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笔为马,在余生的道路上奋力奔跑

以笔为马,在余生的道路上奋力奔跑,第1张


在加入“诺言社区”的时候,我曾经为自己订立了几个目标,其中一个就是在“奴隶社会”上发表一篇文章,到目前为止其他几个目标已经实现,就差没有发表文章了。虽然这期间我也在“奴隶社会”上发过几篇,但那都是在我的公众号上转载过去的,是原创,却非首发,而且也不是我主动投的稿。于是我就构思了这篇文章,但是不幸没能过稿,那我就自用了。

文章有点长,可能难免会有点错,敬请各位好友谅解。我的公众号上还有其他一些与写作有关的文章,如果朋友们有兴趣,可以搜索关键词“写作”进行阅读。

正文——

人的一生应该怎么划分?

如果按照年龄来划分的话,我以2016年为分界线,之前活了四十年,希望之后还可以再活四十年;如果按照觉知来划分的话,我以2013年为分界线,之前活得浑浑噩噩,之后才开始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这事要从2013年秋天开始说起。

以笔为马,在余生的道路上奋力奔跑,图片,第2张

缘起

2013年之前,我的人生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先是上学,后是上班,然后就是结婚,婚后一年半生了女儿。

在这三十七年里,我一直都活得浑浑噩噩,不知道自己从哪里来,也不知道自己要往哪里去。我就像一片飘零在水面的落叶,被岁月之河推着,漫无目的地漂流,漂到哪是哪。

但是盘点一下,在这三十七年里我也并非一无是处——我喜欢读书,我有着宝贵的人生经历,我的情感被我濡养得丰富而细腻;我会为人世间一切真善美的事物感到开心,也一直为所有的假恶丑感到痛苦;我羡慕所有能写出优美文学作品的人,甚至梦想过可以和他们一样……这一切,都为我之后的萌发积蓄了充足的养分。

尤其是2012年秋季,我参加中小学一级教师的职称晋升工作,风里来雪里去,有一天晚上从县城返回时,因为下雪路滑摩托车不能骑行,我只有踩着没脚的积雪步行上山。雪进到鞋子里结了冰,双脚冻得冰凉不算什么,女儿在家里久等妈妈不回却是让我万分心痛的。

这已经是我第三次参加这个级别的晋升了,前两次不知道什么原因,莫名其妙就被刷了下来,这一次我本来是铁了心不参加的,没想到校长执意要我参加。校长厚意却之不恭,我只有违心上阵。

但是对我触动最大的,却是这期间的一个晚上。因为晋级需要提交教案,而我的教案不知道丢到哪里去了,就趁着夜间疯狂补写。我记得特别清楚,那一晚我补到后半夜,宿舍里没有火,我被冻僵了,连心都是冰凉冰凉的。

就是在这一晚,我补完教案后吃着丈夫给我泡的方便面取暖,手里端着碗,嘴里吃着面,心里却在想着心事。我想,一个人要是舍得下这么大功夫的话,完全可以去做更多更有价值和意义的工作,何苦在这里准备这些无用的材料?于是我对丈夫发誓说,从此后我再不晋级,谁说也不管用。

我觉得我就是一颗种子,之前因为无人引领,我对于生活一直处于懵懂状态,从来没有想过自己还有萌芽的需求;但是经历了这次晋级之后,我开始反思自己的人生,我发觉我很想冲破黑暗的禁锢,看看土层外面精彩的世界。

这时候我对女儿的养育也出了一些状况,我脾气急躁,一接触到女儿的问题就容易陷进去拔不出来,我觉得自己快要疯了。我曾经给丈夫讲过《小兵张嘎》的作者徐光耀老师的故事,说徐老师就是因为在遭遇了被打成右派、开除党籍和军籍等等各种不公正的待遇之后心情郁闷到了极点,才开始创作《小兵张嘎》以自救的。所以当我又一次训斥女儿的时候,丈夫对我说:“以后你就别管女儿了,你不是一直想写东西吗?以后你就写你的东西,女儿由我来管。”

但我还是没有下定决心。

直到有一天我读了小语名师武凤霞老师的《武凤霞讲语文》,看到武老师主动寻求成长之路的故事后,我才猛然发觉,原来人是可以这样生长的。

武老师的故事就像一根火柴,它发出来的光虽然微弱,却正好照到了我的盲区,我的眼前豁然开朗。我开始审视自己的种种条件和限制。作为一名普通教师,要想在工作中干出点名堂无非就三条路可走:上公开课拿奖,跟别人比拼考试成绩,写作。我想过了,上公开课我不具备条件,我社恐,而且我觉得上公开课太假,即使不社恐我也不具备这种表演能力;跟别人比成绩我们山区学校也占不到优势。那么剩下的就只有写作了。写作不需要抛头露面,不需要额外投资,也不需要依赖团队的帮助,这条道路是最适合我的。

