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界的“吸血鬼”——菟丝子

植物界的“吸血鬼”——菟丝子,第1张

植物界的“吸血鬼”——菟丝子,图片,第2张

菟丝子是旋花科菟丝子属一年生寄生草本,又名无根藤。别看这种植物的名称读音和“兔”一样,不过,此“菟”非彼“兔”。“菟”在古文里有老虎之意,事实上,外表柔弱的菟丝子骨子里是个狠角色,一旦得了天时地利,便会如凶猛的老虎一般扑上去,悄无声息地显示出自身的强悍。笔者曾仔细观察过寄生在连翘上的菟丝子。一旦选中寄主,它们的嫩茎便抱紧寄主,贴近的部分开始由纤长的丝状变为臃肿的斑块,这是成长的吸盘。借此,菟丝子将吸管逐渐嵌入连翘的皮层,连翘自身获得的养料和水分就此源源不断地供给菟丝子。

北宋政治家、科学家苏颂在《图经本草》中这样描述菟丝子:“夏生苗,初生如细丝,遍地不能自起,得他草,梗则缠绕而生,其根自断,绝于地而寄空中,或无根。”

作为一种全寄生植物,菟丝子体内没有叶绿体,成体也没有从土壤中吸收养分的根部,它的生存完全依靠从寄主植物身上吸取养分。菟丝子的茎为黄色,纤细,无叶,缠绕在寄主上,状若网,阔如席,难怪菟丝子又名“金线草”。菟丝子的花序侧生;花萼呈杯状,裂片为三角状;花冠白色,钟形。蒴果球形,几乎全为宿存的花冠所包围。种子淡褐色,卵形。

菟丝子有两种繁衍方式:在南方,它的茎蔓藏附寄主身上过冬,翌年春天,当温湿度适宜时,伺机而动;在北方,它的成熟种子散落在土壤中休眠越冬,并经鸟类啄食或耕作扩散,在条件适宜时萌发。春夏时节,菟丝子从寄主处获取营养;秋天开出白色钟形小花;晚秋果实成熟,里面藏着褐色的细小种子。一株菟丝子可产生近万粒种子。所以,即使有一些萌发的菟丝子找不到寄主,种群也不会绝迹灭种。

菟丝子分布的范围极广,从伊朗、阿富汗向东至日本、朝鲜,南至斯里兰卡、马达加斯加、澳大利亚,都有它们的身影;菟丝子在我国也有广泛分布,生长于海拔200~3000米的田边、山坡阳处、路边灌丛或海边沙丘,通常寄生于豆科、菊科、蒺藜科等多种植物上。

虽然菟丝子因为其寄生性而有了“魔王的丝线”的恶名,但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菟丝子也不例外。它是“补脾、肝、肾三经之要药”,在临床上用途广泛。

传说,从前有个财主雇了一位长工养兔,并制定了苛刻的规定,死一只兔,扣四分之一的工钱。一次,长工不慎误伤一只兔的脊骨,怕财主知道,偷偷藏伤兔于豆地,意外发现伤兔不仅没有死,伤还好了。为了探个究竟,长工试验了另一只伤兔并细心观察。他发现,伤兔经常啃食缠在大豆上的黄丝藤。长工大悟,原来是黄丝藤治好了兔子的伤。于是,他用黄丝藤煎汤给腰部有伤的父亲喝,父亲的腰伤果然好了。又试着治了几位病人后,他断定黄丝藤可治腰伤。不久,长工辞职行医,成为专治腰伤的医生。后来,他把这药干脆就叫“兔丝子”。由于它是草药,后人又在兔字头上面冠以草字头,便叫成“菟丝子”。

因菟丝子的寄生性,有人称它是“植物界的吸血鬼”。但是,物种的形成无不经历长期的进化。菟丝子之所以独树一帜,同样是自然进化的结果。

植物界的“吸血鬼”——菟丝子,图片,第3张

本文节选自《百科知识》2023.1B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DABAN RP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极致后台体验,无插件,集成会员系统
白度搜_经验知识百科全书 » 植物界的“吸血鬼”——菟丝子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