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放|感悟《论语》的人文情怀之 【12.13】孔子倡导“无讼是求”

彭放|感悟《论语》的人文情怀之 【12.13】孔子倡导“无讼是求”,第1张

  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

孔子说:“审理诉讼案件,我与别人差不多,有法必依,违法必究。有所不同的是,我判案的最终目的,是希望大家各安其分,天下无讼!”

【感悟】

朱子《集注》:范氏曰:“听讼者,治其末,塞其流也。正其本,清其源,则无讼矣。”杨氏曰“子路片言可以折狱,而不知以礼逊为国,则未能使民无讼者也。故又记孔子之言,以见圣人不以听讼为难,而以使民无讼为贵。”

钱穆《论语新解》:“由于德教化之在前,故可使民无讼。”

《大学》进一步说:“无情者不得尽其辞。大畏民志。此谓知本。”使隐瞒真实情况的人不敢花言巧语,使人心畏服,这就叫做抓住了根本。

孔子曾作过鲁国的大司寇,相当于现在的司法部长。孔子倡导“无讼”,并不是想当然,而是做得相当出色——除了外交胜利,打击了割据势力,其他方面的政绩也大为人称道,鲁国因此大治,这令邻国的齐国感到恐惧。

孔子一方面,断案公正,力求使讼案不再发生;另一方面通过教化的方式提高思想觉悟,相互礼让,不提倡大家通过诉讼的方式来解决纠纷。因此,只是执行法律,是远远不够的,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根本”则在于人心,只有教人以善,人有向善向上之心,民心归仁,则诉讼不兴,无有诉讼的社会才是和谐理想的社会,这就是以德治国。

孔子作《春秋》,从上而言,阐明了夏禹、商汤、周文王的政治原则;从下而言,辨明了为人处事的纲纪,分清了疑惑难明的事物,判明了是非的界限,使犹豫不决的人拿定了主意,褒善贬恶,崇敬贤能,排抑不肖。这都是保证“无讼”的具体措施。


彭放|感悟《论语》的人文情怀之 【12.13】孔子倡导“无讼是求”,第2张 图片发自简书App

孔子的这种断案境界,至今读来,仍有一种穿透云端,拨云见日的力度。

学习《论语》可以修心养性!会让生命在百转千回中多一份厚重与福气,我已经在“简书”发表了百余篇感悟,如果想系统地看,请在“简书”搜索引擎搜“教育参悟人”。谢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DABAN RP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极致后台体验,无插件,集成会员系统
白度搜_经验知识百科全书 » 彭放|感悟《论语》的人文情怀之 【12.13】孔子倡导“无讼是求”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