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剑英在北伐(3),第1张

十二、回师助战,大战连平

军校开课不久,叶剑英升任建国粤军第二师的参谋长,在军校教课的同时,兼管二师的训练。

1924年7月间,盘踞在粤北地区的林虎,率部向广州方向进犯,配合惠州叛军一起出兵,进逼广州。

战火又起,孙中山调遣部队围攻惠州陈炯明,命令建国粤军张民达师袭击林虎部的李易标军,以配合桂、滇军围攻惠州。

张民达接到命令,亲自到黄埔来找叶剑英。

要搬个“军师”回营。

他把陈炯明、林虎等如何进犯广州,二师如何奉命攻打连平的情况,一五一十地讲了,要求他的参谋长立即动身。

叶剑英原先只听说前方战争紧急,却不知二师有新的作战行动。

他仿佛又置身于炮火连天、硝烟滚滚的战场。

一种求战的渴望和激情,促使他立即离开黄埔,乘小艇返回广州,面见廖仲恺。

廖仲恺此时担任广东省长,但仍兼任国民党驻黄埔军校的党代表。

他在省政府办公室热情接见两位客人,听罢他们说明来意后,当即应允叶剑英暂时离开军校一段,赶走叛军,一定还要立即返校工作。

叶剑英回到部队后,马不停蹄地奔赴连平战场。

连平,位于东江支流新丰江上游,与江西省接壤,是广东省东北部比较富饶的一个县城。

林虎部将李易标一旦夺取这个重镇,进可以攻广州,退可以避入江西。

张民达第二师面临的任务是要以一个师的兵力打垮一个军,拔掉连平据点,进而粉碎“陈家军”各路兵马围攻广州的计划。

很显然,二师担负的攻坚作战任务十分艰巨。

张民达寄很大希望于他的参谋长。

叶剑英久别部队,情况不熟,又一度陷入困境。

但在他面前没有“难”字,他亲自侦察,弄清敌军态势和二师的作战任务后,随即与旅团长们商讨进军路线。

根据侦察的情报,通往连平有两条道路:一条沿粤北公路而上,经从化、新丰,路近且平坦好走,但沿途叛军封锁甚严,势必打遭遇战,夺路前进;另一条路越青云山,北上英德,到达翁源,再折而向东,绕道而行,避开敌人,但道路崎岖,关山险阻,进军甚为艰难。

当时,多数军官主张走第一条路线,理由是时间紧迫,要迅速迎击敌人。

叶剑英经过深思熟虑,反对走这条路。

说出自己的想法:“用兵贵在出其不意,攻其不备。

李易标不是傻子,肯定会料到我们走那条近路。

我们反其意而行之,偏不走捷径,出奇兵,采取偷袭的办法,攻下连平。”

他标出一份详细的进军图,同大家商量具体的进军路线和沿途克服困难的办法。

军官们觉得他的方案有道理,转而支持他的意见。

张民达最后决定说:“那就请参谋长再部署一下兵力,部队稍事准备,即行开拔。”

