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夜的星辰,第1张

​昨夜的星辰

                   作者:许冠华

往事就像昨夜的星辰那样过去了。我们常常回头看看所走过的路,虽然曲折,却越走越宽。我们能欣然面对后来命运的安排,全得益牛轭岭那段苦日子。它已成了我们人生积累的财富。当回首那段往事的时候,我们没有愧疚,没有迷茫,也没有彷徨,还为我们能成为末代知青而深感幸运和自豪。

别了,昨夜的星辰。

——题记

当下,生活在城市里是很难看到星星的,即便是晴朗的夜晚,也再见不到璀璨的星光了。

有人说:兴许是星星都上山下乡去了。因为只有在远离城市的地方,才可以见到稀疏的星辰。它们依然挂在天上,点缀着辽阔的夜空,依然美丽,依然亲切。

40年前,牛轭岭的夜空就布满数不清的星星。当年,我们58名十几岁的知青就生活在这里。农场离村子远,很偏静。只有两列瓦房,一口大水塘和连片的甘蔗地。

那时,牛轭岭的夜晚,晴空中星汉阑珊。聚集着星光的银河撗过天际。知名的或不知名的星星各自发出自己的光。群星熠熠,或明或暗地闪烁着,就像镶嵌在天幕上的宝石。它们在深邃的夜空中眨动着美丽的、动人的眼睛。间或,一颗流星从星空中划过,拖着长长的闪着亮光的尾巴,消失在遥远的天边,给人留下无穷的想象。

牛轭岭的夜晚总是那样地让人难忘。

知青农场的夜晚是宁静的。因未有通电,只有星星为我们点上无数的星灯。冲凉房也没有盖顶,抬头便可望见满天繁星。

凭着一股激情,我们很快适应了这里的集体生活。但对农活的做作与安排,完全是全新的概念,陌生得不知所措。大队支部专门派了老农冯叔来当知青场的农活指导。他是教我们学做农民的师傅。

每天晚上,冯叔总是提前为大家安排好第二天的工作。那时农业学大寨,有条件或无条件都开荒造田。我们硬将原本种着桉树的荒山,开辟成果园种植柑橙。整天挖树坑,挖成80公分见方的大坑,填上草皮和肥泥,为种植果苗作准备。一天下来,大家都精疲力倦了。

只有晚上,大家才轻松地平静下来,听冯叔讲解着天空上的故事。他教我们观天象测晴雨,还用一些农谚为我们佐证天象的准确性。他教我们夜行如何观星斗辨方向。这也是人应掌握的生存技能。北斗星、北极星我们学地理时老师在课堂上讲过,但早已淡忘了。今天,对冯叔指认的方位星斗都很觉新奇。他教我们认识东、南、西、北斗,凭这来准确认定方向。他说:四个方向的星斗都是由几颗星星组成的。东三,西四,南六,北七。十分形象易记。直到现在,如果是有繁星的夜晚,我们完全可以凭此准确辩认出方向来。

冯叔还告诉我们,那东方聚在一起的七颗小星星叫“七宿”。它升至头顶时,天就快亮了。过去没有钟表计时,就是凭七宿的位置来打更报时的。同时,他对流星也有自己的解释。他说:天有多少星,地有多少人。每个人都是天空上的星宿。民望高贡献大的好人就是天上最大最亮的那颗星。一般平凡人就是小星星,甚至看不见它的光。但它一旦变成流星划过,也会尽力发出亮光的。每陨落一颗星,也就有一个人升天了。所以,它会尽全力发出自己的光。

老实巴交的冯叔,肚里装着无穷的天体的故事。我们在狐疑中也充满着好奇。但愿这都是真的。如果我们都是一颗小行星,当然也希望自己能在广阔天地中发挥自己的能量,使之发光发亮。哪怕像流星一样,也要经天纬地划出一道亮光来。这完全是我们抱定的心境。

激情过后,我们回到了现实。开山种上的柑橙至少也要3年才能投产,种出来的甘蔗收购价每斤只有1分7厘钱;当时稻谷每斤9分钱;生产队社员每个劳动日分配只有8分到1角钱。要让这批十几岁的城市青年自食其力地生存确是一道不小的难题。

新田坡大队是全市学大寨的先进典型。任福隆支书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带头人。他将58位知青分配到生产队去与社员三同,一起记工分统筹分配,以缓解知青断供后生活的窘迫。

