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念不忘必有回响——舒生读《论语》第141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舒生读《论语》第141,第1张

稻盛和夫在他自传性质的《干法》一书中,提到一些工作中的“神秘”经历是一个值得注意的话题。那些他称为“神的启示”的瞬间,是真实的。把成功归结于自身的努力、超常的能力往往都是可以理解的,而稻盛和夫将其中的很大一部分归于“神启”,值得玩味。“镁橄榄石粉末非常松脆,无法成型。像做面条一样,需要有黏性的材料,过去都是添加黏土,但黏土总含有杂质。怎样才能解决这个黏性的问题,我每天思考、实验、绞尽脑汁,百思不得其解。有一天,令人难以置信的事情发生了。那天,我一边想着这个难解的黏性问题,一边走进实验室,突然,我被某个容器绊了一下,差点跌倒,下意识一看脚下,鞋上沾上了实验用的松香树脂。'谁把松香搁在这个地方!’正当我叫喊道,就在那一瞬间,'就是它!’一个念头从我脑子里闪过。”


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复,再次。周公,即周武王之弟周公旦,制礼作乐,礼乐大备。孔子说:我衰老得太严重了,很长时间没有在梦中见到周公了。

孔子梦周公。这个典故就来自于这里,今天我们常说睡觉是去“见周公”,也是从这里来的。周公是孔子的偶像,可以说是中华文明的奠基人,国民性的缔造者。鲁国是周公的封国,周礼在鲁。孔子一生的梦想就是要恢复周公之道,日思夜想,梦寐以求。人对某个事十分执着,这个事就会经常出现在梦境中,所谓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孔子梦见周公,是因为孔子有重建秩序之志,一生最大的愿望就是要恢复周公所建立的礼乐秩序。孔子用以教授弟子的诗书礼乐,主题都是来自周公之政典,所以他说自己述而不作。关于这一章,诸公的解读大都是孔子感叹自己身体之衰老,好久没有梦到周公了。没有梦到周公是说自己心力已经不足了,虽然为圣之心不曾改,但行道之身已不如前了。进而有人推测,这是孔子感叹自己这一生周游列国,四处奔波,所到之处奋力宣扬圣人之道,可是都不见用,理想不能得到实现,内心深处的那种悲凉,加上人生不如晚景,如岁月入秋,凉风袭来,黄叶飘零,内心深处是与日俱增的忧愁。

南怀瑾老师更进一步说,这里孔子不是感叹自己身体衰老,晚上睡不安稳。而是说当时那个时代,乱得不成样子,自己实在无法再挑起这副担子了。这些平日里随口跟弟子所说的话,最能体现他内心深处的世界,那种为天下苍生而忧的情怀,日夜所思的都是能够让周公之道重新施行,孔子与周公心灵相通,心在周公那里。不再梦到周公,有人推测孔子晚年对自己思想和政治理念的升华,不再一心想着重建周公的封建制,也不是简单恢复周公制定的礼乐了,所以孔子说自己不再日思周公、夜梦周公了。孔子从对具体的封建礼乐制度的执着,走向了对普遍的成己安人之道的精进,由此也进一步走向了圣人之相。


《吕氏春秋》说:盖闻孔丘、墨翟,昼日讽诵习业,夜亲见文王、周公旦而问焉。用志日此其精也,何事而不达?何为而不成?故曰精而熟之,鬼将告之。非鬼告之也,精而熟之也。孔子白天讲习周公之道,晚上做梦都和周公在一起,这就是所谓的:精而熟之,鬼将告之。你如果对一件事用心深了,练得精熟,鬼神都会告诉你该怎么做!这一点在稻盛和夫的《干法》中也有类似的描述。

类似山穷水尽疑无路,突然间,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事情,在稻盛身上发生过多次,只是以不同形式,在不同的场景下呈现。就如文章开头,稻盛和夫的神秘经历。每次在讲到这个故事的时候,稻盛都会说:“看到我那样拼命地工作,那样苦苦思索,神都看不过去了,神可怜我,赋予了我智慧。稻盛和夫认为,这个“保佑”全是因为他每天日思夜想的都是这个问题,所以当他踢翻那桶松香的瞬间,灵感就迸发了。我想事情只能这样来解释。”这里稻盛的亲身经历,也是对“精而熟之,鬼将告之”的一个注解。


其实,神经学家发现人类大脑有两种思维模式,即专注模式和发散模式。在专注模式下,你的各个脑区都将注意力集中到具体问题上,就像手电筒发出的集中光柱一样,直接投射到具体目标,你会把关于这个问题的常规性内容都过一遍。在发散模式下,这个过程如同手电筒在照射远方,虽然光强降低,却更为分散。此时大脑放松,不同脑区的联络会增多,为有创造力的想法提供了机会,更容易出现灵感。

那么是不是有创造力的人都不需要专注模式,只要发散模式就够了呢?正如大家所熟知的《牛顿与苹果》的故事,曾经德国数学家高斯认为:“苹果的故事简直太荒唐了。不管苹果是否落下来,人们怎么能够相信,会在加速或者减速的方式下发现万有引力呢?毫无疑问,这只是一个传言。比如说:有一个愚蠢或令人讨厌的人来找牛顿,问他是如何产生这伟大的发现的,牛顿想尽快赶走他,于是就说,苹果掉在我鼻子上。于是这愚蠢的家伙满足地离开了。”其实,高斯本人也有过类似的经历,他曾经为了证明一个定理花了四年时间,毫无结果,有一天,答案却如闪电般从天而降。他对四年辛苦和唾手可得之间的联系,自己也百思不得其解。

还有类似的事情。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花费了十年的时间也没有在杂乱无章的元素之间找到规律,无计可施的他迷上独自把玩标着各类元素的纸牌游戏,摆开,收起,再摆开……1869年的一天,这些纸牌突然呈现出一种有规律的序列。他如遭电击,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列出了元素周期表。其实在很多人的生活中,也有类似的体验,一些不期而至的愿望实现,似乎是冥冥之中已准备好的礼物。或者如王家卫的电影台词“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稻盛和夫对工作近乎虔诚的态度、疯魔般的专注,在他看来,逆转了他“向下”的人生轨迹,开启了成功的良性循环。很多人都知道稻盛和夫是把工作当修行的,但问题是,绝大多数人仍然认为工作仅仅是工作,并不会像稻盛那样发自内心地认为工作的目的是为了“提升自己的心志”。

极度认真地工作,能够扭转你的人生。在你最绝望、最无助的时候,你就应该认真地去投入工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DABAN RP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极致后台体验,无插件,集成会员系统
白度搜_经验知识百科全书 »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舒生读《论语》第141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