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图解论语》孔子论孝20高宗谅阴
《论语》原【第14宪问篇第40章】
子张曰:“《书》云,'高宗谅阴,三年不言。’何谓也?”子曰:“何必高宗,古之人皆然。君薨,百官总己以听于冢宰三年。”
【杨伯峻译文】子张问:“书上说:'商朝的高宗守孝,三年不议政。’是什么意思?”孔子说:“不止是高宗,古人都这样。君主死了,百官三年内都听从宰相安排,各司其职。”
【钱穆译文】子张问道:“《尚书》上说:'高宗谅阴,三年不言。’这是什么意义呀?”先生说:“何必定是高宗呀?古人莫不这样!前王死了,朝廷百官,便各自总摄己职去听命于冢宰,共历三年。”
【李泽厚译文】子张问道:“书经上说,殷高宗守丧,三年不讲话,什么意思?”孔子说:“何必一定是高宗,古人都这样。老国君死了,一切官员坚守自己的岗位,听大宰相的命令,三年。”
【注】三大家基本情况:杨伯峻——代表老式的考据,更多文言文解释的传统视角;钱穆——代表台湾最高水平,更多历史学家和宋明理学的视角;李泽厚——代表大陆最高水平,更多哲学家和五四西学的视角。
【游梦僧直译】子张说:“《尚书》说,'高宗守丧,三年不言。’说的是什么呢?”孔子说:“不止高宗,以前的人都这样。君王薨逝,百官总摄己职、各司其职以听拿于太宰三年。”
【游梦僧意译】子张说:“《尚书》说,'高宗守丧,三年内,对政事不发号施令。’说的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说:“不止高宗,以前的人都这样。君王薨逝,百官总摄己职、各司其职以听命于太宰三年,(新任君王居丧守孝期间,可以参与政事,但对政事不发号施令,一边守丧尽孝,一边学习适应君位)。”
【详解】“孔子论孝”前文讲的是子女行孝需要做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论语》此章则由孔子弟子子张的问话,引出“死,祭之以礼”的部分。这是此章排在这个位置的理由。
本章讲“死,祭之以礼”的三年守丧。
开篇明义,“三年不言”,不是“三年不说话”,而是“三年不言政事”,“不言政事”,不是不参与,而是不“指手划脚”。所以,李泽厚先生解释为“三年不讲话”,极为不妥;钱穆先生不解,让读者自己品味;杨伯峻先生则得其要义。
子张:颛孙师(公元前504年—?),复姓颛孙,名师,字子张,孔子喜称“师也”。春秋战国时期陈国人,孔门十二哲之一,受儒教祭祀。
颛孙师为人勇武,清流不媚俗而被孔子评为“性情偏激”(《论语》原文:师也辟),但广交朋友。主张“士见危致命,见得思义,祭思敬,丧思哀”,重视自己的德行修养。
《书》:《尚书》,又称《书经》,是我国第一部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尚书》分为《虞书》《夏书》《商书》《周书》。战国时期总称《书》,汉代改称《尚书》,即“上古之书”。因是儒家五经之一,又称《书经》。现存版本中真伪参半。
高宗:即武丁(?-公元前1192年),子姓,名昭 ,商朝第二十二任君主,武丁在位时间公元前1250年—公元前1192年。
武丁在位时期,勤于政事,任用刑徒出身的傅说及甘盘、祖己等贤能之人辅政,励精图治,使商朝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得到空前发展,史称“武丁盛世”。公元前1192年,武丁去世,庙号高宗,死后由其子祖庚继位。
谅阴:又言“亮阴”“谅闇”、“梁暗”等多种说法。指帝王为前帝王守丧。如《新唐书·李程传》:“陛下方谅阴,未宜兴作,愿回所费奉园陵。”
言:《说文解字》直言曰言,论难曰语。看这里,“言”与“语”其实是区别的。言,是自己表达意思,但不讨论;语,互相论辨。(“言”字的解读,对本章的总体理解,极为重要!)
