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一个非常勤奋的昏君,阴狠猜忌,害死了不少忠臣良将

崇祯,一个非常勤奋的昏君,阴狠猜忌,害死了不少忠臣良将,第1张

崇祯是一位非常勤奋的皇帝,他殚精竭虑,呕心沥血,一心想成就一番丰功伟业,拯救大明王朝。可惜崇祯并不是明君,他阴狠猜忌、刻薄寡恩、识人不明,直接或间接害死了不少忠臣良将,寒了很多忠臣义士的心。像崇祯这一类的皇帝,越勤奋危害越大。

崇祯在穷途末路之际依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过错,还在推卸责任,说什么“诸臣误我!”、“文官皆可杀”。在他看来,他没有错,是大臣们坑了他,才会断送了大明江山。明朝灭亡的原因有很多,崇祯有很大的责任。

崇祯,一个非常勤奋的昏君,阴狠猜忌,害死了不少忠臣良将,文章图片1,第2张

崇祯

明朝末年有不少胸怀韬略的名将,比如承宗、卢象升、孙传庭,这三位名将有军事才能,而且对崇祯忠心耿耿,但却得不到崇祯的完全信任,才能得不到完全发挥,最后都以身殉国了,实在可惜。

崇祯非常信任杨嗣昌和高起潜,杨嗣昌是一个庸才,嫉贤妒能;而高起潜是一个宦官,典型的奸诈小人。

公元1629年,皇太极率军绕开关宁锦防线,绕道蒙古,直扑京师。危机时刻,崇祯起用了年过六旬、赋闲在家的孙承宗,孙承宗赶到京师主持大局,他运筹帷幄,击退了后金军队。但是后来孙承宗遭到一些大臣的弹劾,只能辞官回到了老家高阳。之后的几年里大明形势愈加危急,有大臣上奏建议崇祯重新起用孙承宗,崇祯就是不听。公元1638年,清军进攻高阳,孙承宗率家人上城守卫,城破以后,孙承宗自缢身亡。

崇祯,一个非常勤奋的昏君,阴狠猜忌,害死了不少忠臣良将,文章图片2,第3张

孙承宗

卢象升是杰出的军事家,骁勇善战,他力主抗击清军,反对议和。公元1639年,卢象升率五千“天雄军”在巨鹿的贾庄和清军激战,清军的兵力是卢象升的数倍。当时高起潜掌控着几万关宁铁骑兵,就驻扎在五十里外,他得知卢象升陷入了清军的包围,按兵不动,拒绝发兵救援。卢象升孤立无援,独木难支,但他并没有逃走,而是死战不退,身中四箭三刀,英勇战死。

杨嗣昌素来与卢象升不和,他上奏崇祯,诬陷卢象升,说卢象升临阵脱逃,崇祯不加分辩,竟然信以为真。在崇祯眼里,杨嗣昌和高起潜才是他的心腹,值得他去信任。

崇祯,一个非常勤奋的昏君,阴狠猜忌,害死了不少忠臣良将,文章图片3,第4张

卢象升

孙传庭文武兼备,虽是进士出身却善于用兵,他多次和起义军交战,打了很多胜仗。

崇祯九年(公元1636年),孙传庭在陕西黑水峪设下伏兵,击败了起义军,生擒第一代“闯王”高迎祥,随后将高迎祥押往京师。

孙传庭多次和李自成交战,打得李自成节节败退。这么一员悍将却被杨嗣昌诬陷,崇祯不辨是非,下旨将孙传庭关进了牢狱之中,关了整整三年,后来李自成攻略中原,形势危急,崇祯无人可用,这才想起了孙传庭,将他从牢狱中放了出来,并任命为陕西三边总督,负责进剿起义军。

崇祯,一个非常勤奋的昏君,阴狠猜忌,害死了不少忠臣良将,文章图片4,第5张

李自成

按照孙传庭的设想,他想在陕西从容练兵,等兵精粮足了,再出关剿灭李自成。可是崇祯不愿意等,他怀疑孙传庭想拥兵自重,不断下旨催促孙传庭出关。

孙传庭缺兵少粮,器械不精,准备严重不足。公元1642年,孙传庭率明军出潼关作战,在郏县之战中被李自成击败,士卒伤亡数千人,被迫退回了陕西。

第二年,孙传庭再次出关作战,在汝州之战中再次被李自成击败,溃不成军,不久之后,孙传庭在潼关力战而死。孙传庭可以说是大明王朝最后的支柱,死得实在是可惜,《明史》中记载“传庭死,而明亡矣。”

崇祯,一个非常勤奋的昏君,阴狠猜忌,害死了不少忠臣良将,文章图片5,第6张

孙传庭剧照

如果崇祯能够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允许孙传庭在陕西练兵筹粮,打造火器,那么明朝大概率不会亡的这么快。

崇祯既有可怜可悲的一面,也有可恨的一面,他即位时大明矛盾重重,面临着内忧外患,虽说积弊太多,但还是有机会拯救大明的。但是他综合能力不足,不会识人用人,这才走到了绝境。

其实崇祯可以选择迁都,不管阻力有多大,该南下就南下。迁都之后结局再差还能比自缢身亡差?即使自己不迁都,也应该提前把皇太子送到南京,可是崇祯并没有这么做。

崇祯,一个非常勤奋的昏君,阴狠猜忌,害死了不少忠臣良将,文章图片6,第7张

崇祯剧照

DABAN RP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极致后台体验,无插件,集成会员系统
白度搜_经验知识百科全书 » 崇祯,一个非常勤奋的昏君,阴狠猜忌,害死了不少忠臣良将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