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延津历史概况,第1张

延津县隶属河南省新乡市,总面积886平方公里,总人口52万人,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优质小麦产业化示范县、全国食品工业强县、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全国第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河南省文明城市。
延津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有史记载三千多年。夏分九州,延津属豫州。延津在西周初期因境内虚廪堆绵延不断(盖许多假粮仓以迷惑敌方)被封为郑之廪延邑。秦嬴政五年(公元前242)置酸枣县、宋政和七年(1117)因境内有黄河重要渡口延津渡而改称延津县至今。《论语·宪问》中有“羿善射,奡荡舟”的文字记载,籍此加上夏朝国王寒浞之子奡在延津县奡村附近“沙地荡舟”的活动,延津县的文化历史可以向前推演到4000多年前。
根据《左传》、《史记》、《水经注》、《延津县志》等文史资料记载,延津县先后被称作酸枣县(共829年)、小黄县(共22年)、南燕县(共30年)、灵昌县(共328年)、灵河县(146年)、白马县(共3年)、守节县(1年)、延津县(共904年)。这里地处中原腹地,系南北交通要道,锁中原之门户,扼黄河之咽喉,古来就是“商贾集散地”和“英雄征战之地”。吴起屯兵、蒙骜伐魏、斩颜良、诛文丑、曹操“火烧乌巢”最终赢得官渡之战......这些攸关华夏民族命运的战役一次次在延津大地上上演,留下了无数美好的历史故事和英雄传奇。
延津之名得之于黄河渡口,从大禹治水至明成化年间河水断流南移,黄河先后经历26次大的决溢改道,其中影响到延津的就有13次之多。黄河上游从黄土高原带来的大量泥沙淤积于此,形成无数沙滩和良田,给延津留下了广袤的黄河故道天然资源。兴灭盛衰,系之黄河,正是这种独特的黄河文化和抗争精神,造就了延津别样的人文与自然风光。延津人民自古饱受风沙、盐碱、决堤、战乱等苦难,但“遇千灾而不徙,历万劫而不泯”,形成了兼容并蓄、敢为人先的黄河故道文化特征。
咆哮的黄河曾给延津先人们带来诸多伤害,但也给后世子孙留下了大量故道文化遗产和名胜古迹:这里有古老的夏朝村落——奡村;有商末周初的怪异村名——东吐儿村和西吐儿村;有司马迁在《史记》标注的“姜尚困于棘津”的古老渡口——棘津埔村;有春秋战国时期的胙国都城、韩国都城和南燕国都城遗址;有著名军事家吴起扼守黄河渡口的屯兵处——战国吴起城遗址;有《水经注》上记载的古代黄河——禹河、济水、古阳堤和金堤;有历代史书记录的黄河官方渡口——延津渡(也称宜村渡)、马村渡、南宋渡、棘津渡和班枣渡;有南梁北魏时期修建的广唐寺白马塔和唐朝时期修建的大觉寺万寿塔、酸枣阁和无梁庙;还有明清时期修建的李戴墓和陈玉成纪念馆等。
延津县黄河文化积淀深厚,现有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区1处(省级万亩槐林);国家农业旅游示范点、国家级3A景区1个(黄河故道森林公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沙门吴起城遗址、广唐寺白马塔、大觉寺万寿塔);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陈玉成纪念馆、延浚汲淇四县边抗日办事处旧址);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杨氏宗祠);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5处,其中酸枣阁、野厂抗日纪念地、胙城城隍庙遗址、李戴墓、周詠神道碑名气较大。每一处古迹上边都有若干历史故事真实发生,每一笔辉煌成就背后都有无数血与泪的艰辛付出。
延津县钟灵毓秀、人才辈出,其中名宦达人就有:唐太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刘政会、唐玄宗时期的宰相卢怀慎、宋朝元佑三年状元李常宁,明朝吏部郎中周咏、吏部尚书李戴、太原府知府周令树、禁烟名臣申启贤、火箭功臣周华盛、信息专家张士武、科技能人申家群、国家一级作家刘震云等等。他们各自在特定历史环境下创造了一个个不俗的传说,他们的感人故事早已得到广泛传播。


2023年2月河南延津历史概况,第2张河南延津历史概况,第3张河南延津历史概况,第4张河南延津历史概况,第5张河南延津历史概况,第6张河南延津历史概况,第7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DABAN RP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极致后台体验,无插件,集成会员系统
白度搜_经验知识百科全书 » 河南延津历史概况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