7月15日,第二师在张民达、叶剑英率领下,全师从山村开拔到花县,从那里沿广韶铁路,乘火车抵达英德,宿营休整,然后轻装前进。

第二天,部队顶着满天星斗,从百步出发,经大镇沿翁源、龙仙出南浦、陂头,经过7天艰苦行军,23日进抵桃花坪之水浸栋。

部队没有停留,在夜幕的掩护下,迅速翻越崎岖鸟道,直达连平城郊。

此时守敌毫无察觉,四门紧闭,犹在酣睡中。

24日拂晓,突然下起瓢泼大雨。

张民达、叶剑英部署先头部队冒雨前进,隐蔽在城下,令机枪营长调几挺机枪做好掩护,然后命令炮兵连长,瞄准城墙,猛烈开炮。

顿时轰开几个缺口。

枪炮齐轰,电闪雷鸣,步兵连士兵以飞快的动作冲入城内。

这时敌人从睡梦中惊醒,慌忙还击,乱成一团。

敌师长麦胜芳大喊警卫连顶住,被当场击毙。

守城叛军大部被俘,缴获无数。

连平大捷,震撼叛军。

李易标率部逃往江西。

惠州叛军头目杨坤如等闻讯,又复缩回乌龟壳内。

陈炯明、林虎等重返广州的美梦又一次破灭了。

这次战斗的胜利,保证了黄埔军校的正常教学,巩固了广东革命根据地。

十三、艰苦创业,练兵香洲

连平战后,二师奉命调回广州。

叶剑英没有按原来约定返回黄埔,廖仲恺秘密召见了他。

“有件事非常机密,想让你来办,不能泄露出去。”

廖仲恺见到刚刚胜利归来的叶剑英,板起面孔,严肃地说,“刚接到的消息,苏俄答应无偿援助我们一批军械已经起运。

这批军械到来之日,如何接管会带来麻烦,如果走漏风声,不但陈炯明叛军会来抢劫,就是驻在广州的滇军、湘军、赣军等其他部队也会一齐来哄抢。

怎么处置这件事,我和总理正在伤脑筋,要想出万全之计。”

叶剑英屏息谛听着,他日夜盼望的这批武器就快要到来了,不由暗自高兴,但听到如何接管还会引起这么多麻烦,也担忧起来。

廖仲恺接着说:“我初步设想,等待运送武器的军舰到来时,组织一个团的兵力去担任保卫、卸送和接管,由你来当团长负责经办,可千万不能出差错。”

叶剑英以他特有的军人姿势立正敬礼,表示接受任务,准备告辞。

但廖仲恺示意他坐下,“还有一件事要交给你来办,此事十分紧迫,需要你立即出马!”原来,孙中山与廖仲恺商量要粤军第二师在香山(后改中山县)成立一个独立营,配合黄埔军官学校培训军士,充实到各个部队去,以壮大革命军的骨干力量。

这需要物色一个既有军事理论知识又有实战经验,且能独立完成训练的人才。

廖仲恺向孙中山推荐,叶剑英出任香山县县长兼独立营营长,负责训练革命基层骨干。

叶剑英立即表示从命,谦虚地说:“办教育的事,我多少做过一些,只是地方上的事,过去很少接触,也很不熟悉。

所以,香山县长一职另选别人吧。

我请求暂时离开二师和军校,集中一段时间专心办好独立营,不知是否妥当?”廖仲恺赞赏叶剑英不计较职位高低的公仆精神,但对他不担任县长一事,没有立即表示同意:“不过你到香山以后不能孤立地办独立营,地方上的事不能全不过问。

那里我去过,农民运动的发展要关照一下。

县长人选,我们再考虑。”

又提醒他担任军校讲授课程尚未结业,还是善始善终;好在香山离广州不远,两边跑一跑,军校、独立营和第二师训练都要兼顾,不要忘记是以二师参谋长身份去独立营的。

叶剑英辞别廖仲恺,回到二师报告张民达,取得他的大力支持,抽调师部的参谋廖鸣鸥、练惕生、邓良等人组成一个设营小组,首先办好三件事:一是选定设营的具体地点;二是从工农群众中招募兵员;三是制定一个训练计划。

