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遗漏的注释——读刘勃著《司马迁的记忆之野》(下)

不可遗漏的注释——读刘勃著《司马迁的记忆之野》(下),第1张

不可遗漏的注释——读刘勃著《司马迁的记忆之野》(下),第2张

三、不可遗漏的注释

作者在书中的注释有57条,这对于20万字的作品而言,并不算多,很多书的单章注释就有这么多。不过,这些注释都不可遗漏,或扩展名词解释,或注明引用出处,值得仔细品味。

(一)鉴别史料的真伪

1. 穿帮的故事

《史记》中提到察举制对普通人发迹的重要性,讲到了朱买臣早年失意,老年富贵的故事。后来,朱买臣回故乡会稽担任太守,特意让前妻和她现在的丈夫随行,并住在太守官邸的后园。朱买臣这么做,就是要在精神上羞辱他们夫妇,提醒她当初的离开是多么的愚蠢。一个月后,女人上吊死了。

故事编的很精彩,不过也有最容易穿帮的地方,一是乾坤挪移,二是时间错乱。作者在注释里分析道:

最初,朱买臣对老婆说,我已经四十多岁了,五十当富贵。几年后,朱买臣到了长安城,终于咸鱼翻身。公元前126年,朱买臣与公孙弘辩论,此时他至少五十岁了。十五年后的公元前112年,朱买臣任会稽郡守。那么,朱买臣和妻子重逢时,至少已经六十五岁。这样一把年纪还在记恨和羞辱前妻,实在有点尴尬,与常识相左。

另外还有个更大的问题,就是生死时间的矛盾。《史记》中记载,朱买臣回会稽郡后,还出兵东越。实际上,东越被破于元鼎六年(前111年),而朱买臣死在张汤自杀后不久,大约是元鼎二年,是不可能“居岁余,买臣受诏将兵,与横海将军韩说等俱击破东越”的。

2. 续补的《史记》

《史记》里并非都是司马迁的文字,比如征和二年(前91年)的巫蛊之祸就记录的极为零碎,引起了是否为后人补写的争议。

另外一则内容就更加明显了,比如《史记·匈奴列传》的最后一段:

后二岁,复使贰师将军将六万骑,步兵十万,出朔方。强弩都尉路博德将万余人,与贰师会。游击将军说将步骑三万人,出五原。因杼将军敖将万骑步兵三万人,出雁门。匈奴闻,悉远其累重于余吾水北,而单于以十万骑待水南,与贰师将军接战。贰师乃解而引归,与单于连战十馀日。【贰师闻其家以巫蛊族灭,因并众降匈奴,得来还千人一两人耳。】游击说无所得。因杼敖与左贤王战,不利,引归。是岁汉兵之出击匈奴者不得言功多少,功不得御。【有诏捕太医令随但,言贰师将军家室族灭,使广利得降匈奴。】

这段文字的大多数内容都是天汉四年(前97年)的事,但“【】”里的描述却发生在征和三年(前90年)。王国维先生认为:“今观《史记》中最晚之记事,得信为出自公手者,唯《匈奴列传》之李广利降匈奴事,余皆出后人续补也。”这种明显杂乱的写法,才更像是司马迁在早已完稿之后,又临时写了一支简加进去。如果是别人补的,那也是真心了解司马迁的人。

也确实有明明白白补写《史记》的人,比如西汉后期的博士褚少孙。他很喜欢《史记》,又很诚实,在补充的内容边上还加了“褚先生曰”的字样。尽管从古至今遭到了很多嘲讽,他也确实补充了一些史料,而且有些文字其实还算不错。钱钟书先生在《管锥编》中就评价过,他只是见识差劲,讲故事的技巧还是相当可以的。

3. 屈原否定论

司马迁在《太史公自序》里这样记述自己年少时的游历:

二十而南游江淮,上会稽,探禹穴,窥九疑,浮于沅湘。北涉汶泗,讲业齐鲁之都,观孔子之遗风,乡射邹峰,厄困鄱薛彭城,过梁楚以归。

需要注意的是,这段介绍了司马迁所到过的地方,但显然不是具体行程。从长安出发,先到江浙,再到湖南和山东,是不合理的路线。由山东经过河南回到陕西,才是很正常的路线。“窥九疑,浮于沅湘”中的九嶷山、湘江、沅江,都是楚辞中经常出现的地名,他很可能是在寻访屈原的故地。

