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消费者剩余——你觉得买贵了,我觉得捡了个便宜

经济学:消费者剩余——你觉得买贵了,我觉得捡了个便宜,第1张

消费者剩余(Consumer Surplus)又称为消费者净收益,就是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与实际成交的价格之间的差额。

经济学:消费者剩余——你觉得买贵了,我觉得捡了个便宜,文章图片1,第2张

我有个热爱古瓷器的朋友,有一天他兴冲冲地打电话找我,说他刚刚拍下了一件好瓷器,叫我去和他一块儿欣赏。我虽说对我国灿烂的古代文明极其敬重,但是面对他宝贝一样捧出来的小瓷瓶,还是不得不承认我不识货。没等听完他的扫盲课,我就问了个特别俗气的问题:“多少钱买的啊?”“两万三!”我大惊!他却笑得极其得意:“这可是捡一便宜呢!我当初琢磨着怎么也得出个四五万才能拿下!”

通过上面这个实例我们可以轻易地理解“消费者剩余”的含义。从经济学的角度看,我这位古瓷迷朋友从这次拍卖会上获得了什么收益呢?当然瓷瓶到手是最大的收获,但是此外,他原计划要出四万元的东西,两万三就到手了,节省下一万七千元,这一万七就是他的“消费者剩余”。

为什么会出现“剩余”呢?

一般来说,一件东西究竟应该出多少钱买,很大一部分因素在于我们自己的主观评价,这就是我们经常说的“买得值不值”,表现在价格上,就是我们心目中愿意出的最高价,或者叫做“需求价格”。

它主要来自两个方面:

首先,是这件商品给我们带来的效用大不大,或者说买了这件商品之后,它的使用价值能够多大程度地满足我们的需求。举例来说,一般生活必需品的消费者剩余都比较大,因为生活中时时都要用到,它们对我们的效用较大,我们愿意支付的价格也比较高,但这类商品的市场价格一般都不会很高。

其次,是和类似产品的效用及价格进行对比,哪一个更加“划算”,如果一种商品价廉物美,在同类产品中最受人欢迎,它的消费者剩余就最大。

当我们带着这样两个标准去购物时,如果卖家的要价比我们心目中的需求价格低,那么我们就会感到一阵满足,这种满足感就是“消费者剩余”了。需要注意的是,消费者剩余作为一种额外的收益,仅仅是一种心理感觉。我那位朋友获得了一万七的“消费者剩余”,并不是在捧回瓷瓶的同时,口袋里突然凭空多出了一万七的现钞,而是得到了价值一万七的福利感或满足感。

千金难买我愿意

虽然不能得到真金白银的实惠,但俗话说“千金难买我愿意”,这种满足感时时左右着消费者的购买行为,进而影响到市场需求。

凡是买过东西的人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你问卖家:“这个多少钱?”卖家说:“四十一块!”你眼睛一瞪:“就这个质量还这么贵啊!——顶多给你二十块!”这就是我们和卖家之间的分歧,卖家的期望自然是将价格卖得越高越好,尽可能地榨干你的消费者剩余,以便获得最大利益。消费者恰恰相反。

当我们以低于需求价格买到自己所需要的商品时,心里就觉得划算,甚至有一种占到便宜的窃喜。当这种窃喜很强大时,我们完全有可能再继续买下去,直至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发挥作用,这种“便宜感”减弱、消失为止。相反,如果商品的价格高于我们的需求价格,那么消费者剩余的值为负,我们就不会购买,或者购买之后觉得吃亏上当,感觉不到购物的喜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DABAN RP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极致后台体验,无插件,集成会员系统
白度搜_经验知识百科全书 » 经济学:消费者剩余——你觉得买贵了,我觉得捡了个便宜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