叶剑英带上几个参谋首先到香山县政府取得联系,并征询意见。

他会晤新到任的黄居素县长之后,便到香山县有条件设营的地方跑了一圈。

最后选定香洲(即珠海)。

叶剑英选中此地办独立营,首先考虑到,它与中山先生的家乡翠亨村相距不远,这一带群众基础较好,深受革命影响。

其次,从地理条件来看,香洲环山面水,有十多平方公里的开阔地带,是一个天然的练兵场。

当时,陈炯明等叛军和地方军阀势力很大,必须选择一块较为隐蔽的地方来设营练兵。

而香洲陆路交通不便,敌人又不可能从陆上来袭扰,所以比较安全可靠。

还有一点,也是个有利条件,那时二师担任海上缉私任务,张民达兼任两广盐务缉私处主任,统率十多艘舰只,往来于香洲一带海面。

在前山驻有二师一个缉私营。

香洲和前山毗邻,独立营和缉私营可以互相照应,借用水路运输也比较方便。

经过实施勘察、比较,叶剑英把选择香洲作为设营地点的情由报告张民达和廖仲恺,他们非常满意。

于是他就来到香洲利用原有的空房,修建简易营房,创办起一个“小黄埔”来。

一面修建营地,一面招募兵员。

叶剑英一改旧军队“抽丁拉夫”的办法,派人到香山县各地群众中宣传革命宗旨,动员农村青年参军。

他还亲自出马,率领人员到阳江、电白等粤西一带的贫困地区招募新兵。

不久,两艘炮艇拖带6艘风帆渔船,载着数百名山区青年,从阳江到达香洲。

一个黄埔区的独立营诞生了。

全营有8个连队,900余名士兵,由练惕生、廖鸣鸥、陈雨荣、邓良等兼任副营长或教官,特请师部参议李公剑任政治教官。

8名连长分别由高永卿、王其焕、周绍武、蔡公武、杨志成、曾繁凯、张淑民、曾毓芳担任。

这些营连长和教官都是经过严格挑选的优秀革命军官,阵容很是整齐。

叶剑英和教官们一起参照黄埔军校的大纲,制定了具体训练计划,建立各种制度,确定军事训练与政治训练并重的原则,努力使独立营士兵经过培训成为革命军的基层骨干。

强调“军以党化,党以军成”,要求革命军人服从革命政党,贯彻革命的主张和政策,不闹个人意气,不要军阀作风,不坑害老百姓。

其后,独立营与前山的缉私营合并,扩大为新编团,叶剑英兼任团长,廖鸣鸥、练惕生任副团长。

新编团开始了更加严格的军事训练。

不幸的是一年以后,在叶剑英出师东征之际,广东反动军阀于4月26日夜,阴谋发动了香洲兵变,杀害独立营革命军官27人,陈雨荣、李公剑等营连长大部牺牲。

叶剑英闻讯后,立即返回香洲平定叛乱。

整顿部队,追悼烈士,优抚烈属,修建香洲烈士墓,亲自撰写碑文和《满江红?香洲烈士》词,表示深切的悼念,词曰:镇海师山,突兀处,英雄埋骨。

曾记得,谈兵虎帐,三春眉月。

夜半枪声连角起,繁英飘尽风流歇。

到而今,隋泪忍成碑,肝肠裂。

革命史,人湮没,革命党当流血。

看枪满地,翦除军阀。

革命功成阶级灭,牺牲堂上悲白发。

更方期,孤育老能养酬忠烈。

十四、平定商团,保卫广州

陈炯明指使林虎进攻广州的计划失败后,继续派人、发电联络曹锟、吴佩孚等北方军阀,向广东革命政府施加压力。

同时勾结买办首领陈廉伯阴谋推翻广东革命政权。

陈廉伯是英国汇丰银行广州分行的经理,操纵着广东全省的经济命脉,家财万贯,本性凶残,人称“雪豹”。

他在沙面伙同他的弟弟陈恭受和陈席仔等人组织起4000人的反动商团。

1924年夏秋之交,陈廉伯一伙联合广州及附近县镇98个商团代表开会,成立“联防总部”,在各地组织武装,向外商购买大批枪支弹药运往广州,被孙中山下令扣留。

陈廉伯以此为借口,出动2000多名团丁包围大元帅府,煽动罢市,明目张胆地要颠覆孙中山的革命政权,建立商人政府。