近代以来,有一股怀疑屈原是否存在的思潮,被称为“屈原否定论”。其主要理由有二,一是战国史料中没有屈原的信息;二是《史记》对屈原的叙述,有些自相矛盾的地方。前一种质疑是“滥用默证”,并不是史料中没提就等于不存在。战国史料残缺非常严重,是缺少屈原的叙事。如果补充屈原的事迹,并不会造成什么违和。后一种质疑一样说服力不足,史料中的大多数所谓“自相矛盾”并不成立。即使有确实矛盾的地方,也大多可以解释。当然,屈原的传说是另外一个问题。

(二)丰富背景知识

1. 车上的厕所

汉武帝起身更衣,卫子夫心领神会跟上去侍候,结果“轩中得幸”。更衣就是去上厕所,两人发生关系的“轩”很可能是指厕所。

皇帝外出时,使用的是随行车辆上的厕所,既舒适又安全。有屏障的车叫作轩车,带有厕所的轩车,则叫溷(hùn)轩,“轩中得幸”中的轩应该就是溷轩。闫爱民、赵璐在《“踞厕”视卫青与汉代贵族的“登溷”习惯》一文中对汉代的溷轩有详细说明。

2. 两个平原君

汉武帝的外婆是平原君,这个平原君当然不是那位著名的战国公子。汉代女性获得封爵,往往称“君”,汤沐邑是平原县的女性,都会被称为平原君。

3. 杂号将军

汉武帝时代,将军的地位排序,由高到低为:大将军,骠骑将军,卫将军,前、后、左、右将军,然后才是各种杂号将军。

杂号将军的名称往往听起来反而比较威猛,如骁骑将军、伏波将军、横海将军等,后世还有龙骧将军、虎威将军之类。杨仆带领征服朝鲜的海路部队,他的楼船将军也是杂号将军的一种。

4. 尊贵的狱吏

一直以来,那些精于玩弄法条的“刀笔之吏”,是汉军将士的噩梦。开国名将周勃曾经说过,我曾经率领百万大军,可是哪里想过,狱吏竟是如此的尊贵呢?有些心理变态的狱吏,把自己当狗,特别喜欢欺负落平阳的老虎。书中注释了一条著名的事:汉武帝初年的名臣韩安国犯法下狱,曾经说过:“死灰独不复然(燃)乎?”而狱吏很嚣张地回应,自己要撒泡尿浇灭这复燃的死灰,即“然即溺之。”

冯唐向汉文帝控诉,小吏厉声呵斥汇报战功的士兵,将他们的功绩全部抹平。李广也要向小吏汇报率军迷路之过,而他是个完全不善言辞的人,于是横刀自杀。老将军只能用这种方式,保全最后一点尊严。

5. 黑土

汉武帝在西安开凿昆明池时,发现了大量的黑土。佛教传入之后,人们认为这些黑土是上一次世界毁灭时的“劫灰”。今天的考古工作者发现,这里刚巧也是西周的镐京遗址,黑土可能是周人留下的灰坑一类的生活遗迹。

书中还有很多不大为人所注意的常识,比如:汉朝皇帝的谥号通常是两个字,绝大多数第一个字是“孝”,经常省略不说。如汉孝文皇帝,就简称为汉文帝,汉孝武皇帝则简称汉武帝。

(三)评价相关资料

1.《中国货币史》

汉朝官方规定的铜钱重量不断改来改去,史书记录的就有八种。彭信威的《中国货币史》这本书虽然老,有些具体考据也可能过时,但直击问题核心的论述方式仍然极有启发性。

2.《建元与改元》

汉武帝时期一直在改变年号,正式使用年号的时间就成为后世争论不休的问题。辛德勇的《建元与改元》确定了许多史事的发生时间,但是低估了古代政府工作的粗暴和混乱程度,也没有深入研究年号和天瑞的关系。作者的整理如下:

汉武帝开创了一个特别的传统,根据“天瑞”(也可能利用其他因素),六年改元一次。

第一个六年叫“建元”(前140年-前135年),表示使用年号的开始。

第二个六年叫“元光”(前134年-前129年),天上出现彗星。

第三个六年叫“元朔”(前128年-前123年),帝国经营朔方郡,出现了罕见的历法“朔旦冬至”。

第四个六年叫“元狩”(前122年-前117年),发现象征祥瑞的麒麟。

第五个六年叫“元鼎”(前116年-前111年),出土了象征天子德性的大鼎。

第六个六年叫“元封”(前110年-前105年),汉武帝封禅泰山。

最后简评一下这本书,作者旁征博引,文笔流畅,所写的内容既有一定的深度,又兼具可读性,不失为一本扩展视野、思考全面的历史读物。

DABAN RP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极致后台体验,无插件,集成会员系统
白度搜_经验知识百科全书 » 不可遗漏的注释——读刘勃著《司马迁的记忆之野》(下)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