武老师的这本书很薄,书中关于武老师的故事也只有短短二十几页。这二十几页的内容之所以能够让我做出要走写作道路的决定,力量并不完全来自于这本书,而是来自前面我写出来的一切的一切。如果说我所有的积蓄是火药,我一直喜爱文学是导火索的话,武老师的这本书就是火源——火源点燃了导火索,一直以来积存在我内心的火药就爆发出能量来了。

以笔为马,在余生的道路上奋力奔跑,图片,第3张

攀登

虽然我一直喜欢读书,虽然我一直都有一个作家梦,但是要走写作的道路谈何容易。我是零基础,写什么好呢?

我最开始的写作练习是在校讯通上进行的。当时因为去市里听课,校长说参与听课的教师回来后都要开通校讯通进行写作,我很听话,回来后就照做了。当时我只能写三个小段,大概也就三四百字的样子,所以我戏称自己为“李三段”。但是我写得很入迷,我特别喜欢听手指敲击键盘发出的噼里啪啦的声音,觉得那是一首动听的乐曲。

这样写了一段日子之后,我觉得我需要提升,我需要从写零零碎碎的感悟转为写结构完整的文章。我想到了散文,散文相对来说难度没那么大。于是我把自己保存的旧杂志全部翻找出来,选取一些篇幅不长但是文字优美的作品(比如说卷首语等),反反复复地诵读甚至把整篇文章都背下来,然后仿写,从中体悟作者的写作技巧。

练了一段时间之后,我开始寻找可以投稿的地方。有一天,丈夫给我拿来一本九年级学生订阅的《中学生阅读》,他说上面有一条征稿启事我可以看看。我拿过来一看,启事是针对教师的,内容要求回忆自己初三时候的学习时光。

这个我会写,关于初三,我还真有一些故事值得讲出来。

写作,修改,投稿,等待,这是写作者必经的四部曲。等待是漫长的,同时也是甜蜜的,因为有一份希望在其中。后来事实证明,这一次的等待是值得的,我的文章被编辑老师录用了。这是我第一次发表文章。

可是这个栏目每个人只能投一次,我就算是个再有故事的人,这里的投稿之路也走不通了。

再往哪里投好呢?

这时候我找到了一本《河南教研》,投了一篇稿子过去,稿子如愿以偿被采用。这是我发表的第二篇文章。但是《河南教研》属于内部参考读物,不对外公开发售,我觉得这不利于我写作水平的提高,于是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寻找。

山区学校规模小,资金少,订阅的报刊杂志有限,想要获取投稿渠道也就显得十分困难。有时候没办法,我就到网上去搜索,让丈夫帮我打印出来,一个地方一个地方试投。那样的投稿很难有收获,一来有很多邮箱早已作废了,二来有些杂志的风格也不适合我。

但是我一直都觉得我是幸运的。学校订阅的报刊杂志中有一份《教育时报》,这份报纸在我们省内教育界比较有名,上面有一个栏目针对一线教师收稿,篇幅很短,内容也比较简单。我觉得这个栏目适合我。

于是我就找来许多份报纸,专门阅读这一个栏目的文章,揣摩栏目的用稿需求。很快我有一篇文章被录用,这是我发表的第三篇文章。之后就顺理成章地又发表了几篇。

为了能够更快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我投稿一般上有个习惯,那就是给同一个栏目投稿不会超过三次,发表也一般上不会超过三次。如果投稿三次未能录用,那就说明自己的水平跟刊物的要求之间还有差距,然后我就不会再投,转而潜心练习;同样的,如果在同一家刊物上我可以连续发表三篇文章的话,我也会考虑不再给对方投稿,因为这说明我的写作水平有了一个比较稳定的高度,我需要再去寻找要求更高的刊物了。

《教师时报》之后是《中国教师报》。我不记得是在哪里找到了这样一份报纸,看到上面有个栏目适合我,就开始给《中国教师报》投稿,也算是比较顺利地在上面发表了几篇文章。

这当中上稿最难的,要数《故事会》和《教师博览》。

我有一段时间很想在《故事会》上发表文章,除了那时候我特别喜欢《故事会》之外,还因为《故事会》的稿酬高,一则笑话好像就有五十元的稿费。为了上稿,我先是选择写笑话和幽默故事,后来还写过阿P的系列故事,但是都没有成功。成绩最好的一次是一篇幽默故事,先过初审后过复审,到终审的时候不幸被刷掉了。