形势紧迫,8月23日,廖仲恺以广东省长名义通电缉拿陈廉伯、陈恭受。

同时命叶剑英从香洲火速返回二师,协助张民达,应付商团叛乱。

“双十节”,广州群众为纪念武昌起义13周年,在观音山举行盛大集会,随即开始示威游行,警告商团。

反动商团军在太平南路突然向游行队伍开枪,打死20余人,打伤100余人。

商团还到处张贴布告,公开要求孙中山下野,欢迎陈炯明回省主持政事,准备进一步发动大规模的武装叛乱。

10月13日,孙中山从韶关回到广州,连夜调回北伐军一部,与黄埔学生军、粤军二师部队一齐扑灭商团叛乱。

同时成立军事指挥部,统一指挥,周恩来、杨匏安等参加军事指挥部工作。

15日拂晓,革命军向商团发起攻击。

陈炯明命令叛军进攻虎门。

商团军在西关依托层层铁栏屏障作为防御阵地,向政府军猛烈还击。

时值大雨倾盆。

双方经过激战,革命军始终没有攻进西关。

商团军占据街坊堡垒的有利地形,且得到滇军的暗中支持,寸土不让。

战斗有旷日持久之势。

军事指挥部决定以非常手段速战速决,下令各部调炮兵集中火力猛轰,同时命第二师率步兵迅速打进西关,歼灭商团。

张民达、叶剑英的第二师又一次遇到了难关。

他们决定采取迂回路线,指挥二师部队沿观音山麓西南角的德泥路、盘福路、丰宁路至西瓜园一线向西关发起攻击。

二师三旅莫雄旅长率官兵首先到达长庚路一带向西关商团军大声喊话,要他们打开栅栏缴枪投降。

商团军继续顽抗。

叶剑英带领炮兵连登上观音山,居高临下,对准敌指挥部碉堡和街垒开炮,顿时火起。

莫雄派出小分队从横街小巷用竹木梯爬上屋顶越入西关。

商团的防御阵地被摧毁。

参加商团军的多是花钱雇来的商店职员和一些地痞、流氓,不堪一击,纷纷弃械逃匿。

陈廉伯等见势不妙,逃至沙面租界英国领事馆,请求避难。

平定商团叛乱,打击了英帝国主义、反动军阀和右派势力的气焰,消除了广州政府一个“心腹之患”,使南国这块革命策源地和黄埔军校得以稳固地生存和发展。

平定商团叛乱之后,叶剑英回到二师和香洲,不时还到军校兼课,教授兵器学等课程。

不久,周恩来调任黄埔军校的政治部主任。

在平叛商团军事指挥部里,黄埔军校校园里,叶剑英同周恩来虽然接触不多,但从周恩来的举止言谈中看到了一个共产党人的高大形象,由衷地产生了敬佩之情。

1924年11月7日,广州各界在沙河燕塘举行庆祝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7周年大会。

大元帅府特召驻守广州的建国粤军第二师全体官兵参加大会。

叶剑英接到通知,立即从香洲赶来参加。

孙中山正准备北上,到会发表了热情洋溢的演讲,他最后说,今天庆祝和纪念俄国革命成功有两个重大意义:第一,庆祝俄国革命成功可以救中国之危亡;第二,庆祝俄国革命成功可以为将来中国革命之模范。

孙中山这次演讲比较简短,但那精辟的见解,正确的论断,严谨的逻辑,深深吸引了叶剑英,使他进一步认识了俄国革命与中国革命的关系,加深了必须“以俄为师”的信念。

他没有料到,这竟是他听中山先生最后一次演讲,见孙先生最后一面!十五、历经苦战恶战,大败陈炯明,以东征胜利遥祭中山先生

孙中山组织平定了商团叛乱,革命政权出现稳定局面。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成功,广东革命根据地的形成,工农大众的迅速觉醒,推动全国革命运动走向新高潮,猛烈冲击着反动集团,促使军阀内部发生重大分化和冲突,爆发了北洋军阀混战史上规模最大的第二次直奉战争。