三年:可实指“三年”,也可指“许多年”。古文中,习惯用奇数代表“多、许多”之意。此章“三年”是实指“三年”。在解读“三年无改于父母之道”章,本僧就说了:“经本僧重新排序的《论语》,“三年”在实指“三年”的地方,写《论语》的先贤有明确提示的。”下一章解读的【第17阳货篇第21章】就明确指明了,这里的“三年”就是实指三年。
高宗谅阴,三年不言:此话出自《尚书·无逸篇》。“高宗谅阴”,即“商朝高宗武丁守丧”。看上面“言”的解释,“三年不言”,不是“三年不说话”,而是“三年对政事不表达意思”,对于君王来说,就是不发号施令。欲了解“三年不言”的真实意义,就非得读《尚书·无逸篇》原文不可(本文文末会附录,有兴趣的读者,可以私下玩味)。
《尚书·无逸篇》原文,艰涩难懂,但可以从大处把握。开篇就是周公的话,其中有“先知稼穑之艰难,乃逸,则知小人之依”,这句,就是文眼,知道这句的意思,就把握全文总体思想。意思是“先要了解农业劳动的艰难,就能知晓平民百姓的疾苦”。
随后,就列举了殷王中宗、高宗和祖甲三个君王,皆先“知稼穑之艰难”,而后“知小人之依”,最后能为君做到“保惠于庶民,弗敢侮鳏寡”,以至“享国”之久长。
白话文解读:三个君主知道农业劳动的艰难,深知民间疾苦,当政之后能为平民百姓着想,惠民爱民,因此,治国长久。
“高宗谅阴,三年不言”在《尚书·无逸篇》的原文是“作其(高宗)即位,乃或亮阴,三年弗言”,而后紧接着的是“其惟弗言,言乃雍。不敢荒宁,嘉靖殷邦”。“雍”,即“和谐、和睦”,《尚书·尧典》:“百姓昭明,协和万邦,黎民于变时雍。”
白话文解读:高宗即位,开始(为先王)守丧,三年都不对政事发号施令,他不言政事(但参与学习),(所以)开始言政事则能和谐其政,不敢荒废懈息和贪图安逸,尽心竭力治理殷(商)国。
《礼记·丧服四制》云:“《书》曰:'高宗谅阴,三年不言’,善之也;王者莫不行此礼”。这可以是一个反例:总不会“王者”三年都不说话吧?
何谓也:“谓何也”的倒装,即“说的是什么意思?”
薨: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礼记·曲礼》:“天子死曰崩,诸侯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
总己:南宋朱子(朱熹)《论语集注》“总摄己职”。即“各司其职”。
冢宰:即太宰。殷商置,位次三公,为六卿之首。太宰原为掌管王家财务及宫内事务的官。周武王死时,成王年少,周公曾以冢宰之职摄政。《尚书》:“冢宰掌邦治,统百官,均四海。”
百官总己以听于冢宰三年:百官各司其职以听命于太宰三年。
新王即位,可以“三年不言政事”,关键就在于有“冢宰”待为处理政事。这也可以反向证明“三年不言”的意思。
高宗三年不言政事,是为了什么呢?三年不言政事,不是不参与,而是参与了,但不乱发号令,静观、学习、适应,适应其新接的君王之位,通晓其权其责,然后再治邦,方能少差少错。这道理,人皆应知应守,不能一担某职,未曾适应,就大刀阔斧,大搞瞎搞,所谓“新官上任三把火”,瞎烧一通!《论语》是不是表达这意思呢?答案是肯定的。《论语》有一章就明确指出,就是这意思,但说得有点隐秘,详细解读,请关注下一篇“三年之丧,期已久矣”章的解说。
李泽厚先生在《论语今读》中说的,特别有理,咱引用之:新”君“初立,不谙政事,所以必须不乱发号施号,而由有经验的冢宰代理政务,处理事情。所谓伊尹、周公,不都如此?