知青们对农作不熟悉,好在生产队处处都守护着我们。除个别强壮的男知青跟着犁田驶牛外,其余的男女知青安排一些并不复杂的工作。有些被安排看垌,专门守护粮食作物不受禽畜损耗;有些安排到晒场收晒花生和稻谷;连送公粮、挑氨水也由知青去做。腾出社员们收割水稻和办田夏插。

公粮要送到公社粮管所的粮库去,经常要排队候等很耗时间。那时生产队要交好多种粮,有公粮、购粮、水利粮、公社统筹粮,民兵训练粮等等,数量也不在少数。一天只能送一次,很影响夏收夏种,很多生产队正为此发愁。

刚好有一位知青农友的家长是粮所领导,他给我们知青拉来的公粮开了一个方便之门,随到随收,快捷多了。知青也因之成了运送公粮的专业队。我们也尽心尽力,披星戴月,一天能赶上二趟,很受生产队的赞赏。

40年前,氨水就是供销社分配给生产队最好的农肥了。挑氨水的工作也全由知青们去完成。一般都赶早出发到肥仓去挑氨水,那时氨水每斤7分钱,几乎相当于1斤稻谷的价钱,还要按田亩分配指标。大家都非常珍惜,丝毫不肯浪费。

去年,在下乡40周年场友聚会的时候,农友小梁说起了当年的一件往事。那次挑氨水,有位女农友是生理卫生期,越走越慢。男的都走出一里多路了,她还是走走停停,看到人家都走远了,急得她边走边哭。后来,多得有位骑单车的路人告知了前边的男农友。知情后,几位男农友当即赶回接应并分担了她全部氨水,让她挑着空桶随队归去。一件小小的往事,让大家记住了友情,也记住了当年的知青岁月。

我们这代人所走过的岁月,全由一个“赶”字和一个“拼”字组成。每说起来全是忙于奔命的感叹。入学读书就遇上文革,“赶”上了学制缩短;刚走过初、高中那段学工、学农、学军的求学生活,又“赶”上了上山下乡的高潮;才十几岁就赶着星星、赶着月亮地在农村拼命地劳动生活。大家却始终乐观向上,无怨无艾。

后来的情况告诉我们:我们是末代知青了。后面再无来者,上山下乡就要在我们这一代结束了。

1977年,国家恢复了高考。农友们都去复习“赶”考了。经过一场拼搏,有些农友搏进了大学校园;有些到了参军的年龄应征入伍;大部分农友被招工回城。大家又赶着文化补课,赶着上夜大学、电视大学、工人大学。日夜兼程,拼搏着跨过人生路上的沟沟坎坎。甚至,忙得连当年牛轭岭熟悉的星空也无暇去顾及一眼了。

每代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经历,这个经历都是与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我们这代末代知青,随着时代的激流沉浮。我们赶上了企业转型改制的下岗待岗潮;也赶上了改非职和离岗退养。转眼间,我们就快步地走过了人生中并不蹉跎的蹉跎岁月。就像夜空中一颗小星星,没有发光就陨落太空了。在我们知青相聚的时候,大家都缄口不谈得失。经过知青岁月锤炼淬变的一代人,我们都能无声地接受企业改革的现实。前面走过的路,就像昨夜的星辰,虽然默默无闻,却亦有光有色。

今年正月二十那天,应当年下乡驻队的记分员维森兄弟的邀请,当年的团副支书小峰农友组织了十八位知青农友重返佛子岭村过年例,并分头拜访了当年的三同户,回望了牛轭岭知青农场旧址,领略了新农村的富美和整治一新的田园风光,也充分感受了富足起来的农民兄弟爽朗的亲情和朋友情谊。

我们也回到牛轭岭,静静地守候、寻找天上的星星。可惜,繁星没有露脸,只有个别稀疏地眨着眼睛。我们都很惋惜,但又不全是惋惜。因为农村也有了光亮工程,道路也安装了明亮的路灯。在农村,也不再靠星星来点灯发光了,它们都已成为人们的记忆了。

往事就像昨夜的星辰那样过去了。我们常常回头看看所走过的路,虽然曲折,却越走越宽。我们能欣然面对后来命运的安排,全得益牛轭岭那段苦日子。它已成了我们人生积累的财富。当回首那段往事的时候,我们没有愧疚,没有迷茫,也没有彷徨,还为我们能成为末代知青而深感幸运和自豪。

别了,昨夜的星辰。

(文章来源:茂名日报,题图来源网友。)

DABAN RP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极致后台体验,无插件,集成会员系统
白度搜_经验知识百科全书 » ​昨夜的星辰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