1924年10月23日,直系首领冯玉祥在高涨的革命浪潮的推动下,突然打起反直系的旗帜,发动“首都革命”,软禁了北京政府大总统曹锟,把清朝的末代皇帝赶出紫禁城。

同情孙中山革命的冯玉祥进京掌权后,立即电请孙中山北上,共商国事。

11月,早已决定北伐的孙中山,发表《北上宣言》,毅然偕夫人宋庆龄赴京。

盘踞在惠州的陈炯明认为反扑时机到来,遂自任“救粤军总司令”,于1925年1月7日下达总攻令,率部大举进犯广州,妄图一举成功,实现其称霸广州的多年梦想。

孙中山北上后,肝癌加重,卧床不起,北伐军出师不利,兵败江西。

广州留守政府群龙无首,内外交困。

革命又一次陷入逆境之中。

1925年2月1日,广州留守政府在中国共产党的推动下发布总动员令,举行讨伐陈炯明的第一次东征。

这次东征的主力是黄埔军校学生军和粤军。

粤军总司令许崇智任东征军总司令,蒋介石兼任东征军参谋长,周恩来作为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亲自出征。

当时在粤军第二师任参谋长的叶剑英于1月16日奉命从香洲返回广州。

他热烈响应广州政府和共产党的号召,全力投入了东征作战。

东征开始,计划分兵三路:建国滇军和建国桂军分别担任左翼和中翼。

担任右翼的粤军主要有张民达的第二师、黄埔军校的两个教导团(一般称为学生军)、许济的第四师(开始为第七旅),后来参战的还有余鹰扬的独立旅、陈铭枢旅、张发奎独立团等部队,由张民达兼任右翼军总指挥,叶剑英任参谋长。

粤军经过一年整训,不论在士气上、装备上、军事技术和纪律上都大为提高。

尤其第二师战斗力较强,充任开路先锋。

当时,陈炯明号称七个军,主力是叶举、洪兆麟、林虎三部,号称拥兵十万人众。

陈炯明阴险毒辣,诡计多端。

战争开始时,他隐居在香港,得到香港当局的支持。

“红毛鬼”供给枪械、子弹和金钱,还准许他在香港捉拿反对他的人。

他在香港筹划一切,给他的亲信部下们一个个封官进爵,发号施令。

按照陈炯明的部署,盘踞在惠州、平山、淡水的叶举部,向宝安、东莞进攻;盘据在潮州(潮安)、汕头的洪兆麟部,经海陆丰,西出淡水,进窥广州;盘据在赣边及河源、五华的林虎部,向南移动,分兵向龙门、增城北面进攻,与叶举部相呼应。

同时,勾结江西的军阀方本仁出兵,夹攻广州。

这就是陈炯明的如意算盘。

然而他的算盘并不如意。

名义上由叶举任各路军总指挥,统率全军,实际上,各军之间,勾心斗角,互不买账。

陈炯明见此情景,悄悄从香港返回惠州,部署所辖各部集结,迎战东征军。

1925年1月30日,东征军总司令部召集东征军师以上参谋长研究作战部署。

许崇智总司令主持会议,他右手边是苏联军事顾问团。

许崇智听取总司令部参谋处长等的作战报告。

根据敌我双方的兵力和所在位置,提出东征军的作战部署和进军路线。

确定右翼军的张民达师为先头部队,提前出发,黄埔学生军跟进。

由于作战任务紧迫,在散会之后,许崇智交代留下总司令部参谋处长、二师叶剑英参谋长与军事顾问加伦等人,继续详细研究右翼军具体的行军作战计划。

叶剑英快步走到加伦面前,向他报告。

加伦热情握手:“我们是老朋友了!”然后介绍一位苏联军官说:“这是罗加乔夫同志,经许总司令同意,准备随你们二师行动,参与指挥作战。”

罗加乔夫也是苏联红军的将军,当时是驻北京苏联大使馆副武官随员,曾任苏联军事顾问团军事会议主席。

“认识你很高兴!叶将军,”罗加乔夫热情地伸出手来,主动与叶剑英攀谈。

叶剑英结识了加伦和罗加乔夫,很高兴。

从这次共同拟制作战计划以后,东征北伐,有相当一段时间,叶剑英同加伦将军并肩战斗,建立了深厚友谊。

后来,在访苏的一首诗中写道:“不见加伦三十年,东征北伐费支援,我来伯力多怀旧,欲到红河认爪痕。”