又钱穆先生所言亦极有理:(新“君”)既三年常在哀思中,即无心再理大政,则惟有将政权交之冢宰。后世视政权如私产,不可一日放手,此与儒家义大背。
《周易》十翼之一的《序卦传》里,讲到“恒”卦卦序时,云: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礼义所错。夫妇之道不可以不久也,故受之以《恒》。所以,新君上位,得先以“父子之道”为先,即守孝为重,而后才是君臣。这也是“三年谅阴,三年不言(政事)”的原因之一。
古之“公天下”,今则“家天下”也
“高宗谅阴,三年不言”,用《论语》中颜回的话来自勉之,曰:“僧虽不敏,请事斯语矣”。诸君共勉!
本章讲君王的三年守丧以尽孝,下一文中,孔子与其弟子宰我讨论“三年守丧”是否合理,进一步说明守丧的行为规范,以及为何守丧要三年。敬请继续关注游梦僧之《拼图解论语》,谢谢。
附:
《尚书·无逸篇》
周公曰:“呜呼!君子所,其无逸。先知稼穑之艰难,乃逸,则知小人之依。相小人,厥父母勤劳稼穑,厥子乃不知稼穑之艰难,乃逸,乃谚,既诞,否则侮厥父母,曰:'昔之人无闻知。’”
周公曰:“呜呼!我闻曰:昔在殷王中宗,严恭!寅畏天命。自度治民。祗惧,不敢荒宁。肆中宗之享国,七十有五年。其在高宗,时旧劳于外,爰暨小人。作其即位,乃或亮阴,三年弗言。其惟弗言,言乃雍。不敢荒宁,嘉靖殷邦。至于小大,无时或怨。肆高宗之享国五十有九年。其在祖甲,弗义惟王,旧为小人。作其即位,爰知小人之依,能保惠于庶民,弗敢侮鳏寡。肆祖甲之享国,三十有三年。自时厥后立王,生则逸。生则逸,弗知稼穑之艰难,弗闻小人之劳,惟耽乐之从。自时厥后,亦罔或克寿。或十年,或七八年,或五六年,或四三年。”
周公曰:“呜呼!厥亦惟我周太王、王季,克自抑畏。文王卑服,即康功田功。徽柔懿恭,怀保小民,惠鲜鳏寡。自朝至于日中,昃,弗遑暇食,用咸和万民。文王弗敢盘于游田,以庶邦惟正之供。文王受命惟中身,厥享国五十年。”
周公曰:“呜呼!继自今嗣王,则其无淫于观、于逸、于游、于田,以万民惟正之供。无皇曰:'今日耽乐。’乃非民攸训,非天攸若,时人丕则有愆。无若殷王受之迷乱,酗于酒德哉!”
周公曰:“呜呼!我闻曰:'古之人,犹胥训告,胥保惠,胥教诲,民无或诪张为幻。’此厥弗听,人乃训之,乃变乱先王之正刑,至于小大。民否则厥心违怨,否则厥口诅祝。”
周公曰:“呜呼!自殷王中宗,及高宗,及祖甲,及我周文王,兹四人,迪哲。厥或告之曰:'小人怨汝詈汝。’则皇自敬德。厥愆,曰:'朕之愆。’允若时,弗啻弗敢含怒。此厥不听,人乃或诪张为幻,曰:小人怨汝詈汝,则信之,则若时,弗永念厥辟,弗宽绰厥心,乱罚无罪,杀无辜。怨有同,是丛于厥身。”
周公曰:“呜呼!嗣王!其监于兹。”
【第14宪问篇第40章原文】子张曰:“《书》云,'高宗谅阴,三年不言。’何谓也?”子曰:“何必高宗,古之人皆然。君薨,百官总己以听于冢宰三年。”【游梦僧直译】子张说:“《尚书》说,'高宗守丧,三年不言。’说的是什么呢?”孔子说:“不止高宗,以前的人都这样。君王薨逝,百官总摄己职、各司其职以听拿于太宰三年。”
【游梦僧意译】子张说:“《尚书》说,'高宗守丧,三年内,对政事不发号施令。’说的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说:“不止高宗,以前的人都这样。君王薨逝,百官总摄己职、各司其职以听命于太宰三年,(新任君王居丧守孝期间,可以参与政事,但对政事不发号施令,一边守丧尽孝,一边学习适应君位)。”
版权所有,请尊重之!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