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园沧桑六十年:前言

梨园沧桑六十年:前言,第1张

《早安京剧》系列公众号,全天候陪您赏玩京剧……

梨园沧桑六十年:前言,图片,第2张

拓展阅读:

梨园沧桑六十年:序——夕阳辉映 德艺再馨

(李麟童、刘新阳编著)

梨园沧桑六十年:前言,图片,第3张

青年时代的李麟童

前言

著书立说,是我过去从未想过的一件事情。虽然自已做了六十多年的演员,并当了近三十年的剧团干部,但毕竟自己只有小学文化,既学艺不精,又无政绩可言,即便是“著书”,又有什么可以“立说”的资格和价值呢?这不得不从一次家庭聚会谈起。

在我八十岁生日的时候,除了身边的子女,远在各地的侄辈们也纷纷从外地赶来为我祝寿。在这一家庭聚会上,舍来都表示了一个共同的愿望:希望我写一点关于李氏家族历史的文字留给后人。因为在我这一辈的七个兄弟姐妹中,其他的四个兄长和一个姐姐都已在不同时期离世,目前只有我的五哥李秉符和我两兄弟健在。我的五哥在旧社会同我一样,因为迫于生计,很早就进入了戏班,20世纪50年代又“支边”去了新疆。家中唯一的长辈——我的母亲在新中国成立后始终由我奉养,由于在新中国成立后我同老母共同生活,使我也从母亲口中了解到了一些有关家族中的事情,因此面对子侄们的希望和要求,我理应来做这件事情。

但当我酝酿、构思,甚至提笔的时侯,却遇到了很多现实中的问题。我的父亲是奉系军阀吴俊升手下的谘议,属于“旧军阀”体系中的一员。下一代中有的读了黄埔军校,后来成为了国民党军官;有的做了伪满警察。家道中落以后,姐姐做了童养熄,我和五哥进入了戏班……在时代变革中,这样一个虽然典型却不具代表性的旧式家庭的衰败又能反映和说明什么问题呢?这样的文字又能给后人留下什么有价值的启示呢?思前想后,最终我放弃了动笔的念头。

2010年,由人民艺术家李默然同志和余献朝同志发起,组织成立了辽宁省老艺术家协会。在代表会上,郭兴文同志在讲话中发出倡议,希望老艺术家们能把自己几十年艺术实践写出来留给后人,有关出版事宜由协会负责帮助解决。郭厅长的话上我感慨良多,像我这个经历几个不同时代的老演员,特别是在解放后担任了一段时期的剧团领导工作,工作上虽无什么政绩可言,但在剧团管理方面却有着很多经验教训。同时,作为一名从旧社会走过来的老演员,我的确有着很多想和今天中青年戏曲工作者沟通交流的话题,另外从我个人在新旧社会的经历上看,也算是一本可以用来现身说法的真实教材。如果写出来,对今天从艺的青年演员以及管理人员还是会有参考和借鉴的价值的。同时,这对我的后辈子孙来说也总算留下了一点精神遗产吧,也满足了子侄们对我的要求。当我把这一想法向协会领导汇报后,得到了协会领导们极大的支持。首先是默然同志亲笔题词并慨然撰写序言,余部长亲自审阅文稿,郭兴文同志也欣然为我题词,这一切都使我深受鼓舞,并坚定了著书立说的信心。

不料在我整理资料的过程中,却因糖尿病诱发的综合征导致眼底出血,并有致盲的危险,虽经手术治疗有所好转,但用眼却必须要有所节制。此间幸有辽宁省艺术研究所戏曲研究人员刘新阳同志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根据我的部分草稿及我的口述记录整理编辑成文,新阳是我的学生,并且交往前后已近二十年的时间,他对我的家庭、工作、艺术等多方面都比较了解,在记录、整理过程中自然也省去了很多交流上的困难和障得。经过几易其稿,得以初步完成初稿。此后,又蒙老艺术家协会副秘书长张松魁在审阅中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与此同时,书中还收录了我在不同时期发表在各类刊物上的有关戏曲现状思考以及回忆老同事,老朋友们的怀念文章。另外还有一部分我的师友、学生、子女、孙辈分别结合他们各自经历撰写的文章。在此谨对他们表示感谢!同时,更要感谢老艺术家协会的刘宝昌老编辑对文稿进行字斟句酌的审改、润色,使文稿更趋完善,老人在这高温暑天中的劳动令我深受感动。出版社领导和有关人员也付出了许多辛苦,特别是担任本书责任编辑的王维良同志,更是为此付出了大量的心血。没有他们的大力支持与帮助,就不可能有这本书的问世。

这本《梨园沧桑六十年》虽谈不上是我一生的心血总结,但它却真实地反映了我的出身、家庭、从艺经历和人生变故。如果这本书能给读者于京剧内外都有所启示,并能使他们懂得面对人生要拼搏与珍惜的话,那将是我最大的满足。

李鳞童

2011年3月于沈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DABAN RP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极致后台体验,无插件,集成会员系统
白度搜_经验知识百科全书 » 梨园沧桑六十年:前言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