《教师博览》是由江西教育传媒主办的全国唯一一家面向广大中小学教师的大型综合性文摘月刊,在教育界非常有名,但是上稿也非常难。我知道难,但是偏要迎难而上,我对自己说我一定要在上面发表文章。不知道投了几次,最后发表了两篇,还获了两个征文奖,并且在它家主办的另一本刊物《江西教育》上也发表了两篇。

在写作的过程中,我最渴望的还是能够成为一名儿童文学作家,因为我是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正好我在我们学校接受的赠书中找到了一本《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奖作品集》,书籍的后面附有“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奖”的征稿启事。

我把启事摘抄下来,发誓一定要参赛。

但是这件事情难度更大,我从第一次参加到最后获奖,中间好像是间隔了四年时间。在这四年里,我每年都要创作一篇儿童文学作品参赛,从寓言故事到童话作品再到最后的儿童小说,终于在2018年获了一个“新作奖”(相当于二等奖)。拿到证书和样刊的那一天,我高兴坏了。

这时候,公众号平台已经开始悄然兴起并且越来越被大众所接受,公众号审稿快上稿也快,稿费发放也比纸刊及时、方便。不仅如此,给公众号投稿还可以和编辑直接交流,便于作者及时获取稿件信息。

我开始想要给公众号投稿。最开始是没有稿费的,没有稿费我也投,因为纸刊的用稿量很有限。一个人踽踽独行的日子是孤独的,我需要通过不断地发表文章来给自己打气。

凡事有利必有弊,有些平台上稿相对来说容易一点,但是没有稿费,而且文章的版权也要归平台所有,我觉得这对作者来说很不公平。当我在这一类平台上稿成为可能的时候,我又开始继续攀登。

这时候我遇到了“读者新语文”,它是《读者》杂志主办的,平台正规,稿费也不低。我非常喜欢《读者》杂志,爱屋及乌,再加上也爱它的稿费标准,所以就选定这个平台作为自己的下一个主攻对象。

但是难啊,那时候为了上这个平台我真是拼尽了全力。以我的学识水平,想要上稿难度不是一般地大,从我发现这个平台开始投稿到第一次上稿,中间好像隔了差不多三年的时间。至今我还记得当时在那个作者群里,高中语文老师比较多,但是像我这样的小学老师却是很少的,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来我想上稿有多难了。

真地非常感谢当时结识的编辑老师,她主动加了我的微信,鼓励我写作,耐心地给我解释用稿要求,她还说我有什么不明白的尽管问,她有空就会给我解答。但是那时候我还非常地不善与人交往,很多时候稿子退回来,改稿的要求我读不明白也不敢问,只有自己瞎琢磨。现在想起来,那时候真是愁得我的头都大了,那种毫无头绪的感觉真地很折磨人,但是我又不想放弃,就只有硬着头皮上。

好在后来终于得偿所愿。这一年是2020年,从5月初第一篇文章上稿,到11月初我不再给这个平台投稿,半年时间我一共发表了8篇文章。成绩最好的时候隔周可以上一次,后来作者越来越多,平台要尽量照顾到所有作者,再要上稿就慢多了。

这段时间是我写作以来收入最多的时候,杂七杂八的稿费加在一起,我才得以把学校配发的那台哼哼唧唧的旧电脑换掉,自费买了一台新电脑。对于一个热爱写作的人来讲,电脑就是自己的武器,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台电脑在写作上帮了我的大忙。

以笔为马,在余生的道路上奋力奔跑,图片,第4张

转变

2020年是我发表文章的高峰期,也是我的写作发生变化的转折点。

这一年,我的写作水平日趋成熟,投稿的目的已经不再是为了锻炼和提高,而是为了发表和稿费。如果我继续投稿的话,按照我当时的写作水平和我拥有的投稿渠道来看,虽然不敢说发家致富,但是提升一下我们家的生活水平还是可以的。因为用过我稿子的编辑都说我的稿子写得好。但是从这一年的11月开始,我便不再投稿了。

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这一年暑假过后,我这个当了二十多年的中学语文教师因故转到小学,担任五年级的数学课。我当时心里有不舍,也有不忿,但是我什么也没说。

有人问过我为什么不向学校申诉,我说有什么可申诉的,这么多年我在中学和小学之间来来回回,在中小学的诸多学科之间兜兜转转,早已经习惯了。再说了,我又不是不会教,教什么不是教呢?

