儿童多汗是特效。比如,用60克糯稻根须煎汤代水送服玉屏风散治疗儿童多汗易感冒效果极佳。糯稻根须止汗的原理与黄芪有所不同,其可以增强吸收功能,补偿儿童肠道菌群不足导致的吸收能力弱,从而达到补阴固表的效果。

总之,儿童的脾虚主要以脾阴不足为特征,这与其肠道菌群不足密切相关。当然,部分儿童的脾虚也可能兼有脾阳虚的情况,这类儿童容易流涎水,有时说着话,睡着觉涎水就流了出来,这是脾阳虚不能固摄涎水所致。

▼脾阴与“脾湿”有本质的不同

脾阴对脾功能的正常运行很重要,中医又有脾湿的概念,谓脾最怕“湿”,为了防止“湿困脾”,要祛湿、燥湿、渗湿、利湿。

有人或许认为,脾湿就是脾阴太多了吧?其实,脾阴和脾湿是不同的概念。脾湿不是正常的生理现象,而是人体机能运转失常的一种表现。在《黄帝内经》的病机十九条中提到,“诸湿肿满,皆属于脾”,意思是与湿和肿胀有关的病症,都与脾有关。前文《肝脾之辩》中提到,在传统的中医理论中,实体肝脏的消化性功能实际被划入了脾系统的范畴。与“湿”有关的脾功能失常,其实与肝功能的失常有关。由于各类营养物质在体内的运输,都需要肝脏合成的蛋白作为包装、运输的工具。如果肝脏合成的蛋白不足,就会使营养物质不能正常地输运到身体各组织器官,从而出现中医所谓湿气重、湿热重的情况。例如肝脏合成的白蛋白,是许多营养物质的运载工具,同时也是组织修复和控制水肿的工具,白蛋白合成不足时会使血浆渗透压降低,导致腹水和双下肢水肿。所以,人体湿气与湿热的产生,多与肝功能的失常有关,脾为“湿”困的背后,多是肝脏合成蛋白质不足导致脾胃吸收的营养物质不能正常输运。

“湿”和“湿热”的产生,未必是肝脏本身有问题,也可能是气机运行出了问题。比如,气虚可能使营养物质无法向身体上部输送。那些素体虚弱者、老年人、产后的妇女和经过汗、吐、下法治疗的患者,都很容易出现气虚的现象,气虚者往往湿气重,感觉疲惫乏力、身体沉重、头脑昏沉、视物模糊、大便溏泄;严重者还会气机下陷,出现短气、怔忡、昏聩、呼吸困难等情况,这时可酌加人参来治疗,帮助津液和营养物质向上部输送,恢复气机的运行。

又如,气机不畅也可能使营养物质无法正常输送。常见的情况是气机的肃降出了问题,比如天气炎热,或人体受寒毛孔闭塞,或肺功能受损,或肠道堵塞时,都可能使气机的肃降无法正常进行,进而使左升右降的气机循环出现障碍,津液和营养物质不能正常向身体上部输送。故而天气炎热时可能出现暑湿重,人体受寒感冒或吃得过饱也可能出现湿气重。

脾为“湿”所困时,会出现大便溏稀的现象;而当脾阴不足时,通常会出现大便燥结的现象,严重时会出现便秘。所以,大便燥结和大便溏稀这两种常见的脾失健运现象,分别指向了脾阴不足和肝功能失常两种不同的症结。

▼脾阴和唾液既有联系也有差别

根据中医理论,唾液属于津液,是五液的范畴;而脾阴是五阴之一,属真阴的范畴。五液与五阴之间,既有联系,也有差别。

《黄帝内经·素问》曰,“五脏化五液,心为汗、肺为涕、肝为泪、脾为涎、肾为唾,是为五液”。涎和唾合称涎唾或唾液,两者都是在口里产生的,其中涎是腮腺的分泌液,为脾所主;唾是舌下腺的分泌液,为肾所主。故而容易口干的人,通常是脾、肾出了问题。

唾液的主要成分是水,还含有多种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比如黏蛋白、免疫球蛋白(lgA、lgG、lgM)、酶蛋白(如唾液淀粉酶、溶菌酶、麦芽糖酶、磷酸酯酶)、Na+、K+、Ca+、铜、锰、镍、钛、钼等,唾液中的黏蛋白是糖化的蛋白,具有黏滑性质,是唾液中的主要有机成分。

中医的五阴,是指心阴、肺阴、肝阴、脾阴、肾阴。五阴属于真阴的范畴,比津液更为高级。津液有濡润的作用,而真阴有濡养的作用,后者含有更多营养物质,可以帮助脏腑修复。所以,五阴与五液相比,可能更加黏腻,肠道黏液就比唾液黏腻得多。

当然,五液由五脏产生,且主要成分是水,自然与五阴有密切的关联。唾液能一定程度反映脾阴的状态,也有一定的补脾阴作用。

(未完待续)

参考资料:

【1】 《吃土:强健肠道、提升免疫力的整体健康革命》[美]乔希·阿克斯 著,王宁波、魏宁 译,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2018年4月第1版,2018年4月第1次印刷

【2】  《老偏方》,陈惊蛰主编,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年3月第1版第1次印刷

【3】  《健康中国》微信文章,“每天狂吞100粒'小粉丸’,27岁姑娘结肠如松垮的热水袋,腹内积粪达3公斤”,2021年11月24日

【4】  《医学衷中参西录》,张锡纯著,山西出版集团,2009年1曰第1版

【5】  《张锡纯用山药》,李成文主编,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6年8月第1版第1次印刷

【6】  《药膳汤膳粥膳》,陈玉潇、宋璐璐主编,新疆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10月第1版第1次印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DABAN RP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极致后台体验,无插件,集成会员系统
白度搜_经验知识百科全书 » 十续中医抗病毒原理解析(脾阴的秘密)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