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广场丨走进婺州古城 探寻宋韵密码

文化广场丨走进婺州古城 探寻宋韵密码,第1张

文化是具有中国气派和浙江辨识度的重要文化标识。金华是历史文化名城,南宋时被称为陪都,一度曾是“天下”文化之中心,被誉为小邹鲁。金华正全力打造宋韵文化传承展示浙江样板,积极推进“婺风宋韵”文化品牌工程,形成具有金华辨识度的重要文化标识和成果。近日,经过改造的婺州古城宋韵文化风情街区就以全新的面貌亮相。


经过改造的婺州古城宋韵文化风情街区推出了八大宋式美学网红打卡地标和三处宋韵美陈布置,其质其韵既成于历史的沉淀,也来自于不断的传承,行走于其间,恍若一下穿越回宋朝。

改造后的街区蕴藏了哪些宋韵文化密码?让我们一起步入其中窥探一二。


宋韵不仅仅是挂在墙上的阳春白雪,更是百姓日用浸染其间的生活环境和文化氛围。在宋代,它就是茶酒、音乐、服饰、园林……就在普通人的寻常生活之中。


听一场南戏,看一幕杂剧,或是一人在高水流水间抚琴一曲……这都是宋时的音韵艺趣。这一时期,音乐走出了宫廷官邸,进入市井长巷,融入生活日常。


位于镇东井的宋韵音乐喷泉装置,特别选取了“阮”的元素。阮,又名“阮咸”,是我国古老的民族弹拨乐器之一。阮源于秦汉,晋人弹的阮为四弦,而到了宋,在宋太宗赵光义的突发奇想下,创制出“五弦阮”,多了一弦的阮也因此被创作出更多新曲。


宋代是一个经济、文化、艺术都极其繁荣的时期,民间娱乐活动繁多,层见迭出,化雅成俗,怡情娱乐,雅俗共赏,皮影戏就是“百戏”之一,是一项全民性的文娱活动。南宋周密所著《武林旧事》卷二《元夕》记载:“或戏于小,以人为大影戏,儿童喧呼,终夕不绝。此类不可遽数也。”描写的正是南宋皮影戏的盛景。

李清照避难期间,投奔时任婺州太守的赵明诚的妹婿李擢,卜居在酒坊巷陈氏宅邸,这里的宁静生活让一度颠沛流离的李清照感到“意颇适然”,她写下《晓梦》一诗,发出了“人生以如此,何必归故家”的感慨。


结合李清照在婺地的生活经历,在街区白墙上,以皮影投射的形式,演绎李清照婺江泛舟、登临怀古等场景,再现李清照与金华、与古子城那一段短暂安宁,但又足以刻入历史的人文经典。


小舞台背景处搭有一座中式照壁,内嵌一组透明户外屏。照壁的檐角造型灵感源自杭州德寿宫,照壁的墙面由冰纹琉璃砖镂空构成,充满着简洁隽永的古典韵味。


照壁屋檐两端有凸起的鸱吻,又名螭吻、鸱尾。据传鸱吻是龙所生九子之一,喜欢在险要处四处远眺,也喜欢吞火。北宋吴楚原《青箱杂记》也有关于鸱吻的记载:“海为鱼,虬尾似鸱,用以喷浪则降雨”。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们相信在房脊上安两个相对的鸱吻,具有镇邪、避火的功能。

照壁中还嵌入了一块月洞门造型的透明户外屏。月洞门是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标志之一,通过洞口的透明屏形成空间渗透及空间的流动,与照壁两侧漏窗设计有异曲同工之妙。

宋画中的寄寓

花、酒、香、茶……这些都不是宋人创造 ,却是由宋人赋予了雅的品质。在婺州古城的酒坊巷,尝试展示一些宋人风雅的只鳞片爪,用小品画的形制,氛围灯光的技术。


所谓小品画,主要是指其尺幅上的狭小。从北宋到南宋,画家们的创作由鸿幅巨制转向案头小品。小品画以圆形和方形为主。小品画诞生之初,是有实用功能的,圆形的一般是用作团扇的扇面,方形的通常是用作屏风或灯片。除了方的,圆的,酒坊巷围墙上的这一组宋韵小品画氛围灯,还增加了海棠纹样、竹子纹样、松树纹样等灯型,都是是我国传统吉祥纹样,有“玉堂富贵”“满堂平安”“节节高升”“毅力非凡”的美好寓意。

梦梁录里的茶风

吴自牧的《梦梁录》中曾描绘了南宋饮茶之风的兴盛,书中曰“盖人家每日不可阙者,柴、米、油、盐、酱、醋、茶”。


宋代茶事之盛,是宋人对美好境界的向往。喝茶本来是特性的,可是宋人审美的作下,变成了形而上的追求,所以自唐以来的“点茶”至宋也达到极致,形成更为系统和艺术化的茶道礼仪,这是文化兴世的宋代所特有的一种茶文化体现。游客可在街区的宋式茶寮中驻足休憩、啜英咀华、品味历史。


展千年婺风,品百味宋韵。今人传承宋韵,需要创造性转化,让宋韵文化更有人间烟火气气,打造出富有当代生活气息的、一种令人愿意长久沉浸其间的文化氛围。婺州古城宋韵文化风情街区的宋韵密码还不止于此,宋韵风情车、雪浪石影壁、体感互动诗词、风月无边月亮灯、古筝艺术空间……更多宋韵文化密码等你来解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DABAN RP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极致后台体验,无插件,集成会员系统
白度搜_经验知识百科全书 » 文化广场丨走进婺州古城 探寻宋韵密码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