事实证明,这个决定是正确的,这个班的孩子很可爱,我跟他们相处得非常融洽。也正是在这一年,我开始大量阅读教育书籍,希望能够改善我和学生的共生环境。阅读和实践的效果很好,每天都有许多事情让我迫不及待地想要把它们记下来。

受到这种情愫的冲击,我在这一年的11月底创建了我和学生共有的公众号“山区教师日常”。是的,我当时就是这么对学生说的,我说这个公众号不是我一个人的,它是我们大家的。我说只有学生做得好,我才能写得好;而我写得好,是为了让我们大家活得更好。

刚开始写作的时候我曾经发誓绝不写教育,因为教育让我感到太痛苦了,我之所以选择走写作的道路,有很大一部分原因也是想要等有一天写出成就来,我就可以逃离教育岗位了。现在既然选择留下来,既然开通了公众号,既然答应学生要为他们而写,我的写作内容自然就从文学转为教育,写作对象也从虚拟人物转为我的学生,写作的目的当然也不再是为了发表和获得稿酬,而是为了记录我和学生共同的学习生活,从中获取健康生长的密码。

但是现在我换了两次班级,已经无法再跟当初的学生共同拥有这个公众号了。不过让我开心的是,有些以前的学生跟我说他们还一直在读公众号上的文章,有两个女生还说她们会把以前的文章翻出来重读。山区学生不善表情达意,我想她们这么说,就意味着她们对那一年的时光十分怀念。

刚开通公众号的时候,我害怕自己不能坚持,就跟学生约好了一起锻炼自己的意志,我答应学生公众号会日更。为了兑现自己的承诺,我逼迫自己紧跑慢赶,一天都不敢松懈。这样日更了一年之后,我觉得自己已经具备了日更的能力,就开始偶尔休息一天。现在则进入了一种更为松弛的状态,并不苛求自己今天一定要写或者一定不写,有时间有感觉就写,没时间没感觉就不写。

这也是一种变化。

所以您看到了,从公众号开始创建到现在,我在工作之余除了读书就是给自己的公众号写文章。既然要全力打理自己的公众号,我就没有时间和精力再去投稿了,我的收入也就此中断。

但是偶尔也会有编辑看中我的文章把稿子提走,或者有人喜欢我的文章跟我约稿,这样的机会虽然不多,却让我的发表得以继续,不至于完全中断。前些日子我刚刚在《中国教师报》上发表了一篇文章,就是编辑老师主动联系我,从我的公众号上选走的。

这又是一种变化。

在写作的过程中,我结识了天南海北的许多好友,甚至还认识了一些身在国外的好友,他们都很关心我,也很关心我的学校和学生。对了,还有人给我和我的学生捐书,我的学生接受过一次赠书,我接受过六次赠书。

今年1月15日,我加入了诺言社区,进入社区后的第一天,我发布的动态“我是谁”就引来许多人阅读和评论。那是我公众号上发过的一篇类似于自我介绍的旧文,后来这篇文章受到一诺和华章的推荐,在“诺言社区”上转载。再后来,“诺言社区”和“奴隶社会”两个公众号又陆续转载了我的其他几篇文章,不但让我被更多人所熟悉,也给我的公众号增加了一些粉丝。

现在,“晓贺老师”在诺言社区已经是一个被许多人认可的称呼了。我因此不但跟一诺做过两场直播,还接受其他诺友的邀请做了许多场直播,在眼界大开的同时,我的社恐症状也减轻了许多。现在谁再说邀我做场直播的话,我已经不会像第一次跟一诺做直播的时候那样吓得要死了。

这是一个更大的变化。

有时候我就在想:我,一个山区小学语文教师,一个每天睁开眼只能看到四周山峰的中老年妇女,凭什么可以结识全国各地的好友?凭什么带领学生看到山外精彩的世界?凭什么得到众多好友的肯定和夸赞?又凭什么可以在诺言社区迅速地被一诺、华章和众多诺友们看见?

我想我凭的只有手中这支“笔”。

虽然现在写作已经不再靠笔,靠一双手敲打键盘就可以了,但是笔依然可以作为写作的代名词。所以我想用这支“笔”为自己写个结尾:此后余生,我愿以笔为马,奋力奔跑,只为能够多看几眼人世的美景。

以笔为马,在余生的道路上奋力奔跑,图片,第5张

DABAN RP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极致后台体验,无插件,集成会员系统
白度搜_经验知识百科全书 » 以笔为马,在余生的道路上奋力奔跑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