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解谜·破解“人之不己知”》01-知人善用成大业

《论语解谜·破解“人之不己知”》01-知人善用成大业,第1张

《论语解谜·破解“人之不己知”》01-知人善用成大业,第2张

《论语》原【第01学而16章】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游梦僧直译】孔子说:“不怕人的不自知,就怕不知人哪!”

【游梦僧意译】孔子说:“一个人,不怕他不自知,就怕他不知人哪!”

【杨伯峻译文】孔子说:“不怕没人了解自己,就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钱穆译文】先生说:“不要愁别人不知我,该愁我不知人。”

【李泽厚译文】孔子说:“不要怕别人不知道自己,怕的是自己不知道别人。”

【注】三大家基本情况:杨伯峻——代表老式的考据,更多文言文解释的传统视角;钱穆——代表台湾最高水平,更多历史学家和宋明理学的视角;李泽厚——代表大陆最高水平,更多哲学家和五四西学的视角。

【详解】开篇之前,咱先聊聊历史。

汉高祖刘邦,运智用谋不如张良(子房);治国管粮不及萧何;带兵打仗不如韩信。但他为何能开国立邦,开创百年王朝呢?

答案就在刘邦自己说的话。

高祖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汉·司马迁 《史记·高祖本纪》

很明显,他成功的秘诀在于:“虽不自知,但知人善任”。《论语》此章孔子的话,其实讲的就是这么一个道理。可惜被众解论者解歪了,杨钱李三老便列在其中。

很简单的古文,也很简单的道理,他们竟然译错了,本僧感到震惊之余,还是震惊。

照他们所解读的,人人都要郁闷至死了,为什么?因为你身边那么多人,无论何时何地,都不能强求所有人了解你、懂得你,总有人不了解你、不懂你,这种无时无刻都存在的状态,你以之为“患”?!那就纯粹自寻烦恼,吃饱饭撑着。

可能有读者会反驳:“你凭什么说杨钱李三老译错了?有什么证据?”

莫急,《论语》用孔子说的话发表了此章的论点之后,又另有一章举例子说明的,就像写论文一样的格式。是哪一章呢?咱文末再开谜底。咱先解读此章孔子说的话。

本章需要解释的字,就一个“患”字,最多再加个“知”字。

患,《说文解字》:患,忧也。本义就是“担忧,忧虑”。

“患”与“不患”连用,表达的是“两害相较取其轻”的意思。什么意思呢?就是,实际上“患”与“不患”所带的内容,正常情况下,都是需要“患”的,即需要“担忧”的。但当两者都存在的时候,咱取其轻者。

比如,父母对于孩子外出工作,他们“不患”孩子赚不到钱,“患”孩子学坏。难道“孩子赚不到钱”,自己都独立不了,就不担心吗?担心!只是跟“孩子学坏”相比,父母宁可取轻者(前者)。

咱常常听到说“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

“患……不患……”,完全可以用“不怕……就怕……”这个现代常句式来替代。

“不怕人之不己知,就怕不知人也。”看,毫无违和感。

知,了解,晓得。《孟子·梁惠王上》:“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句式方面,“不己知”是“不知己”的倒装。“不了解自己”,也就是说“不自知”,不能正确掂量自己的斤两。

重点来了:句中的两个“人”都是指“别人”吗?咱看杨钱李三老就是把两个“人”都解读为“别人”。

实则不然!其实,第一个“人”是就是后面的“己”,第二个“人”才是别人。

孔子的这话,后半句省略了一个“人之”,这叫“因前省略”。完整的话,应该是:“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人之不知人也。

孔子的意思就是“不怕人不明了自己,就怕(人)不了解别人哪。”

简单来说就是,一个人,不怕不自知,就怕不知人。

大家可以再回想一个文首所讲到的汉高祖刘邦。这里,本僧最举一个例子:一个黑帮大佬,若果他了解他的手下,善用他们,让身体力壮的当打手,让足智多谋的做军师,让善交际奉承的去收数。那么,即使他不自知而狂妄自大,或卑怯懦弱,他的帮派照样能风生水起。

孔子讲的,就是这么一个道理:一个人,不怕不自知,就怕不知人。

所谓“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人,无论能力多强,力量都是有限的,难成大事。相反,如果团结更多的人,使人尽其才,即使自己能力平平,照样能成大事。

不自知,又何妨?知人善用成大业!

本僧说了,《论语》发表了“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这个论点之后,就接着写了一个例子来说明支持这个论点的,就是常用的论文写作格式。哪一章呢?答案就是第14篇宪问第19章。

14篇宪问19】子言卫灵公之无道也,康子曰:夫如是,奚而不丧?孔子曰:仲叔圉治宾客,祝鮀治宗庙,王孙贾治军旅,夫如是,奚其丧?

孔子说卫灵公的无道,康子问:“既然如此,为什么国家还不沦丧呢?”孔子说:“仲叔圉管外交,祝鮀管国内大事,王孙贾管军事。如此,又怎么沦丧呢!”

卫灵公虽然无道,但他能知人而善任,国家照样能存而不丧。

有人可能又拿“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那句支持把“人之不己知”解读成“别人不了解自己”。“人不知而不愠”是说“人(通过学习君子学)从不智的状态变成不郁结的状态”。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是指“学习并践行君子学,是喜悦的;学习和践行过程中,有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来一起努力,是快乐的;通学学习和践行君子学,使自己及身边的人从没有智慧而郁结的状态提升为有智慧且不郁结的状态,就成为君子了”,讲的是学习君子学的三个阶段。

详细解读,在本文就不说了,否则又是长长的一篇文章。

第01篇学而第16章是论点,而第14篇宪问第19章是例子。以论点带例子,以例子反证论点。此种行文方式,《论语》中屡见不鲜。

另外谈一个问题:为什么论点在第一篇,例子又会在第14篇呢?以一块镜片,因各种可能的原因破碎成屑来比喻《论语》,就是: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所写的《论语》是镜片,而现在通行版的《论语》就是一堆玻璃碎渣。

这就是历史的真相,真相的历史。

好了,话就不扯远了。

《论语》本章告诉我们:一个人,了解别人比了解自己更重要。即“不知人”更患于“不知己”。特别是作为父母官或组织领导,更是如此。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这里不是说“不自知”不是问题,而是与“不知人”相对而言,后者害处更大。即“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是“两害相较取其轻”,其轻者“不己知”也。这,是必须要明确的!

敬请继续关注游梦僧之《论语解谜——给坑害孔子的人》系列文章。同时,欢迎在后面打赏支持,谢谢

第01學而16原文】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遊夢僧直譯】孔子說:“不怕人的不自知,就怕不知人哪!”

【遊夢僧意譯】孔子說:“一個人,不怕他不自知,就怕他不知人哪!”

版权所有,请尊重之!

DABAN RP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极致后台体验,无插件,集成会员系统
白度搜_经验知识百科全书 » 《论语解谜·破解“人之不己知”》01-知人善用成大业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