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野博物馆有件神秘兵器“我”,它为何变成第一人称,道理有三个

望野博物馆有件神秘兵器“我”,它为何变成第一人称,道理有三个,第1张

在先秦时期,诸侯争霸,群雄逐鹿,战争是社会的常态,也是时代的主题,因此先秦时期流传至今最多的文物就是兵器。纵观全国各地的博物馆,先秦兵器都是重要的展品,比如望野博物馆中还收藏了一件独特的兵器,而且它的名字叫作“我”。或您也纳闷,“我”怎么就了兵器呢?下面,就让小编来给您揭秘吧。

望野博物馆有件神秘兵器“我”,它为何变成第一人称,道理有三个,第2张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望野博物馆位于广东深圳,是一座小型的艺术类专题博物馆,在2020年还被评定为国家二级博物馆。据馆内专家介绍,望野博物馆成立于1985年,最早从征集文物藏品开始,如今也已经建立了完善的文物管理体系,共计收藏2000多件精美文物,包括了书画,陶瓷器,青铜器和玉器等等,其年代跨度也从先秦一直到近现代。

望野博物馆有件神秘兵器“我”,它为何变成第一人称,道理有三个,第3张

在过去的几年中,望野博物馆还举办了多次主题展会,如《梦华旧物——宋人的生活》,《和而不同——中国古代盒子》,《器行天下—唐代昭义军镇的窑业》等;还有重要藏品也备受关注,如唐三彩印花扁壶,宋嘉祜八年袄王庙经幢,波斯皇家狩猎纹石盘等。不过,最经典的文物,还是先秦的古兵器。

望野博物馆有件神秘兵器“我”,它为何变成第一人称,道理有三个,第4张

先秦的古兵器种类繁多,比如刀剑,斧钺,长矛,短戈和戟,以及弓箭和弓弩等等,不过也有许多不常见的小众兵器,比如望野博物馆中收藏的“我”。在《说文解字》中有记载,“我,古杀器也”,由此也说明了当时的“我”不是第一人称,而是一种兵器的名字。

此外,从“我”本身也能看出来它和兵器有关,因为拆开来看是“禾”和“戈”,而“戈”多和战争有关联,如“伐”,“戮”,“战”和“戎”等等,所以当时有兵器叫“我”也不足为奇。专家们经过研究,认为“我”主要盛行于商周和战国,到秦汉时期就都绝迹了。

望野博物馆有件神秘兵器“我”,它为何变成第一人称,道理有三个,第5张

“我”的造型很独特,可以看成是斧头的衍生兵器,右边是刃部,左边也有上下两个刀刃,看起来也凶猛无比。专家表示,“我”的使用方式变化无穷,主要能“钩”,“劈”,“挑”和“挂”,根据使用者的喜好发挥它的最大威力。此外,“我”还有长,中和短三种形式,以应对不同的场合。一直以来,不管是文物专家,还是普通的文物爱好者,都对“我”有深入的研究,同时也发现了它更深的含义,也就是“我”为何是“禾”和“戈”组成,又为何从兵器名称变成了第一人称,背后有什么意义呢?古人又想表达什么呢?

望野博物馆有件神秘兵器“我”,它为何变成第一人称,道理有三个,第6张

首先,通过“禾”解读“我”,“禾”即禾苗,是水稻的植株,以此来代表农业生产,因此“我”从兵器名称变成第一人称,表示一个人不仅能手握兵器征战四方,还能耕田种地从事农业生产活动,正所谓“战时是兵,闲时是农”。因此,古人认为一个人要具备两种能力,即上战场和种地,才能用“我”表示自己。

其次,当“我”从武器变成了“自己”,也表示自己一定要手握兵器,含义是掌握权力。当时的社会,谁的兵器多武力强,谁就有话语权,因此只有手握重兵的人,才敢于用“我”指代自己,表示自己就是武器,就是至高无上的权力,甚至能够决定他人的生死存亡。比如,当时有的部落首领就称呼自己的部落为“手持战戈人”。

望野博物馆有件神秘兵器“我”,它为何变成第一人称,道理有三个,第7张

最后,“我”是一种青铜兵器,现在看起来锈迹斑斑,布满了铜绿,但在当时它刚铸造出来的时候,却是金黄色的铜器,就如同现在的黄金器具一样。因此,“我”是金光闪闪的青铜器,代表的不仅仅是兵器,也还是一种祭祀的礼器,所以“我”作为人称之后,也表示自己是高贵的,应当堂堂正正的做人,不做卑躬屈膝的人。

古代兵器纷繁复杂,绝非三言两语能说得清楚,背后的含义也更是需要我们倾其一生去研究和探索,才能解读出更多未知的历史奥秘。不仅是“我”,还有众多的兵器都是如此,如果您感兴趣也不妨深入思考一番。

参考资料:

《中国古兵器集》作者:沈融 ,出版社:上海辞书出版社

文澜海润工作室主编文秀才,本文撰写:特约历史撰稿人:刘立江

DABAN RP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极致后台体验,无插件,集成会员系统
白度搜_经验知识百科全书 » 望野博物馆有件神秘兵器“我”,它为何变成第一人称,道理有三个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