1月26日,张民达、叶剑英率领东征先头部队的第二师,从广州出发。

出发前,召集军官开会,进行战争动员,讲明东征的意义,要求部队严格执行东征军政治部的规定。

一路上“约法三章”,张贴《告百粤父老兄弟姊妹》布告,散发传单,不筹饷,不拉夫,不扰民。

宣传队沿途宣传,制备茶点,邀请乡民开联欢会。

原来对“陈家军”畏如虎豹、怨如寇仇的民众,对东征军亲如家人。

叶剑英的非常之路 第一篇(21)

许多工友组成慰劳队、救伤队和运输队支援军队,许多农民自愿出民工,随军东征。

沿途的小孩子也跟在东征军屁股后头,学唱革命歌曲。

部队纪律严明,深受群众欢迎。

东征中,张民达和叶剑英指挥部队猛攻猛打猛追,全师官兵英勇善战,旗开得胜,不数日就扫清了石滩、石龙一线敌人,击溃敌熊略部,俘虏数百人,乘胜攻克广九铁路线上的常平。

二师首战告捷,军威远扬。

张民达、叶剑英下令在常平稍事停留。

此时,许崇智偕同广州市长孙科、公安局长吴铁城、苏联军事顾问加伦将军等人前来劳军。

许崇智到师部召集各团军官讲话,表彰二师战功,给以奖赏。

加伦将军见到叶剑英,称赞说:“你们的作战计划执行得好,照这样打下去,很快会扫平东江。”

这时,蒋介石指挥黄埔学生军,于2月3日晨8时由黄埔乘福安兵舰浩浩荡荡开拔,经过虎门,第二天不费一枪一弹进驻东莞县城,然后经石龙、平湖,到达龙岗。

溃败的叛军在叶举指挥下,集中在淡水一带。

其残部熊略、翁腾辉等约三四千人,企图固守淡水待缓。

2月10日,粤军二师进抵淡水城郊。

淡水城构筑有坚固的防御工事,城垣系泥土筑成,又高又厚,有上中下三层射击阵地。

敌军为了防备夜间攻击,在城墙高处装有照明设备,照射城外四周,皎如白昼,一遇攻击,三层枪眼同时还击,喷出火网。

城之四周为洼地,稍远之近郊为土山,地势险要,防守严密,一时难以攻取。

而东征军地形不熟,粮食不济,孤军深入,后无接援。

如何攻克淡水?叶剑英面临一场恶战。

经过侦察,他感到需要与友军协力攻取,周密部署。

他连夜与张师长商量出一个作战方案,第二天到龙岗军校教导团驻地总司令部,向蒋介石、周恩来、加伦等报告作战计划,商讨协力攻打淡水。

在这里,经过半天的研究,确定教导团由平湖、龙岗突袭淡水南面;粤军自西北面、东北面进击(二师由新围向淡水西北前进),对淡水展开三面包围攻势。

2月15日,二师一马当先,协同友军向淡水发起攻击。

此时,城内敌兵向外猛烈射击,子弹密集如雨。

周恩来与各级党代表鼓励学生军奋勇战斗。

张民达、叶剑英身先士卒,勇猛攻城。

激战三小时,敌狼狈向城内退却。

东征军俘获熊略部旅长、团长等军官十余名,毙敌百余人,俘虏千余人。

洪兆麟闻淡水危急,即调惠州、博罗方面叛军,星夜驰援。

但东征军不断猛烈攻击,终于进占淡水。

敌大部被俘缴械。

苏联顾问罗加乔夫在前线,目睹革命军将士作战如此英勇善战,高兴地称赞东征军,堪与苏联红军相媲美。

后来,敌军组织兵力,进行几次反扑,张民达和叶剑英坚守城内,指挥部队,配合友军打退其进攻,迫使敌向平山一带退却。

革命军乘胜追击。

叶剑英事后常说:“淡水一仗打得很苦。

”经过这一仗使东征军信心倍增,军威大振,为第一次东征奠定了胜利基础。

叶剑英在这次战斗中,不仅身临前线指挥,而且冒着枪林弹雨往来于友军之间进行联络,协攻敌人,在东征军中传为美谈。

东征军东出淡水,迅速攻占惠东的平山。

2月22日,东征军粤军司令部在白芒花召开军事会议。

经过激烈争论,许崇智接纳张民达、叶剑英意见,放弃蒋介石先打惠州的主张,确定率领二师、四师主攻三多祝洪兆麟部,向潮汕进军;由蒋介石率领黄埔两团学生军绕过三多祝,迂回海丰,袭击叶举残部。

二师在进军中苦雨凄凄,道路泥泞,行军十分困难,但士气仍然十分旺盛,一路上军歌嘹亮。

革命军步步紧追,叛军连连败退。

张民达、叶剑英率领全师官兵,艰苦奋战,猛追猛攻,在海陆丰彭湃领导的农民军的配合下,于2月27日攻克海丰城。

直捣“将军府”,端了陈炯明的老巢。

第二天拂晓,蒋介石率学生军迂回至海丰会师。

二师一鼓作气,乘胜猛追,配合学生军,相继收复惠来、揭阳、潮阳,于3月中旬连克汕头、梅县,惠州也不战自下,守军自动献城。

至此,第一次东征仅历时一个多月,大获全胜。

叶剑英在整个战斗中,辅助张民达,指挥有术,发挥了重要作用。

东征军进入梅县,叶剑英奉广州留守大元帅府命令,任梅县县长,率二师直属队留驻梅县。

东征军正向孙中山报捷的时候,不料噩耗传来,孙中山先生不幸病逝北京。

这位伟大的民主革命先驱发起东征之师,却没有见到东征的胜利。

他在病中依然日夜关心东征战事。

当接到淡水大捷的电报时,不胜欣慰,并谕代电奖勉“各将士努力杀贼,以期三民主义之实行”。

3月10日,在他病情危殆时,听到潮汕克复的消息,脸上露出十分喜悦的颜色,立即给广东留守大元帅府代行大元帅职权的胡汉民打电报,指示东征军要遵纪爱民,“不可扰乱百姓”。

3月25日,广州留守府向东征军前线通报孙中山于3月12日逝世的噩耗。

晴天霹雳,万民震痛。

叶剑英县长在梅城举行“孙中山先生追悼周”,分片设灵堂进行“望祭”,30日在东校场召开各界民众追悼孙先生大会。

愁云幂幂,哀乐呜咽。

叶剑英亲读祭文,缅怀孙中山一生革命的丰功伟绩,号召全体军民化悲痛为力量,继承中山先生遗志,消灭陈炯明叛军,把东征和国民革命进行到底。

他声泪俱下,忆述追随伟大革命先行者的战斗岁月,悲痛不已。

叶剑英继承孙中山的遗志,治理梅州,惩恶扬善,清正廉洁,兴办教育,造福一方。

随后,平息香洲兵变和杨刘之乱,再次出师讨伐陈炯明,在东征北伐中屡建战功,向中山先生献上厚礼!1956年11月10日,在孙中山先生九十诞辰时,叶剑英怀念这位伟大的革命家,著文写道:“中山先生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很多。

对我个人来讲,在这个时候,我特别怀念当年追随中山先生的日子。

往事虽隔了三十多年,可是想起来却历历在目。

中山先生在那个动荡的时代里,能很快地接受了新的思想,制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工农的三大政策,从事建党建军,建立根据地的工作。

这种不断前进的精神,是永远值得我们学习的。”

直到晚年,叶剑英对中山先生一直怀有敬仰之情,多次瞻仰先生故居,并题词留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DABAN RP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极致后台体验,无插件,集成会员系统
白度搜_经验知识百科全书 » 叶剑英在北伐(3)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